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经济

TOP

加快现代种业发展 打造农业高精尖产业
2020-04-21 来源: 作者: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粮食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夺取2020年农业丰收,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为决胜“十三五”收官之年提供基本保障和有力支撑是目前农业工作的重要职责。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部署了各项保春耕措施,保春耕是疫情阻击战中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石。此外,国际贸易形势波动加剧,更加警醒我们要重视粮食安全在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中的决定意义:“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

  良种在我国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达45%以上,目前我国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等大宗作物生产用种100%为我国自主选育的品种,玉米自主研发品种面积比重达到90%,种业具备了较好的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但是面对国内外的复杂形势,我们必须居安思危,综合考虑国内外各种风险压力的叠加,是一个需要未雨绸缪的保底线问题。 

  立足科技资源优势 占领种业产业链上游制高点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农业高精尖科技的聚合体,发展现代种业符合北京发展高精尖产业的总体战略。种业科技创新既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必要技术手段,更是实现种业强国和农业强国的重要途径。种业产业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显著,“种子+”产业链延展空间巨大。种业产业链不仅包括植物科学、动物科学、微生物学和数据科学等基础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也拓展到金融服务、高端农机装备、互联网营销、数字化农资农技服务以及相关配套的种业服务业。强化种质资源创新、育种技术创新,研发突破性高产、优质、多抗、易机收的新品种,创新品种市场推广与服务模式,构建种业大数据平台服务于产业需求和政府决策,是实现种业现代化征途中需要踏踏实实完成的工作,更是北京发挥多种资源优势,可以率先攻关完成的任务。

  北京具备得天独厚的种业科技资源优势,适合发展种业科技产业。北京市聚集了全国最具实力的种业科研、教学机构,有涉农科研院所24所、种业研发机构80多家,涉农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多个、涉农重点实验室近41个,育种高端人才1000多人,“北京种子交易大会”成为业界最具影响力盛会之一,全球种业10强企业均在北京设有研发中心或业务机构,北京地区保存国家级种质资源数量位居世界第二。有效聚合北京科技人才优势、多学科科研平台优势、总部经济优势和科技金融优势,创新科技合作和成果转化机制,打造符合北京特色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种业研发中心,占领种业产业链上游制高点。  

  立足北京辐射全国 系统谋划提升种业创新质量

  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北京种业同仁以国家(北京)现代种业创新示范区为载体,大力发展高质量籽种农业,成效显著。北京的玉米、小麦、大白菜、西瓜、奶牛、蛋鸡、冷水鱼等品种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价值、强带动、生态友好的新技术领域持续引领育种行业进步。2018年,北京市种业科技创新成果走在了全国前列,多项指标居全国首位:其中育种发明专利授权151件,占该领域全国发明总授权量的11.60%;北京市公开的转基因育种发明专利申请量为211件,占全国申请总量的18.79%;授权109件,占全国授权总量的22.15%;培育的品种通过国审数量为140个,占国审总量的15.5%。北京市骨干企业数量和质量全国领先,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57家,北京上榜6家;中国种业明星企业10家,北京上榜3家;蔬菜种业信用骨干企业15家,北京上榜2家,其中1家排名第一。

  近日,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市科委、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园林绿化局等联合印发《北京现代种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该计划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现代种业的决策部署,在深入研究种业科学规律和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按照《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相关要求,全面系统提出了未来3年北京种业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政策规划和保障措施,并具体设计了12个重点任务或工程。该计划是兼顾政策设计与产业发展的系统谋划,立足北京、辐射全国、带动央地产学研优势互补,对建成系统完整、科学高效的种业技术体系,显著提升种业创新质量,建设现代种业强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施乡村振兴具有深远战略意义,是北京发展高精尖种业科技的纲领性文件。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加快科技创新生态平台建设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北京现代种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加快构建立足北京、服务全国的高质量种业科技创新平台,提出以下四点建议与各位同仁共勉。

  第一,强化基础研究,提升民族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前沿的、基础的、原创性的育种理论和技术是民族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源泉与标志,依托首都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在种质资源评价与创制、重要性状分子机制、智能育种模型、关键仪器设备国产化等硬核领域集中资源、集中攻关,并逐渐形成独立的科学观点和理论体系。

  第二,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要力争取得突破性成果。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首先要助力当前种业发展阶段的实际需求,以提高效率、省工省地、辅助决策为基本目标,种业信息化要与农业农村部的数字种业建设工作相融合。在此基础上,全力突破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种业大数据等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政府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配置。

  第三,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优化种业创新环境。良好的种业创新环境是激发种业创新活力的前提条件。深化种业“放管服”改革,通过科技创新构建现代种业市场监管体系和能力,创新服务模式、提升监管技术,发挥大数据平台在新品种权保护、生产经营许可等方面的核心作用,不断优化我市现代种业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第四,北京市要率先培育种业科技创新生态平台。201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以来,我国种业科技进步、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种业主体做大做强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种业科研工作发展到现阶段更加依赖整个科技创新生态平台的综合实力与协同能力。北京市要发挥首都种业科技资源富集优势,率先培育种业科技创新生态平台,大胆实践科研成果权益改革政策,形成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并举、公益性基础研究与商业化育种产学研联动、中央单位和地方单位优势互补的创新研发体系,建立联合育种攻关、共享大数据资源、中央地方联合监督执法的长效工作机制。

  种业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种业过去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未来更要肩负种业强国、科技强国的担当。种业同仁们要坚持“立足北京、协同津冀、辐射全国”的发展思路,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