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在这个关键节点,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今年“三农”工作成效。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做好今年“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
这种特殊重要性体现在哪儿?一方面,今年“三农”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打赢三大攻坚战尤其是精准脱贫攻坚战,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圆满收官;另一方面,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愈加复杂严峻,必须要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好,中国经济才能稳。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张雨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依然存在。只有落实好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解决好农村薄弱环节,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环境改善、农民增收,才能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跑好全面小康“最后一公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回溯2012年、2013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可见,确保粮食安全是当时的重要议题,由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等表述可见,这一阶段农业的核心任务是保持总量的稳定乃至增长,确保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的基本粮食安全。
而从2014年开始,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同时出现了,对规模、数量的担忧已经越来越多地转向追求效率提升、结构优化。随后到2015年,“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思路更加明确。由此带来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深远。其着眼点从解决此前的“靠天吃饭”“丰年贱卖”转变为有规划、成规模、有保障、有体系的新模式,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渐渐深入人心。
这背后自然有技术的力量,但也离不开制度引导。在加大力度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上,201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加快深化农村改革,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
正是这一系列制度性变革,推动着农业形成适度规模经营、产业链条全打通等多重革命。而伴随着近几年普惠金融工作的有效推进,不少优质农业企业甚至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型农业养殖户都得到了更大支持,也让更广大群体加入到这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