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乡村

TOP

金山廊下发挥区域特色 打造“蘑菇小镇”促进产业兴旺
2020-07-28 来源: 作者:

  金山区是农业大区,也是我市第一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建单位。近年来,金山区以做大做强区域特色农产品为突破口,积极推动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其中廊下镇发挥食用菌生产特色,打造“蘑菇小镇”成为其中的典型代表。2018年全镇蘑菇产量达到9344吨,其中双孢蘑菇已占据上海90%的市场份额,全年食用菌产业产值达1.2亿元,有效促进了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

  一、主要做法

  1、采用工厂化生产方式,实现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为导向,引入市场紧缺、工厂化生产技术成熟的菇类品种生产企业。引进上海宏博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企业宏臻菌业,投资2亿元,建设形成集黑牛肝菌科研、展示、示范性生产、分销、工业旅游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可日产牛肝菌5吨;引进上海荣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8亿元,建设万吨级的特大型木-草腐菌现代工厂化联产基地,达到年产7000吨杏鲍菇、真姬菇和3000吨草菇生产能力;引进上海芳原菇业有限公司,投资7500万元建立一个日生产2.4吨蟹味菇和3吨舞菇的现代化菇类工厂。这些工厂化项目的导入,破解了食用菌品种单一、工厂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产业能级得到有效提升。

  2、延伸食用菌产业链,实现价值链的有效提升。廊下镇通过举办健康食品宣传推介会、三产融合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等活动,深度挖掘食用菌开发价值,引导企业从大健康角度开发食用菌系列产品,促进食用菌产业与工业结合,让产业既富民又增税。目前,每年有1000吨地产食用菌直供舜地等当地食品加工企业制成冻干、调味品等产品,750吨直销盒马鲜生、百联等大型超市。此外加强文旅融合,鼓励发展以食用菌文化为核心的创意设计、文化旅游、民宿等文化创意新业态、新模式,如实施“农+侬”结对项目,成功打造以蘑菇为主题的特色农家乐饭店。大力发展食用菌采摘项目,规划设计蘑菇产业工业旅游线路,将食用菌产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3、推进产学研融合,实现农业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农作物秸秆经发酵转化成的基质,可用于双孢菇生产,利用后的基质还可作为有机肥再次利用,符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需求,但过去受技术及资金等方面的制约,农作物秸秆一直未能得有效利用。作为上海市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析示范基地,联中食用菌合作社于2013年引进荷兰生产设备与工艺改建双孢菇工厂化生产设施,并与市农科院食用菌所结对组成科研团队,反复开展各种对比、发酵实验,确定了水稻秸秆与鸡粪的最佳配比,并制定了一套适合本地实际的生产工艺,将秸秆变废为宝,经过加工、发酵,制成蘑菇种植基质,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还增加了农民收入。全镇1.5万亩水稻秸秆转变成蘑菇生产原料,蘑菇生产产生的菇渣每年约4万吨,满足了当地36个蔬菜园艺场和12家林果生产基地对有机肥的需求。去年全镇绿色农产品认证率达到17.7%,化肥使用量比上年减少12%。

  4、优化各项服务,助力企业破除发展瓶颈。镇政府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要求,建立镇领导班子跟踪服务机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瓶颈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用地难问题,镇政府通过在郊野单元3.0规划和农业专项规划中布局农业设施用地,为新落户企业、龙头企业增加用地指标等措施,全力保障了企业发展科研、文化、科普、展示、菌菇餐饮等用地需求;针对融资难问题,镇政府充分利用都市现代农业项目、综合帮扶资金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如通过帮扶资金为龙头企业联中食用菌合作社争取到1.6亿元投资项目,有效解决企业发展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2019年联中合作社被评为全国百强农民合作社。

  5、注重人才培养。增加产业发展后劲。镇政府推行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建立人才培养扶持资金,用于补助人才培育过程中各类支出,企业利用现有项目资源、技术资源,培育一批能够掌握先进生产栽培技术的专业人员,为廊下镇食用菌产业储备人才。同时强化龙头辐射带动作用,规划建设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示范园,由政府出资建设生产基地,依托龙头企业生产三次发酵基料,帮助农户发展工厂化双孢菇种植。目前已有一家转型农户投产,年净收入可增加40%,一家农户正在建设,还有两家农户也已列入2019年都市现代农业项目正在办理相关建设手续。未来五年,廊下镇所有农户都将完成工厂化改建工程,成为率先实现绿色、现代、集约化生产的“蘑菇小镇”。

  二、几点启示

  廊下镇发挥食用菌生产特色打造“蘑菇小镇”的做法目前已在金山全区推广,2018年5月,市委书记李强同志到廊下调研时也对廊下的做法予以了充分肯定,指出蘑菇产业是好产业,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带动菇农一起致富。从廊下的做法,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区域特色是基础。农业生产受气候、地理条件以及生产传统等因素影响,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这方面,日本农业有比较成功的经验,他们将农产品的生产服务与当地特有的自然、历史、风土、文化和社会元素有机结合,积极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强调农产品的地方特色,在销售阶段,广泛建立农产品直营店,采取地方生产的农产品由该地区消费的“地产地消”策略(本地产品本地消费),既满足了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又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金山廊下镇素有双孢菇种植传统,以此为基础实施产业改造与升级,同时延伸产业链,实现了农业的提质增效。

  二是政府引导是保障。农业是弱质产业,在产业培育初期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扶持,如为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廊下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了一批知名食用菌生产企业。为推进产学研融合,建立了政府、合作社、农业科研机构共同参与产学研机制,打造食用菌产业研发中心,提升产业创新和绿色发展能力。为促进产销对接,通过举办“企业+合作社”沙龙及座谈会等形式,为食用菌精深加工企业建立产销对接保障。此外,通过“政府出大头、农户出小头、企业来指导”的模式,对蘑菇种植户传统大棚栽培方式进行改造,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建立人才培养扶持资金,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从而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三是市场主体培育是核心。农业产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在政府支持保护的同时,也要给市场留出足够的空间。廊下镇通过落实各项奖励扶持政策,加大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帮助发展壮大。在此基础上,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构建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周边农民共同发展。如全国百强农民合作社联中食用菌合作社年产值达5800万元,收益1500万元,带动了120余名本地农民就业,包括23名残疾人,农民收入约4000元/月。同时联中合作社联合市农科院、当地农技服务部门,帮助农户改变传统大棚栽培模式为标准化蘑菇工厂,从厂房建设、环境控制、系统操作到菌种提供,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种植效益大幅提升。

  四是产业融合发展是关键。要改变农业比较效益低下的现状,需要适应大都市居民消费升级需求,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培育发展新动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推进规模种植与林牧渔融合,推进农业与加工流通业融合,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推进农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廊下镇促进食用菌产业与工业结合,加强文旅融合,鼓励发展以食用菌文化为核心的创意设计、文化旅游、民宿等文化创意新业态、新模式的做法,大大提升了农业效益,也促进了农民增收。

  (市农业农村委、金山区  供稿)

  


原文链接:http://nyncw.sh.gov.cn/xczx/20191222/a196c12400e84261bc18c1aa155abf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