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以三稳筑牢我国粮食安全底线】
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方言认为,近些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突发事件多,党中央措施精准,调控得力,建立起相对完备的生产、加工、贮运系统和储备制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市场调控体系,稳定了粮食价格和国内市场预期,化解了危机,提升了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饭碗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当前,国内疫情尚未完全解除,国外疫情仍处扩散阶段,形势复杂严峻。因此,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要把中央一号文件中粮食生产稳字当头落实到实处。一是稳政策,对2020年实行的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稳价定量(限定收购总量)政策要动态监测,保证粮农基本收益,推进小麦稻谷玉米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试点。二是稳面积,面积是产量的基础,重点要落实水稻面积,防止早稻面积继续下滑。三是稳产量,要良种加良法,加强气象和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止草地贪夜蛾大面积发生,力保单产水平稳中有升。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特征明显,粮食主产区、平衡区、主销区要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共同承担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
摘编自《经济日报》
【甄占民:努力把疫情危机变为发展转机】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甄占民指出,经过一段时间艰苦努力,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境内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同时,随着境外疫情加速扩散蔓延及其对世界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给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坚持因势利导,第一位的还是要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要求,继续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精准落实到复工复产复业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筑起应对境外疫情输入风险的坚固防线。要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提速扩面,加强对国际经济形势的研判分析,善于捕捉带趋势性、方向性的东西,把落实当前任务和实现我国发展长远目标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做好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工作,努力把疫情危机变为攻坚战机、发展转机。要注重在不断巩固和拓展疫情防控成效中,加快建立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体制机制;注重在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中,切实打造抗风险稳发展的经济格局;注重在加强疫情全球联防联控中,进一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摘编自《光明日报》
【顾学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需全球各国共同维护】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顾学明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成了当前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衡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又反过来促使世界各国经济进一步相互依存、彼此融合。为有效应对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保障世界经济稳定有序,需要全球各国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关键核心,应进一步发挥制度优越性,从产业链角度统筹协调上下游复工复产进度,保持并增强生产体系的韧性和弹性,向全球提供稳定的生产环境。另一方面,应积极倡导国际合作,推动各国加强贸易、投资、金融等合作和磋商,推动建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多边合作框架。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动更多国家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构建新型产业分工体系,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更加包容合理。我国应积极倡导全球政策协调,发挥好二十国集团(G20)作用,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进一步完善国际货币及其治理体系,提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量,维护公平开放的全球金融市场,推动国际金融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光明网
【刘靖北:基层党组织在战疫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刘靖北认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疫情发生以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广大基层党组织切实担负起属地防控工作的重要责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优势,统筹居委会、村委会、物业服务公司、业委会、网格员、志愿者等各方力量,有序参与基层疫情防控斗争,构筑群防群治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加强与属地党组织协同合作,公立医院、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党组织全力以赴做好医疗救护、科研攻关等工作。在外派医疗救援队、工作队等关键群体,公共卫生中心、集中隔离地点等关键部位建立临时党组织,做到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工作。正是依靠严密的组织体系,我们党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实践一再证明,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强则力量增;党组织有没有力量,关键在于组织体系能否发挥强大功效。
摘编自《人民日报》
【项银涛:各地应主动作为推动服务业有序复工复产】
项银涛表示,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不断推进,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复。服务业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中小微企业的主要经营领域,是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各地各部门应主动作为,统筹推进服务业有序复工复产。一是全国层面加快推进健康码互认。这是服务业全面复工复产的大前提。二是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服务业有序复工复产。帮助服务业企业复工复产,协调解决企业在用工、资金和防护物资、员工返岗、交通运输等方面存在的困难,支持企业数字化经营转型,努力做到应复尽复。三是做好金融政策精准滴灌。多数服务业中小微企业为轻资产企业,融资额小且分散,需要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和担保机构共同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有效满足疫情冲击下这些企业的金融需求。四是进一步刺激服务业需求释放。在服务业企业有序复工复产过程中,在涉及现场体验、面对面服务的细分行业,可考虑推出消费券、消费补贴等政策,刺激消费需求释放。同时加强宣传,打消消费者的顾虑。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光明网记者 郑芳芳整理)
????(文章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