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乡村

TOP

山村新绿
2020-04-28 来源: 作者:

  4月的春风给鲤鱼村换了一层颜色。油菜花、桃花、梨花鲜艳盛开,如今又把风光让位给茂盛的白芷苗。土地在黛青色的山峦和高低错落的杂树间铺开,成片的白芷苗在风里荡漾出层层绿色的波浪。一尺来高的苗株有些像芹菜,筷子般粗的秆支着边缘带齿的绿叶,欢快地抖动着风和阳光。

  母先维蹲在白芷地边,出神地看着绿苗们。这是他到鲤鱼村的第三个春天。母先维从未想过自己熟悉钳子扳手的手,在鲤鱼村变成了侍弄白芷的手。

  鲤鱼村地处四川射洪,在射洪城区西南方向,距城区约三十五公里,离所属的涪西镇镇政府九公里。鲤鱼村山好水好,但人多地少,产业发展薄弱。2015年时,这个一千一百多人的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六十八户、二百零七人,是个贫困村。2018年初,国网遂宁供电公司的母先维被派到鲤鱼村任第一书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母先维为人憨厚,长得也憨厚。他的电工包还没放下,就到鲤鱼村家访。第一站就到了夫妻都患有残疾的陈孝平家。看着长相穿着都像农民的母先维,陈孝平虽觉得亲切,但也有些疑惑:“真能带着我们致富吗?能帮我们解决具体问题吗?……远的不说,就眼下,我的抽水机坏了,还要到老远的水井担水吃,这问题能解决吗?”

  “没问题!”母先维爽快地应着,立即开始查找抽水机故障。原来是电线芯折断了。巧了,这正是母先维的老本行,他三下五除二处理好,合上开关,水泵一响,那水就哗哗抽到水缸里了。第一手亮得好,陈孝平一家立即把他当成了朋友。

  母先维明白,能解决问题才能赢得信任。他要解决的大问题,是找到一条让大家脱贫致富的道路。

  母先维边同村民聊天边思考着出路。养鸡养羊,量少了,没有规模效益。大规模养,得有技术支撑。村里曾发给甯显珍家一百多只鸡苗养,遇到鸡瘟,全没了。一家人心疼了好长时间。

  他也想过种果树。刚一提,就让村民当场否决了:“桃三李四柑八年,即使嫁接,要到盛果期,也得好几年啊……”“而且还不一定好找销路!”母先维想,想让村民有干劲,还得找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技术易于掌握的路子。

  母先维发动供电所的兄弟给他出主意。同事七嘴八舌,集中给出了一个建议:种中药材。附近的金家镇就有一个村子在种白芷,几个月就能见效。

  母先维此前对白芷一无所知,在网上一搜,好家伙,白芷品种还多呢:杭白芷、亳白芷、川白芷、祁白芷、禹白芷、滇白芷……白芷不仅是一味中药,还是常用烹饪香料,也是一种美容原料。再一打听,得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遂宁居然是川白芷的主产区之一。母先维越了解越来劲,越打听越兴奋!

  书上看不如现场见。第二天一大早,母先维就和一个村干部跑到金家镇实地探访,在一片白芷地旁找人打听情况。那白芷头年秋天播种,来年七八月份采挖,施肥治虫都简单,遂宁就有一家药材商在出售种子、肥料,提供技术指导。关键是包回收,不愁卖。

  母先维如获至宝,马上要了电话联系城里的药材商。他陪着药材商到鲤鱼村看条件。技术员说村支部背后那片地的土质就可以,气候也没问题。

  母先维立即给村民作动员,讲种白芷的好处。原以为这笔账清晰又划算,应该一呼百应。然而,他没得到想象中的热情呼应。

  一番打听,母先维才知道,以前村里集中种过儿菜,榨菜厂包收购。村民们热情响应,精心种植,儿菜大丰收。谁知榨菜厂垮了,菜烂了一地。还有一年,村里用沟底仅有的一点水田培植水稻种,收获的时候,产量不高,质量也不太好,没卖出去。村民灰心了。

  母先维急了,这眼见着的好事怎么就办不成呢?那一夜,他在村委会门前的坝子里走来走去。天上的一弯月亮,静静地陪着他想办法。母先维当过兵,上过军校,不仅肯用功爱思考,而且认准的事不会轻易放弃。那一夜,他真想出了一招。

  第二天,母先维跑到遂宁城里找到药材商,请他们帮忙把回收白芷的口头承诺变成书面协议。药材商被他感动了,派人进村,白纸黑字约定,第二年七八月份采挖季节开车到村里来收购,保底价每公斤一块六,一手交货一手交钱!

