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水寨乡桃奉宋村宋浩彪家的500多亩麦田播种已近尾声。叶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春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慨地说:“叶县小麦播种已近尾声,种植面积达96万亩,真是太不容易了!”
的确,对于叶县来说今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7月以来本已降雨量较常年偏多,9月24日、25日的持续大暴雨又使叶县多个村庄进水,孤石滩水库以每秒1200立方米的流量泄洪,大片农田成为泽国……
农谚道: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然而,临近霜降时节,县委书记徐延杰到龙泉乡调研,此时该乡的娄樊等村还在排水。“大面积小麦晚于时节播种已成定局,补晚是我们面临的严峻现实。”叶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兰世庆说。
叶县是农业大县,粮食产量多年居全市第一。晾墒、犁地才能播种……面对农时耽误的现状,该县制定出小麦种植面积不能少且必须确保小麦稳产的工作目标。
于是,一场补晚保丰收的秋播战在叶县大地悄然打响。
霜降见霜,米谷满仓
“霜降见霜,米谷满仓。听了郭天财专家说的这话,俺今年对种好粮信心更足了。”10月23日,听完培训课的种粮大户叶跃峰说。
叶跃峰流转了上千亩地,在任店和夏李等乡镇种植高强筋小麦和玉米等。面对今年晚播的现实,他思想包袱沉重,一度有了粗种的念头。
“我们请来专家就是要打消消极粗种念头的。”兰世庆说。针对今年很大一部分麦子要在霜降节气里种植的现实,该县特地请来省农业专家、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为叶县种植户“提神鼓劲”。
在培训课上,郭天财有理有据地讲述了补晚播种同样能实现稳产高产的实例,提出了看墒分类、确保种足种好小麦的建议,建议该县在全面认真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立足于能种尽种、应种尽种和“晚中求早”“晚中求好”,因地制宜,依据土壤墒情分类施策,看墒适时进行整地播种。
针对复杂的麦播形势,他反复强调避免一晚就急、一晚就粗而出现粗耕烂种。越是晚播麦田越应精细整地,越要提高播种质量,才能获得较好收成。对于耕层土壤过湿的田块,不宜过早抢时机械粉碎秸秆,以免影响散墒;不宜过早机械耕翻整地,以免造成“湿盘”破坏耕层土壤结构而影响小麦出苗和正常生长;不宜在土壤过湿时机械镇压,以免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出苗。同时,因为土壤湿度大、透气性差,还要注意避免抢时早播造成烂籽烂苗,影响出苗率。
郭天财还用一系列农谚来证明,如“麦种泥窝窝,来年吃馍馍”“要想吃好面,种麦泥里站”……听着这些农谚,种植户笑了,心头的疑云也渐渐散去。
以种补晚,以量补晚
11月10日,在仙台镇大李庄村附近的农田里,小麦露出了嫩芽。“这里全部种的是泛麦8号和弱春性新麦26。”赵春峰说。
“当然,要实现晚播稳产,必须得认真对待。”赵春峰说。他们首先采取以种补晚的办法,结合种植多年的麦种经验,特意推荐了一系列晚熟小麦品种。这些小麦品种即使在正常年份,也是鼓励晚种的。
近年来,叶县为扛稳粮食重责,强力助推高标准农田建设,仅去年打造的高标准农田核心区面积就达3万亩。用徐延杰的话来说,打造好田就是要种好粮,以此为示范,确保全县的好田都要种好粮。
围绕这一工作思路,叶县农业农村局通过专家推荐,并结合多年来当地种植实践,及时推广系列晚播小麦品种,比如百农207、豫麦34、豫农949等。据赵春峰介绍,这些晚播小麦品种易早熟,且抗寒抗逆能力强,在晚播条件下分蘖成穗率高、丰产潜力大的半冬偏春性或弱春性品种,可以适当缩短通过春化时间,减小播期推迟和积温不足的影响。“就是要实现以种补晚。”赵春峰说。
宋浩彪今年在每亩田里平均播种15公斤,比去年平均多播了5公斤。以量补晚,也是叶县今年秋播推行的重要举措。
赵春峰告诉记者,结合专家讲解和气温情况,他们向全县种植户建议:每晚播两天,播种量增加0.5公斤。因为晚播小麦因冬前积温不足,苗小苗弱,植株体内营养积累少,会导致有效分蘖少、次生根条数少。“所以,以密来补,今年每亩地的播种量均在10公斤以上。”他说。
施足底肥,以肥补晚
记者在该县农业农村局的秋播汇报中了解到,今年,该县大面积田地施的有机肥为每亩50公斤左右。施足底肥,以肥补晚,是该县秋播中采取的又一举措。
郭天财教授在晚播培训中说了这样一句农谚:“麦收胎里富。”他说,因晚播小麦春季不宜早施肥浇水,所以麦播时应施足底肥尤其适当增施磷肥,以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和分蘖增长,提高分蘖成穗率。特别是积水时间长、肥料淋溶流失较多的地块,更要科学合理施肥。
叶县的龙泉、水寨、叶邑等乡镇地势低洼,暴雨过后的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许多地方还在挖水沟外排田间的积水。
为此,该县在派出多路专家指导播种的时候,就向种植户灌输增加底肥、以肥补晚的理念。“平均每亩多出10公斤有机肥。”赵春峰说。
包衣拌种,以管补晚
“每到一处,我都会督促群众包衣拌种。”赵春峰说。包衣拌种是为了防控杀虫,尽管推广了多年,但是仍有种植户裸种种植。
“今年,必须强调包衣拌种。”赵春峰接着说,由于今年土壤含水量大,土壤温度低,容易滋生病虫害。实施关口前移、防在前面,重点抓好杀菌剂、杀虫剂包衣拌种,控制苗期发病,压低后期白穗等病虫害。
如今,该县农技专家仍不断在各地田间巡察。“不能放松,加强田间管理,以管补晚也是一项应对举措。”赵春峰说。
小麦要高产,七分在于种,三分在于管。早春返青期锄麦压麦,提高地温,保证墒情。晚播弱苗吸收能力差,春季提前浇水施肥易形成小老苗,早春尽量不浇水或晚浇水,以促其早发快长。狠抓起身期肥水管理,促进分蘖多成穗成大穗,后期搞好“一喷三防”,增粒重保产量。“及时巡视及早发现病情给予管理指导,更要及时应对低温寒潮等恶劣天气。”赵春峰说。
除此之外,该县还提高整地质量,让晚播地块尽早腾茬,适时精细整地,确保抢时适墒早播,打好播种基础;秸秆不能机械粉碎还田地块,就及时收割移出,为散墒整地创造条件;对于积水时间长的地块,由于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就实施深耕……
“我们实施一系列补晚措施,就是为了确保来年小麦稳产丰收。”赵春峰说。
(记者 杨沛洁)
责任编辑:王志远
原文链接:http://nynct.henan.gov.cn/2021/11-12/2346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