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政讯

TOP

农村越来越多的“小胖墩”堪忧
2021-08-25 来源: 作者:

  7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在会上介绍:“我国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超重肥胖率超过10%。特别要引起注意的是6岁以下超重肥胖的问题,特别是肥胖,农村超过了城市。”

  赵文华强调,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从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实现充足的身体活动,尽最大努力减少静态行为时间,减少屏幕时间,鼓励孩子多喝水。

  实际上,农村儿童的肥胖问题很早就浮出水面。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显示,从2005年开始,农村儿童肥胖增长率就已经超过城市。2015年,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年龄标准,对中国25个省市1.6万多个家庭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乡村、城镇和城市儿童的轻度肥胖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24.62%、15.04%和13.58%,农村儿童的肥胖比例明显高于城镇和城市。

  看来,以前被称为“城市病”的肥胖,如今已经向乡村蔓延。

  儿童肥胖问题很快引起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16年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肥胖防治。2019年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中提到,要引导儿童科学均衡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实现儿童肥胖综合预防和干预等。

  各相关部门对儿童肥胖防控也采取了有力措施。2020年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了《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明确了四项重点任务:强化家庭责任,充分发挥父母及看护人作用;强化学校责任,维持儿童青少年健康体重;强化医疗卫生机构责任,优化体重管理服务;强化政府责任,加强支持性环境建设。而且,《方案》还按照全国和地区水平制定了不同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措施。

  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考虑全面,推进政府、家庭、学校、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等密切协作。专家赵文华的建议很中肯,强调了要从家长方面加强对儿童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进行监督和干预。

  然而,在笔者看来,农村6岁以下儿童的肥胖问题,很可能由于看护人的传统观念、膳食结构、娱乐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无法让相关政策贯彻得丝丝入扣,而成为肥胖攻坚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这些孩子往往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对于经历过食物匮乏时代的老一辈而言,对孩子无节制地进食(包括零食)比较纵容。而且,在很多农村,“白白胖胖”在某种程度上是身体强壮、家庭富裕的象征。还有的老人认为,孩子小的时候胖,是“自然现象”,等到了十几岁,会自然瘦下去。

  英国伯明翰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孩子由谁带”是儿童体重超标的重要影响因素,由祖辈照看的孩子超重或肥胖的几率,要比由父母照看的孩子高两倍以上,由两位以上祖辈照看的孩子,超重的几率更高。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陈裕明指出,据研究,学龄期儿童肥胖转变为成人肥胖的危险度是非肥胖儿童的3.9至5.6倍,大约有42%到63%的学龄肥胖儿童将转变为肥胖成人。

  从饮食习惯上看,农村地区惯常理解的“香”,往往是在烹调时放更多的油,导致整个能量的摄入超过身体的活动水平,从而导致肥胖。最近20多年来,大量高糖、高热量的垃圾食品流入农村,这些食品由于其“口感好”,颇受儿童欢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正餐的正常进食。一些较富裕的乡镇冒出了很多肯德基和麦当劳店面,“洋快餐”成为流行食品,法国肥胖专家达维德·诺卡认为,高热量的美式“垃圾食品”和含糖饮料,是中国农村儿童肥胖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让农村儿童的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巨变,很多儿童“手机不离手,端着屏幕走”,户外活动的时间被挤占。再加上车辆的增多,出于安全的考虑,精力有限的爷爷奶奶们也乐于让孩子待在家中。长此以往,“一动不动,只会长肉”。

  在各项因素的叠加下,我们可以看到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胖墩”。

  针对以上问题,首先要普及科学健康的营养知识,尤其是要转变祖辈的饮食观念;其次,在学校里应当开展健康饮食教育,制定营养食谱,而且,要让体育课规范开设,不能随意被其他课程占用;第三,加强儿童食品的监管力度,减少垃圾食品的摄入量;第四,严格控制儿童手机游戏时间,即使是在室内,也可以做一些体育锻炼。

  当然,虽然中国农村6岁以下的儿童肥胖现象不容忽视,但是在很多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营养不良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我们的目光要更多地投注到他们身上。


原文链接:http://nynct.fujian.gov.cn/xxgk/gzdt/xxkd/202108/t20210823_56741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