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其中提到“要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健全乡村产业体系,把更多就业机会和增值收益留给农民;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等融合;支持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工商业主等返乡入乡在乡创业”。 从上述提法来看,把持续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并不为过。每一点建议都是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 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等融合。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配套设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范式,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越深,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才会越高。近年来,“农业+”的融合模式在各地不断实践,呈现“农业+文化”“农业+旅游”等多种样态,并取得了良好的经验效果。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提出要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等融合,体现了国家层面对于这两个因素的重视。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通过开展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建设、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推介等活动助力休闲农业发展,不断强化农业和旅游要素的深度融合,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成为城乡居民体验休闲农业景观的共同印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推动农业与教育深度融合有利于传承优秀的中华农耕文化和保留“乡愁”,通过实际农耕劳动、参观农业博物馆等农业实践课程及研学活动让学生增进对中华农耕文化的认同,了解农业发展历史,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珍惜粮食的共同信念,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健全乡村产业体系,把更多就业机会和增值收益留给农民。农业农村现代化,归根结底要以农民为中心,因此这个过程就要以“富民”为目标导向,也就是规划中提到的“把更多就业机会和增值收益留给农民”。如何富民?就要通过健全乡村产业体系的方法来完成。首先应实事求是编制乡村产业体系发展规划。农业农村部2020年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明确乡村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结构布局、政策措施;2021年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农业全产业链,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其次应打通乡村“最后一公里”,缩小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进一步为健全乡村产业体系提供基础设施方面的硬支撑。再次,要着力解决农业科技领域的“卡脖子”难题,为健全乡村产业体系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乡村体系健全后,农民可以实现多渠道就业增收,“钱袋子”也自然可以鼓起来。 支持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工商业主等返乡入乡在乡创业。乡村振兴需要人的参与。2020年返乡入乡创业就业工作取得重要成效,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累计达到1010万人,比上年增加160万人,增长19%。同时,1900多万名返乡留乡人员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才回流”也应该成为一种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就需要各相关部门制定各种配套措施,吸引各类人群返乡入乡在乡创业。农业农村部也通过举办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推介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在县域建设返乡入乡创业园等多种方式鼓励、支持农村创业创新。在各方努力下,目前各地已经探索出卓有成效的返乡入乡创业就业典型模式。接下来,各地应强化营商环境建设,以更有吸引力的举措“引凤筑巢”,同时让回乡的企业和个人安心扎根,留得住人。最后,要切实注重各地典型模式的推广落地,将这一举措真正应用起来,避免成为“花瓶摆设”,成为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原文链接:http://nyj.nanyang.gov.cn/zcjd/469419.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