  有人提出种白芷得一年换一次地,村民又犹豫了。陈孝平先开了腔:“我打工的儿子想要二胎了,我怎么说得种出一亩好药来,不给孩子拖后腿。”八十八岁的王之万也站出来说:“村背后我家那七分地全种了!我年纪大了,再不试试新鲜事儿,就更老了!”这下子,好多人都跟着上,报名登记买种子了。很快,七十多亩白芷地连成一片。

  为了确保成功,母先维下了一番苦功夫研究。白芷下种的时间和方法是第一个关键点。下种要在白露前后,太早,发育太猛,影响药效;晚了,冬季温度低、雨水少,影响出芽率。大家松整好土地,母先维手把手给大家讲播种的要领。首先要控制窝穴的间距,左右一尺,前后八寸到一尺。母先维和村民创出了一种简便的办法,用脚前掌轻轻地点踩出窝穴来,边走边踩,效率高,窝底还少有明显缝隙,利于种子与土壤亲密接触。白芷种子是小叶片状的,抓在手里像一把碎纸片,每个窝穴里放上五六片种子。盖土也是精细活,把土捏散,碎如细沙,轻轻地覆盖上去。要把种子全盖住,不然易被风吹跑;但又不能太厚,厚了苗芽钻不出来。

  白芷种下去,母先维松了口气。但那颗心还悬着呢,这种子能不能如期发芽呢?

  他几乎每天都要到白芷地去看看。三周左右,那些青绿色的小点点从泥土里冒出来。他一窝一窝地看,村民们也来看,一直看到每个窝穴里都长出白芷苗。

  冬去春来,转眼白芷苗长到一掌来高,就要间苗了。一个窝穴里没苗不行,苗多了也不行。母先维在村广播里空中指导间苗作业:“每一窝保持三到五棵苗,间距均匀。最弱的苗得去掉。每窝留下的苗不能少于三根。后期若发现公苗,还要除一次。”

  啊,白芷还有公母?村民们觉得奇怪。母先维卖了个关子,没细说。

  时间一晃到了4月下旬,白芷苗普遍到了膝盖高了。母先维发现了白芷的公苗。他又开始广播了:“乡亲们注意了,该除白芷地里的公苗了。公苗上面枝粗叶大,下面根大须多,但是那个根一点药用价值也没有,只是吸肥厉害,抢营养。所以公苗这时候普遍比正常的苗高,苗秆像竹子一样会分节,颜色也是灰白的。大家按这些特征就可以把公苗给揪出来了。”其实所谓“公苗”也是母先维做的形象比喻,便于村民加深印象,快速行动。还有除草、施肥、打药灭虫,母先维的“空中课堂”“微信群课堂”都可以发挥作用。

  看着地上的苗茁壮成长,把土地全给遮得严严实实,母先维的心情比叶子还舒展,他仿佛看到泥土里白芷一天天壮起来。

  收获的季节终于到了。采挖时间也是有讲究的,在小暑至大暑之间,白芷的茎叶枯萎得差不多时。挖早了,营养转化未到位;挖晚了,白芷根部重发新芽,耗费营养。母先维每天都在白芷地观察,哪家该挖了,就立即通知哪家。炎热的夏日,丝毫不影响人们在大地上挖掘宝贝。圆锥形的白芷根,有的有一尺来长,大的一个有一斤多重,形状像大号的萝卜,村民则更愿把它们当成没有须根的人参。那个香味,就像当归和着湿木头的气味,还有点卤菜的香味。

  药材商果然没有食言,把车子开到村里,将白芷抖净泥巴,过秤打款。价格还从每公斤一块六涨到了一块八。

  在推进白芷产业的同时,村里还建了一个养猪场,租赁给别人养猪,每年有保底分红。村里建的光伏电站,余电上网。这样,村集体财政收入明显增加。

  2019年的秋天,全村脱贫摘帽了。同样在秋天,不等母先维动员,村民主动买了种子,白芷种植面积增加到一百一十亩。

  如今绿油油的白芷苗在春风中摇晃,像一片充满希望的绿色海洋。母先维笑了。地里的白芷苗也看着他笑。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25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