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经济

TOP

一人带头!负债村没人要的荒地上“长”出致富产业
2020-09-22 来源: 作者:

  曲阜市庙东村能成为明星村,多亏一个人和一池藕。

  暑假结束了,颜浩终于可以歇一歇。今年暑期,曲阜庙东村组织的钓龙虾和捉泥鳅活动吸引了不少“家庭团”。

  “天天有人来玩,周末常常一二百人。”曲阜市姚村镇庙东村党支部书记颜浩觉得,最近村里接待游客还是有些乱,他准备趁这几天把脑袋里盘算许久的游客接待办法细细捋捋。

  庙东村在曲阜姚村镇西北,全村1100多亩地,1172人。2014年的庙东村,班子乱、民心散、矛盾多,村集体负债70多万元。

  近几年,庙东村迎头赶上,村集体经济收入接近20万元,连续4年给村民分红,累计近12万元。“庙东模式”正成为曲阜乡村产业振兴的典范。

  庙东村的起步,不得不提颜浩。2014年,44岁的颜浩决定撇下企业回村当书记,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放着好好的企业不干,省心的钱你不赚,非要回村当书记,操心费力不说,还不一定落好,你图个啥。”然而,妻子一遍又一遍地唠叨,并未改变颜浩的决定。

  刚回村的颜浩想把村里的事捋顺,更想把积压的矛盾解开。不过,村里的矛盾是剪不断理还乱,唾沫星子溅了一地,不好办的事还是不好办。

  “说到底就是穷,村里没钱,啥事都干不动。”磨了大半年嘴皮子,颜浩看透了村里散乱的本质。穷就要发展,发展起来了很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发展得有门路,颜浩拉着刚刚组建的村“两委”班子,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察之旅。

  “一个月里我们出去考察了20次,东到平邑,西到巨野,南到江苏,北到济南,最后决定发展生态莲藕。”颜浩说。

  庙东村都是旱地,旱地种藕岂不是石头缝里种树,哪能那么容易成?2014年,颜浩先包了10多亩废弃坑塘作为第一块莲藕种植试验田。

  “赔了算我的,挣了请大家吃藕。”颜浩知道大伙心有疑虑,他决定自己先试试。2015年,试验田的莲藕亩产达4000多斤,在村民之间流传甚广的“旱地不能种藕”声音渐渐没了。

  看着一车车的莲藕装车拉走,庙东村的村民心动了,不少人决定入股。为把大家都联合进来发展,2016年,曲阜庙东莲藕专业合作社成立。通过村民自筹、政府项目帮扶等方式,庙东村筹齐48万元,流转了50亩边角荒地,开建藕池。

  “我们规定,村集体占10%的股份,集体所得收益主要用于环境整治、帮助困难村民等民生事业。社员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和打工,获得收益和分红。”颜浩说。2016年年底,50亩莲藕大丰收,当年村集体收入突破10万元。

  2017年,颜浩又带着村民搞起了龙虾、泥鳅与莲藕混养试验。当年龙虾亩产量150-160斤,泥鳅120斤,仅此一项每亩又可增收3000多元。扣除成本,实施生态莲藕与龙虾、泥鳅混养,每亩纯收入达7640元。

  2018年,庙东村50亩藕池全部实施了龙虾、泥鳅与莲藕混养,纯利润达20多万元。

  随后,庙东村又开始走品牌化路子。如今,“庙东泉”无公害莲藕已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验收,合作社还开发出荷叶茶、藕粉等附加值较高的副产品,发展起赏荷、钓龙虾等休闲旅游。

  9月,50亩池塘里的荷花开得正盛。“原先这片无人愿要的荒地上,居然长出了庙东村的致富产业,真是不敢想,这才四五年光景。”村民宋明玉正仔细清理着池塘里的杂草。要知道,算上打工收入以及产业和入股分红,这片池塘每年能为这位65岁的独居老人“赚”六七千块钱,而且年底他和所有村民还能免费吃上3斤白藕。

  50亩藕池不大,却承载着一人一村的希望。“靠着这片藕池,庙东村村民增加了收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成了省级美丽乡村。”颜浩希望庙东村越来越好。

  如今,“庙东模式”已在曲阜7个镇街、20个村推广。


原文链接:http://nync.shandong.gov.cn/snyw/ncjg/zcgl/202009/t20200910_3391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