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关注

TOP

白羽肉鸡“广明2号”的自主创新之路
2021-12-07 来源: 作者:

  12月3日,农业农村部官网发布最新消息,“广明2号”白羽肉鸡配套系等首批三个白羽肉鸡新品种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这意味我国白羽肉鸡自主育种从此实现零的突破,我国白羽肉鸡种源依赖进口的局面被彻底打破了!

  “广明2号”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简称牧医所))和广东佛山市新广农牧有限公司(简称新广农牧)科企联合团队经过10多年深度融合、协同创新自主育种的。“广明2号”如何打破垄断实现自主创新?从育种成功到种源自主还有多远?近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肉鸡种源“卡脖子”之痛威胁产业安全

  近30年来,我国禽肉增长迅速,鸡肉已成为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肉类消费品。

  2020年,我国鸡肉总量达到1865.6万吨,白羽鸡肉占比达52.4%。白羽肉鸡年出栏50亿只,具有饲料转化率高、生长速度快、生产效率高、对环境负面影响小等显著优势,是畜牧业乃至农业中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

  然而,中国虽然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的禽类消费国,育种却长期被欧美国家企业,死死捏在手上,中国人餐桌上的白羽肉鸡100%靠进口的种鸡繁育。这成为白羽肉鸡产业之痛,严重影响整个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甚至威胁产业安全。

  上世纪90年代,我国自主培育的艾维茵肉鸡一度占有白羽肉鸡50%以上的市场份额,后因疫病影响,2004年淡出。自此,我国白羽肉鸡种源100%依赖进口,年引进祖代种鸡80-120万套用于商品肉鸡生产。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肉鸡行业一日无“芯”,就是一把利剑悬于头顶。进口鸡苗价格由最初的每羽5美金上升到37美金,但国内白羽肉鸡养殖企业只能接受,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能力。甚至由于国外企业出口中国原种的数量随意性大,国内养殖企业始终无法制定未来发展规划。

  吃鸡还被人“卡脖子”!肉鸡行业人士都奔走疾呼、难掩心痛:“白羽肉鸡芯片难题亟待解决!

  牧医所鸡遗传育种团队首席科学家文杰研究员在谈到白羽肉鸡育种用三个词来形容: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欧美国家白羽肉鸡发展时间已有100多年历史,全球白羽肉鸡品种由德国EW集团下属Aviagen和美国Tyson公司拥有的Cobb-Vantress垄断。“这些跨国集团具备资本优势和优异的育种综合创新能力,重视研发并应用先进的育种技术,建立了成熟的商业运作机制。”

  科企联手重启白羽肉鸡自主育种

  面对极其强大的国际竞争对手,牧医所积极建议国家重启白羽肉鸡育种工作。2009年,文杰就着手白羽肉鸡关键技术的研发储备,并广泛调研白羽肉鸡企业,呼吁有能力的企业布局开展白羽肉鸡的自主育种。

  与此同时,白羽肉鸡龙头企业越来越看清楚:没有原种,靠外国企业,即使规模再大,也会随时面临倒闭的危险,行业看不到未来。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在祖代鸡的种源开发上开始着手布局。新广农牧董事长梁尚根2010年开启白羽肉鸡自主育种之路,成为首批先行者。随后,牧医所和新广农牧开始了我国自主育种的白羽肉鸡联合攻关。

  2014年,牧医所鸡遗传育种团队开始与新广农牧开展深度合作,全力推进白羽肉鸡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17年,牧医所首创的基于“京芯一号”育种芯片的基因组选择技术体系第一时间应用到白羽肉鸡育种,显著加快了种鸡的饲料报酬、产肉率和繁殖性能的育种进展。新广农牧是国内首家应用此前沿技术的种鸡企业,先后育成了 6 个专门化白羽快大型肉鸡品系,筛选出了两个优秀配套系组合。

  2019年8月15日,历经多年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配套系“广明1号”和“广明2号”父母代种蛋送达国家家禽生产性能测定站(扬州)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完成生产性能测定。同年,以文杰研究员为首席科学家,新广农牧为牵头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山东民和牧业和山东凤祥为主要参加单位,联合承担的白羽肉鸡国家联合攻关项目立项,新品种在山东民和和凤祥等企业完成200余万只中试试验。

  “广明2号”白羽肉鸡配套系经过科学系统选育和杂交配套而成,采用了牧医所研发的基因组选择、肉品质和抗病性状选择等新技术,提高了选种准确性和遗传进展。该配套系肉鸡42日龄出栏体重达到2.80kg,料重比1.65以下,胸肌率达到24%,生长速度快、料重比低,主要生产性能与国际同类品种持平,同时料重比和肉品质方面相比较国际品种具有优势。于2021年10月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新品种审定,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广明2号”是首批通过审定的3个白羽肉鸡新品种之一,标志着我国白羽肉鸡自主育种实现“从0到1”的突破,为打破西方在种源上的垄断,保障我国家禽种源安全、产业安全和生物安全做出突出贡献。

  先进的技术和育种模式成就“广明2号”

