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记者探访揭秘,国家毒品实验室武汉工作站
本报讯在武汉市公安局,有一群每天与毒品打交道的化学专家,从技术上固定证据,破获毒案,抓获毒贩。日前,经武汉警方许可,本报记者首次探秘武汉市毒品检验中心。
走进毒品检验实验室,一台称毒品重量的称引起了记者注意。“不要小看这台仪器,它能把毒品的重量精确到十万分之一克。”禁毒支队四大队大队长胡胜华边说边启动分析天平,待稳定后,记者将1枚新版的1角硬币放上去,显示屏上的数字跳到3.20951g。
“根据我国刑法对于贩毒罪的规定,这一点点儿重量之差,就可能左右一个毒贩的生与死。”胡胜华说,2012年至今共对299起案件进行毒品含量鉴定,对禁毒提供了有力支持。
高级工程师杨道兵指着气相质谱色谱联用仪说,仪器收藏了数十万条鉴定数据,每个样品鉴定数据出来后,系统会自动匹配相似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比对,相似度达到公安部规定标准的,即可认定是毒品。
“真毒品检测数据的相似度一般都在90%以上,有的还可能超过98%,可以直接知道是哪一种毒品。”杨道兵说,对于相似度低于规定标准的样品,会上机检测毒品标准品,然后将两个数据进行比对,如果第二次比对相似度仍然低于规定标准的,则可以排除毒品嫌疑。
作为中南地区最大毒品鉴定机构,该中心已有22年历史。今年9月正式挂牌”国家毒品实验室武汉工作站”,在国家毒品实验室指派下,参与外省制毒案件现场的勘查。
近期一起制造毒品氯胺酮的案件中,毒检技术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还原制毒工艺和流程时,技术人员发现现场缺少制毒原料和几种必要的试剂。
“这里只是第二现场,制毒活动是在第一现场进行的。”侦查员根据技术人员反馈的信息,加大案件侦办力度,果然在另一地点发现第一现场。
12月24日,武汉市公安毒品司法鉴定中心,民警在介绍鉴定毒品、毒品检验等工作程序。
本报记者 徐楚云
实习生 孙颖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