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场春雨过后,南粤大地已然披上绿装。汕头的各个茶园陆续进入采摘期,茶农戴着草帽在茶树间忙得热火朝天,欢声笑语久久回荡在绿水青山间。
雨过天晴,南澳县后花园村的茶叶制作加工厂里,“80后”茶农余程江与其他3名伙伴正埋头炒青、揉捻、复炒、复揉、烘干,每一个动作都十分熟练。
“我从小就跟着父亲到茶园采摘茶叶,制茶的每道工序早已烂熟于心。近年来,看到南澳的‘宋茶’逐渐被更多外地游客所认识、接受,我很高兴。”余程江说。
余程江所说的“宋茶”,指的是出自后花园村、凭借清醇甘香无公害而广受消费者青睐的有机茶。相传,南宋皇帝赵昺途经此地,指着一种野生的植物为茶,后人便把这一神奇的植物称作“宋茶”。
“村民从4月初开始大面积采摘春茶,每天摘茶人数多达百人。”后花园村党支部书记余远征告诉记者,突发的疫情让后花园村的乡村旅游摁下“暂停键”,另一种主要产业——茶叶的生产却没有落下,得益于抢抓农时采摘春茶的茶农们。
据介绍,后花园村有茶园近千亩,茶叶制作加工厂近20家。近年来,随着茶叶年产量突破2万斤,产值更是超过300万元。可观的经济收益,激发了后花园农户种茶的积极性。
“近年来,已有超过七成外出务工的村民返乡种茶,其中包括很多年轻人返回家乡从事茶叶制作、销售和经营。”余远征表示,接下来,后花园村将保留本村特色,继续在产业兴旺方面发力,着重发展茶产业旅游产业,让后花园村更加生态宜居,让村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地处大南山中段的潮南区红场镇,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南山革命苏区党政指挥机关的所在地和东江革命根据地领导中心之一。初春时节,在这片红色革命热土的山岭上,层层叠叠的茶垄也充满生机,满目新绿。
4月初的一天清晨,当大多数城市人仍在睡梦中,红场镇苏林社区苏光村村民李钟有与妻子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们来到茶园,一边去除杂草、修剪茶枝,一边采摘茶叶。自从2016年被列为有劳动力贫困户后,李钟有在区、镇有关部门的帮助下,积极参加茶叶技能培训,学习熟悉制茶工艺,购买制茶设备用于茶叶生产。采茶、制茶、包装……每道工序,夫妻俩都亲力亲为,他们数年来兢兢业业,“钱袋子”也越来越鼓。
“我们一家生产茶叶,每个月平均收入大概3000元,基本满足生活需求。生活越来越好,日子也更有盼头了!”李钟有高兴地说。
李钟有通过茶叶生产脱贫致富,是红场镇脱贫攻坚工作持续推进的体现和缩影。近年来,红场镇茶叶产业在政府精准扶贫政策的鼓励支持下,通过实施茶叶产业带项目,辖区内的苏林、中村等茶厂为村集体年创收在1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800多户,108户贫困户从中受益,受益人口700多人,直接带动每户每人年收益近600元。红场镇出产的茶叶价格也从几年前每市斤50至200元,上升到现在每市斤100至600元,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目前,全镇有32户贫困户直接参与茶叶生产,主要种植茶青,然后销售给合作社或茶叶加工坊,20多户贫困户受雇于茶园,从事日常养护和施肥工作,3户有条件的贫困户则直接投入到茶叶制作工程中。贫困户在茶叶种植生产中,逐渐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脱贫致富之路。”红场镇农业办主任汤锡桂说。
据介绍,红场镇还计划引进一两家茶叶企业投资建设加工厂,提高制茶技术。同时尝试创新机制,形成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稳定的产销协作以及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模式,带动当地农民增产增收。(张伟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