  广明2号”的成功,意味着把欧美企业卡在肉鸡行业的垄断“手指头”,一根一根掰开,使白羽鸡养殖的命脉真正意义上控制在中国人手上,为行业发展谋取国际话语权,从而改写中国肉鸡产业史。

  敢于挑战国际强大竞争对手,“广明2号”怎么做到的呢?这主要源于科企联合团队领先的技术实力和先进的育种模式。

  梁尚根说,“广明2号”的选育模式,一个关键因素是科企深度融合,推动了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的融合贯通。

  2014年,牧医所与新广农牧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职责权利,牧医所发挥科技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新广农牧发挥资金优势、条件优势和产业化优势,联合选育广明白羽肉鸡新品种,

  双方约定,最终的育种成果双方共有,品种经营开发权归企业,合作共赢,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高度融合的商业化育种模式,实现了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和育种专业人才联合培养。

  在这种高度融合的商业化育种模式之下,牧医所育种新技术成果可以第一时间在广明白羽肉鸡育种中应用。2017年牧医所自主研发的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就率先在广明白羽肉鸡中应用,为自主白羽肉鸡育种实现零的突破做出关键技术支撑。2020年牧医所抗病育种技术专利转让新广农牧,也成为国家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改革的先行者。

  另一方面,牧医所常年选派5-8名技术骨干和研究生进驻企业的育种基地工作,弥补企业科技人才力量不足的短板,同时合作培养出一批家禽种业科技人才。

  “广明2号”成功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大胆创新。在广明2号纯系的世代选育中,3个品系都要分别进行生长、繁殖、产肉、肉品质和抗病性能五大类近60个指标的测定,其中每类指标的测定都融入了新技术的力量。

  文杰介绍说,广明2号培育过程中,先后应用了团队自主研发的10余项四类新技术。一是基于“京芯一号”基因芯片的肉鸡基因组育种技术,新广农牧为首家在国内应用该技术的企业,饲料报酬和产蛋性能的遗传进展大幅提高;二是新表型发掘和表型精准测定技术,包括B超活体测定胸肌重、X光机测定腿骨强健度、智能便携产蛋扫描登记等;三是肉品质和抗病性状选择技术,包括血清指标活体预测木质肉、H/L指标量化评估抗病性等;四是育种数据管理云平台,可实现自动表型收集和整理、系谱整理和育种值评估,极大提高了遗传选择的准确性和效率。

  随着科企联手推动白羽肉鸡育种工作不断取得进展。越来越来多力量加入到这场打赢白羽肉鸡种业“翻身仗”之中。农业农村部、全国畜牧总站、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等多次调研走访新广农牧和育种基地,在经费和育种基地建设等各个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全力支持并协助新广农牧完成白羽肉鸡育种。

  2019年,农业农村部首批启动7个畜禽良种国家联合攻关项目之一就包括白羽肉鸡两个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将白羽肉鸡育种列入十大重大使命与“十四五”重点任务清单,在农科科技创新工程中设立“白羽肉鸡育种”重大科研任务,在技术研发经费、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支持,对白羽肉鸡新品种的成功培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白羽肉鸡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亟待加强

  “广明2号” 育种成功,好比万里长征迈开了第一步,但无论是文杰还是梁尚根都不敢松懈。“和已有100多年经验的国际白羽肉鸡育种相比,我国白羽肉鸡自主育种时间短,高生产性能遗传素材积累基础薄弱,分子育种等新技术应用不够,种源性疫病净化技术和检测产品研发存在较大差距。”文杰说,“育种,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为此,牧医所将继续联合新广农牧等企业开展科企深度合作,努力打造国际一流水平的白羽肉鸡商业化育种技术平台,持续提高新品种生产性能,赶超国际同类品种;建立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开展全产业链布局合作,持续提高白羽肉鸡新品种的市场竞争力,尽快实现种源自主可控,保障国家种业安全。

  梁尚根说:“今后,‘广明2号’必须与进口品种正面交锋,经受住市场的考验衡量一个品种是否成功的关键。”

  文杰表示,该团队将创新白羽肉鸡育种技术体系,加大品质和效率性状的遗传规律解析和精准测定技术研发,在育种值准确估计算法和基因组组配研发和应用方面进行技术升级,建立智能化基因组育种技术体系。

  为适应市场需求,科研团队将持续提升新品种生产性能,利用前沿育种技术对品系生产性能进行持续选育,对肉鸡饲料报酬、成活率、肉品质选育提升的同时,重点选择新品种抗病和抗逆性,提高新品种的综合生产性能,从而提升新品种的性能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并持续选育其他专门化品系。

  要彻底打赢“翻身仗”,还需进一步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加快全产业链布局。团队未来五年计划推广“广明2号”白羽肉鸡祖代20万套、父母代2000万套、市场占有率达到10%;新建祖代种鸡场、父母代种鸡示范场、商品肉鸡标准化示范场和配套屠宰场,加快全产业链布局,提高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丽颖


原文链接:http://nyj.nanyang.gov.cn/nysc/474605.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