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经济

TOP

“稳外贸”为经济抗“疫”注入信心
2020-03-17 来源: 作者: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原本逆势前行的对外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2月我国出口额2.04万亿元,下降15.9%;进口额2.08万亿元,下降2.4%;贸易逆差425.9亿元,而去年同期为顺差2934.8亿元。

  疫情的全球蔓延打破了现行国际供应链的正常运转,导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陡增。在此大背景下,包括出口农企在内的我国外贸企业面临复工复产不足、贸易管制增多、海外需求下降、国际物流运输不畅、产业链上下游无法协同等诸多风险。尤其是部分国家借疫情提高中国农产品准入标准、甚至颁布进口禁令,给我国正常的农产品出口秩序带来巨大冲击。数据显示,1-2月我国农产品出口同比下降11.7%。而进出口农产品订单一般会提前几个月,再加上船期较长,所以受到的实际影响可能比数据更大。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会不会动摇?外贸基本盘是否稳得住?稳中提质的目标能否实现?

  越是面临风险考验,越是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问题,越是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沉着应对,把握住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从国内情形看,中国经济总量近百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0%,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和稳定器,发展潜力足、经济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有能力抵御外部风险冲击,这是外贸发展最有力保障。近年来,中国主动加快向世界开放市场,已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超大市场规模的强大磁吸力没有改变,在产业配套、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没有改变,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疫情终将过去,造成的影响是暂时的、阶段性的,总体可控的。

  从国际需求看,尽管受疫情冲击,部分消费需求被压制,但这很大程度上是“延缓”而非“缺席”。国际市场需求结构是相对稳定的,各国人民的生产生活需求是刚性的,“爱与美食不可辜负”,饭要吃、衣要穿,疫情消散之后,补偿性需求会强力释放,世界市场离不开优质的“中国制造”“中国味道”,外贸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会依然强劲。

  同时,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持续走深走实,我国外贸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国际市场布局更加优化。在外贸整体形势遇冷的情况下,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值出现逆势上涨,在我国外贸占比中首超三成,对稳定外贸基本盘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当务之急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帮助外贸企业加快复工复产,全力以赴“保市场、保履约、保订单”,尽可能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尤其是我国优势出口农产品为果蔬和水产品,均属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快这类外贸企业的复工复产,对于尽快吸纳农民工返岗就业、增加收入,进而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扩大外贸信贷投放、全面落实出口退税、贷款延期还本付息、降低出口信用保险费率……今年以来,从国务院、各部委密集出台支持外贸企业稳定发展的相关政策,到地方政府“一企一策”帮扶外贸企业复工复产,政策工具箱不断加码,政策红利连续释放,稳外贸“组合拳”加快落地,有力对冲了疫情影响,激活了外贸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效果正逐步显现。目前全国各地的外贸企业,尤其是在全球供应链中有重要影响的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的复工复产进度正在加快,外贸产业链、供应链正加速运转,不仅稳住了中国外贸的基本盘,也为全球贸易发展和疫情防控注入信心与力量,再一次体现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全球疫情得到根本遏制之前,中国外贸依然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但从长远来看,危中有“机”,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加快外贸新业态新动能培育,重点鼓励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提高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努力实现弯道超车,推动中国外贸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