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也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首先,人口整体老龄化的速度非常快,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实现,只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其次,未富先老,这种情况在农业领域体现的尤为明显,农业作为劳动力重度需求的产业,绝大多数农业劳动者从农业中获得的收入极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往往也是贫困的那一批人,老龄化对他们的影响,是巨大的。最后,人口老龄化趋势在各个地区呈现不同的特点,对于我国东部地区来说,由于大量年轻劳动力的涌入,对于该地区来说,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相对来说,劳动力就会比较充分,老龄化趋势也就相对较缓慢,而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大量年轻劳动力的流出,劳动力的缺失,更加剧了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难题,这种东西部农业人口老龄化不同,也是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公报,2016年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中,年龄55岁及以上的超过1亿人,占比33.6%。因青壮劳动人员从农村进入城市数量远远高于回流数量,这意味着至少未来10年内这一比重还将继续上升。《中国山区耕地撂荒程度及空间分布》也表明,因农村老龄化造成的土地撂荒现象愈演愈烈,且不仅限于山区。1990年中国有自然村377.3万个,2017年为244.9万个,27年间减少了132.4万个,占35%。撂荒率最高的江西和重庆分别达到34.03%、32.49%,其次是广西、四川、浙江、湖南、甘肃, 撂荒率在20-30%之间。
中国人多地少钱少的现状决定了中国必须尽可能地精耕细作,在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中更重视前者,即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提高产量,多安置人口。这就意味着农业科技发展不应只关注产量或利润的提高,更要把农业生产过程中资源配置效益的提高置于一个核心的位置。如果学习采用美国模式最多只能提供150-200万个高标准就业机会,如果包括廉价的季节性农场工人也不到600万就业机会,容纳0.2亿人。而采用以色列或日本模式,以集约化、产业化、机械化和“就地工业化”的合作化生产,中国农村18亿亩耕地可以提供0.2亿个高标准就业机会,如果包括就地工业化的合作社可容纳1.2亿人;
综上所述,为解决老龄化的困局,中国农业现代化必须采取高就业、低成本的技术路线,以精耕细作的传统技术和农业现代化技术相结合,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并举,探索生产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集约化农业发展道路。从产业的角度,只有产业化集约化才更利于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建设,更利于农技推广和机械化作业,可大大降低边际成本,提高产量和效益。从经营主体的角度,只有集约化、产业化、机械化、适度规模化的农场(合作社)才能跟上工业化信息化的步伐,快速地提高科技水平、生产水平。
全国诚招 “三农调研员”,主要从事三农普法维权、课题调研活动、法律服务活动等,有意者可直接在官网下载相关资料(下载地址:http://snwtdy.org.cn/plus/list.php?tid=101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205室,
邮编:100810。
电话:010-80440269 15340079014(薇同)
微信公众号:三农法制调研中心(sannongfazhidiaoy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