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的肆虐,人们只能呆在家里不敢随意的走动,只能宅在家里玩手机,但时间一久,就会觉得这种日子极其无聊,就是刷刷抖音、看看快手、打打游戏或看会电视剧,还有就是在网上吐槽“闲的慌”“闷得慌”,为不能出门运动身上长肉而烦恼。实际上,相对于一些群体而言,在这次疫情中大多数人是幸运的。对于一些职场人士来说疫情期基本可以在家办公,公司顶多少发一点奖金,然而对于农民特别是偏远地带农民来说,疫情的打击却是难以承受之重。
人们都说疫情对二三产业的影响是最大的,其实则不然,疫情对农业的冲击才是巨大的,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丰富,但在疫情之下丰富的农产品,尽然卖不出去,有的还烂在了地里,导致了农产品的滞销,中国有接近2亿农户,超过90%的农产品流通在线下,农产品从地里到餐桌,往往要经过原产地收购商贩—产地批发市场—销售地商贩—销地批发市场—终端—消费者等多个环节。疫情期间每一个环节都受到直接影响,各大批发市场停摆、农货贩子被隔离在家,销售通路直接断裂,农产品滞销,特别是水果、蔬菜、海鲜、河鲜等储存期短的农产品,滞销后果更是严重。
一日之际在于晨,一年之际在于春,春耕对农民来说是最重要的日子,但在这段时间,农村封路,农资进不去,农具也进不去,春耕也无法进行,春耕如果无法进行,这对农民来说无疑最为致命,这意味未来的一年,农民收成可能收到影响,农产品卖不出去,春耕也无法进行,这对农民的冲击可以说是巨大的冲击了,
针对此,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在2月下旬表示要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农产品销售,2月17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会议,就如何进一步“抓生产、促流通、保供应”进行工作部署,同一天农业农村部指导优农协会、拼多多、中化等发起“农产品公益联盟”,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电商平台成为疫情期间互联网助农的关键设施。阿里、京东、拼多多、每日优鲜等电商平台均推出了助农政策,通过各种创新举措来帮助农民绕过收购商在网上卖货,一方面解决城市居民“一菜难求”的困局,另一方面帮助农民解决销路问题,实现止损。
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再等收购商上门,而是将手机变为“农具”,在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对于疫情期间的农民们来说,手机不是打发无聊的工具,而是“救命稻草”。对于农民来说上网卖农产品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改变,但长期来看,疫情有望成为中国农产品流通走向线上的一个拐点,成为中国农民的日常“农具”。
2月19日疫情期间,在拼多多“农货产销对接活动”启动首日浙江衢州市市长汤飞帆通过直播为53万消费者讲解衢州椪柑的历史和吃法,当天衢州椪柑订单量超过2万单、销量超过21万斤。千里外的广东徐闻县县长吴康秀在直播中向网友介绍菠萝吃法,针对网友爱吃菠萝却不懂怎么切的问题他在菠萝田边亲手示范如何切菠萝,当天徐闻菠萝累计订单量4.6万单,总销量近25万斤……当天上线的地方特色农产品还有广西荔浦砂糖橘、海南保亭百香果等等,单日累积销售超过百万斤。
“现在,手机成了我们种植户的‘新农具’。”在宇煊家庭农场,农场主丁清正忙着给小麦追肥,他表示,为减少现场指导直接接触带来的防控风险,江宁区充分利用网络微信、QQ、农技耘APP等现代信息手段,搭建与农户的网上沟通交流平台,并邀请农业专家、农技人员建立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微信群,号召农户加入,农技人员每天会在微信群内推送各种农业生产信息,远程指导农户科学春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