泾县茂林镇产业扶贫种植的香菇成品。
扶贫要靠产业带动。面对纷繁的市场,选择什么样的产业、如何让产业经受市场的考验,是出给基层的一张“大考卷”。在安徽泾县山区,记者看到了当地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并在产业扶贫政策带动下干出活力、干出激情、干出精气神的生动面貌。
他养的牛羊 政府食堂排队订
“乡亲们看到我天天户外放牛,知道我是用纯天然的方式养牛养羊。尝过牛羊肉更是赞不绝口。春节前牛和羊就早早被预订一空。镇政府食堂打我电话想要两只羊,我告诉他们只能等明年了。”琴溪镇马鞍村的郭东海非常自豪。他的羊舍紧挨着自家房屋,几十只小羊欢快地叫着。再往后走上几十米,就来到他家的天然牧场——一片杂草丛生的滩涂地,几头黄牛正悠然地吃着草。
郭东海腿脚残疾,离婚后带着独子艰难地生活,2014年被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刚开始,他凭着做过检疫员的工作经历养了几只羊、几十只鸭。后来慢慢发展壮大,现在养了13头牛、100多只羊。
郭东海的牛羊吃草长大,但自家的地离得比较远。在当地村镇干部的帮助下,他把家里的土地租赁给他人种植,在牛棚附近流转了10亩地,种植一茬黑麦草和一茬玉米。“每年卖玉米的钱够交土地租金的,黑麦草和玉米秸秆就成了牛羊的饲料。粪便我又收集起来回田肥地,循环利用减少了投入。”郭东海这笔账算得非常精准,他说,以前出栏的羊都是卖给经纪人,后来发现如果自己屠宰***,每头可以多挣100多块钱,他又自学了屠宰技术,现在直接***。
2016年,郭东海正式脱贫。看着他身残志不残,日子一天天过得红火起来,一位邻村的姑娘看上了他,他又再次成了家。“这么多的牛羊全靠我和我哥两个人,我每天早上五点半就得起床,一直忙碌到晚上十点以后才能休息。”郭东海说,忙碌的生活却让他品出了别样的幸福味。
订单握在手 扩大养鸡规模不犯愁
记者见到云岭镇光明村的王光和时,他正在给鸡舍消毒。由于先天性残疾,双手肌肉严重萎缩,王光和走起路来身体摇摆,显得很不协调,但说起话来声音洪亮。
“云岭锅巴的王总去年就给我下了今年的订单,18万枚土鸡蛋,每枚1元钱的收购价。所以我今年要新建一个鸡棚,扩大养殖规模。除了自筹资金,我还贷了十几万的款,过两天就要开工了。”王光和对自己未来的市场充满了信心。不仅建起了合作社,还以自己的名字注册了“泾县王光和养殖场”。
“当初是因为有个朋友让我帮忙收购土鸡蛋,跑了好几个村民组也没有收到,于是我决定养鸡。”王光和说,他找了一个偏僻的山头,靠着贫困户享受的5万元贴息贷款开始养鸡。他散养的皖南黄脚鸡10个月才出栏,肉质鲜美,鸡蛋口感好,市场供不应求,第一批500多只土鸡当年就实现了盈利。王光和逐年扩大了养殖规模,去年达到了6000只。
“今年一期的鸡舍准备养6000只。旁边那块地上正在盖二期鸡舍,增加养殖1万只。”王光和说,在农业种养补助、就业扶贫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扶贫政策支持下,他依靠养殖土鸡创业致富的路越走越坚实,脱贫致富的他还雇了两位贫困户来帮忙。
猪圈变身加工厂 脱贫致富解民忧
茂林镇唐里村村民丰园在家门口的竹制品厂务工。“以前在家带孩子,基本上没有什么收入。通过村干部的介绍,现在一个月能挣2000多块钱。”丰园告诉记者。
唐里村位于茂林镇西南部,林地面积近2万亩,毛竹面积更是占整个林地面积的一半。熟悉这里的人都知道,唐里村毛竹林生态独特,竹海远近闻名。不过,近年来因交通不便、外出人口增多等因素,毛竹销路一度打不开。砍伐竹子费时耗力,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聘人砍竹子的工钱还抵不上收购价,村民们自然不愿意再卖毛竹。
镇村干部赴宁国、广德、安吉等地实地进行考察,看到不少类似的村落因开展毛竹精加工而重新焕发活力,于是决定立足竹资源优势发展竹产业,进一步提高毛竹的附加值,让丰富的竹资源产生更多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带动贫困户和村民就业务工。
唐里村“两委”申请财政扶贫资金128万元,用于征地18亩、建设厂房1600平方米和硬化场地3000平方米。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将基地5年的经营权发包给齐云竹木制品有限公司,并利用项目收益资金20万元入股该公司。
“以前这块地上是个养猪场,常年散发气味,老百姓意见颇大。拆除后,我们招商引资了这家竹制品企业,不仅解决了当地老百姓毛竹无法处理销售的难题,还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正是找准了产业项目与群众受益结合点,产业扶贫才有活力。”村支部书记文兆麟告诉记者,这家来自浙江的竹制品公司以凉席丝、烧烤丝、棉签丝和卫生竹筷等毛竹制品为主要产品,产品用途广泛,供不应求,下一步还将扩大产业链。
产业有市场,农民有干劲。县委、县政府做好配套的制度和政策设计以保障产业发展。“我们将脱贫攻坚作为首要任务,鼓励乡村振兴项目实施做到‘三优先’:优先盘活利用贫困户资源,优先收购贫困户农产品,优先安排贫困户就近就业,切实增加贫困户收入、带动脱贫致富。”泾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田晓祥介绍说,他们今年还开展了农业产业扶贫保险试点,对泾县范围内具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户自主从事特色种养业且达标的产业开展保险,保险金由财政资金支付,保险金额每户上限为6000元。
截至目前,所有扶贫项目全部按时序进度扎实推进,共拨付扶贫资金6027.23万元,进度95.16%。全县已优先吸纳贫困户4000亩耕地入股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安排贫困户就近就业2103人,每月平均增加工资性收入1700余元,带动贫困户6469户,占贫困户总数的70%。
(记者 杨丹丹)
原文链接:http://nync.ah.gov.cn/rdzt/nyfp/gzdt/52613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