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徇私情,弹劾讨好他的湖南学政徐松,弹劾借漕粮谋私的湖南巡抚阿林保,甚至临终前仍上疏弹劾数十名贪官。他体恤百姓疾苦,拒收府库盈余钱,捐出养廉银建义仓、修书院、救贫济困。时人评价他“保荐贤能,常不使人知;饬戒属吏,如师之训弟子,有古大臣之风”。 巡抚借漕粮谋私被弹劾 赵慎畛的父亲去世很早,由母亲抚养长大成人,7岁开始,母亲让他跟着舅父读书。赵慎畛10岁时就能吟诗作对,为生员时被当时的湖南学政称为“智慧过人的英才”。 赵慎畛中进士后,授翰林院编修,不久转任山东道监察御史、京畿道监察御史。嘉庆十年(1805),他奉命巡视通州漕务时,查访发现杨村通判廖雯菁纵容家人和胥役向运粮船勒索过路费。他上奏弹劾后,廖雯菁被革职查办。 赴湖南任乡试同考官时,他发现当时的湖南巡抚阿林保准备秋后向全省征收大米5万石。他曾巡视漕务,对各省所交漕粮数量十分清楚,阿林保在征收齐漕粮任务后,额外加征囤积大量大米,既有贪污的嫌疑,又大大加重了湖南老百姓的负担。他立即向朝廷奏报,经调查,阿林保通过私自加征漕粮从中谋私利,阿林保被严惩。 湖南学政徐松经常利用士子应试之机,乱收规费,索要红包,甚至纵容家丁凌辱士子,士子们对此都很怨愤。为掩劣迹,徐松想攀附身为礼科给事中的赵慎畛以保住自己的官位,时常把赵慎畛的弟子列为优等。但赵慎畛不为所动,秉公处理,一条条列出徐松的罪状上奏弹劾。不久,徐松被革职,发配戍守伊犁。 赵慎畛著作《榆巢杂识》 羡余钱分文不取
用于建义仓、修书院 嘉庆十七年(1812),两广总督蒋攸銛向朝廷上奏,极力推荐赵慎畛,认为其“品职兼优,大才可用”,请求将其调任广东。当年八月,赵慎畛被擢升为广东惠潮嘉道道台。当地民风彪悍,百姓性情暴烈,动辄持械相斗,他上任后颁布《十戒令》严厉惩治械斗的主谋,抓捕了南澳、澄海、潮阳等地的众多盗贼。沿海居民的小屋往往成为逃亡犯人的藏匿所,他将沿海居民编入保甲,以强化管理。不到一年,当地治安大为好转,械斗之风销声匿迹。 不久,赵慎畛任广东布政使。上任后,他发现广东的奢靡浪费之风严重,而州县大多存在长期积累的钱粮亏空,赵慎畛一边全面整顿清理,增加府库收入;一边刊印乾隆时的能臣陈宏谋的《行政训俗遗规》,带头躬行节俭,倡导官场大兴节俭务实之风。连山县因撤县设直隶厅,导致该县的城工银没来得及奏销,赵慎畛不忍再加重全县老百姓的负担,捐出自己的养廉银来偿还。 嘉庆二十三年(1818),赵慎畛升任广西巡抚。广西属于喀斯特地貌,加上地势高不易蓄水,十几天不下雨就容易导致旱情,他发动民众修建堤塘,制造龙骨车,挖掘阴井,同时严惩盗贼。他殚精竭虑,勤政恤民,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府库很快库盈起来。梧州、浔州两处关税盈余,按当时惯例,巡抚可以私分府库盈余,赵慎畛坚决清除了这种官场陋习。他叹息说:“吾家衣食充足,身为大臣,取盈将安用之?当为国家布仁泽耳!”于是,他分文不取,全部用来建义仓、设书院、疏浚护城河,投入到公益事业,为百姓谋福利。他捐养廉银12000两,在桂林建立义仓后,购买稻谷3000余石储备起来,以供灾荒之需;他用1000两银子典在当铺生利息,作为每年仓库的维修费用。柳州、庆远、思恩三府县向来无书院,他又带头捐银2000两,倡导在这三地创建书院,广西其他州县纷纷仿效,大兴办学之风。他还设敬节堂,从羡余钱中拿出白银3000两作为本金,每年以息钱赡养贤惠而贫困的孤寡老人。 病重时仍弹劾数十名贪官 赵慎畛十分关心民众疾苦,他曾上疏称:“减官吏一分之浮费,即留百姓一分之实惠”。 道光二年(1822),赵慎畛升任闽浙总督。福建靠近大海,当时海上盗匪成群,抢劫来往商人渔民,他增设福建水师,加强巡逻,先后逮捕了数十名江洋大盗就地正法,对盗匪形成了有力震慑。 朝廷在台湾新设噶玛兰厅后,户部认为要加重赋税,赵慎畛认为“弹丸之地,民力竭尽矣”,坚决奏请按原定税额上缴,以减轻百姓负担。他还修改台湾戍兵更替制,以前14000台湾戍兵需赴厦门由提督点验,行程千里,苦不堪言,后改为由当地各提镇分验,解除了戍兵来回奔波的艰苦,也使台湾民众免受配渡的负担。 三年后,赵慎畛调任云贵总督。云南地区的铜矿、盐务长期积疲,他上疏陈述变通、整顿的办法。他认为防守边疆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屯田,正当赵慎畛考察云贵地区的地形地势,查看是否有地方适合屯田,还没来得及议定实行就因生病而终止了。病重之时,他仍上疏弹劾了几十名贪污腐败、不称职的官员。可惜奏疏发出后不久,他就去世了,继任者紧急追回了他的奏疏,云南人听闻后纷纷对此事感到惋惜。 道光六年(1826),赵慎畛去世,道光帝称他“持躬清介,办事勤慎”,加赠他太子少保,谥号“文恪”。 赵慎畛去世后,子孙住的是赵氏祠堂公屋,留给后人的仅仅是一个藏有数万册书的藏书楼。(蒋伟)
本文链接: http://www.cacsfw.com/content/?496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