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日渐长,风雨晚来急,吹落阳台数枝梅。陈相连蹲在地上,一瓣瓣捡。搬进位于万州区长岭镇梨花路社区的新家半年了,她佯怒:“房子太大了,做清洁好累哟!”旋即,又笑出了声。
“那就不打扫了,让它脏着。”张青林定点帮扶陈相连家,交道一打好几年,两人熟稔。“那不行哦,脏着就成以前的老宅了,不得行,不得行!”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话头扯开老远,一直溯到搬家前夜。
一场关于搬迁的“论战”
时光回到那天的安溪村2组,下着同样大雨的午后。屋外,羊肠小道被雨冲得千沟万壑,泥水顺着陡坡,线一般往山下流。屋内,陈相连家四口人,围着灶台开家庭会议。
“回趟家,泥溅满了裤腿。”“这么大的雨,我们走快了两个小时。”陈相连小两口先说话,“家必须要搬了。”
公公坐在灶火堆里,埋头不言语,婆婆低头拾掇着炊具,嘴张了一半,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搬家拿啥搬?拿钱呐!我们还是建卡贫困户,你们年轻人想得简单。”公公打破了沉默,婆婆接着话头,“我们在这住了大半辈子,啥都熟悉了,要搬到哪里去?城镇里的高楼住不习惯,邻里邻居都不认识,多别扭。”
“现在国家对于我们搬迁有政策,我听青林说了很多次,这几年我们打工赚了点钱,加上政策帮扶,买得起。”小两口有备而来,这些问题他们显然有解决之策。“搬去哪?去我姨妈家那里的梨花路社区,房子敞亮,邻里熟悉,习惯的很。”
“国家给钱?我可不信。”公公扭着头,犟脾气上来,谁劝也没用,家庭会议不欢而散,只得等张青林来“救场”。
雨停了,路还没干,张青林就出现在老屋前。
“相连两口子说的是对的。”张青林倒豆子样,把政策给陈家人讲了一遍:“易地扶贫搬迁建卡贫困户人均补助10000元,住房都是按照成本价售卖,搬下来孩子上学也方便,大叔出去务工更方便。”
经过商议,一家人决定搬迁,日子过得红火,“方便了,上班上学轻松了不说,我自己也做起了物流生意,这里接货方便。”陈相连满脸笑容。
一个因搬迁而致富的故事
前有大坡,后有悬崖,长岭镇老土村的罗联柱做梦都想搬出老屋。
“在老屋住了43年,土墙四处透风,不通水。”谈起老屋,罗联柱直摇头:“最恼火的是没有路,农资天晴才能上来,农时不等人,耽误事。”
没有路,对老罗来说是个大问题,妻子和儿子都罹患精神疾病,要定期拿药,随着年纪增大,翻山越岭几里路,老罗吃不消。
“2018年,村里告诉我搬迁每人可以补助12000元,我算了算这几年的积蓄,可以搬了。”罗联柱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在同村交通方便的地方选址、建房、搬迁,一气呵成。同年底,便欢欢喜喜地住进新房。
搬迁不仅方便了罗联柱的生活,也给他带来了脱贫致富的曙光。
“我们知道老罗的情况,给他送了梨树苗,又找专家教他怎么科学养殖。”长岭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韩毅帮老罗算了一笔账:27只鸡,蛋肉销售一年纯收入2000元,经果林成熟季收入4000元,养猪收入5000元,再加上务工,一年总收入3万元不成问题。
说话间,罗联柱拧开水龙头,烧水泡茶,望着院前青绿:“我的目标要赚10万元哩。”
一次围绕搬迁的创新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万州区累计投入资金9亿元,对生存环境恶劣的3449户13014人建卡贫困户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让贫困群众‘挪穷窝、拔穷根、改穷貌、换穷业’。”万州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何能确保搬迁一户、稳定脱贫一户?万州区根据实际情况摸索,通过创新搬迁方式,让广大农户尤其是贫困户住进美丽家园。
因地制宜是万州区搬迁工作的基本思路之一,通过逐户了解贫困户的基本需求,采取“梯度转移”的思路推进,就近或按需进行搬迁,要保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万州区还采取了插花式安置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建卡贫困户(需外出务工、就学)1924户购置闲置存量房搬迁安置,对仍需依靠原承包地的1525户建卡贫困户采取分散安置,有效降低了全区农村旧房空置率。
同时,为解决好“怎么搬”向“搬后怎么办”转变、从以搬迁为主向后续扶持和社会管理转变,万州区精准落实“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目标,精准扶持困难就业人群增收,加大对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产业、就业帮扶力度,加强政策、资金扶持。
组织农服部门技术人员、种养殖大户和致富能手开展茶艺、厨艺、汽车修理及种养殖技术培训、脱贫致富经验交流,激发扶贫户内生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