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夏粮面积、单产和总产“三增”,总产再创历史新高,小麦收购价格和生产效益均有所提高,为稳定全年粮食总量奠定了基础,也为“十四五”粮食生产开了个好头。当前秋播工作即将展开,我们既要看到秋播面积稳定有基础、农资市场供应充足等有利因素,也要充分认识到农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稻茬小麦适期播种和秸秆还田条件下提高播种质量的压力依然较大、气候条件还存在不确定性等不利因素和隐患。各地要增强粮食安全大局意识,全力抓好秋播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工作。今年我市小麦秋播技术思路要坚持以提高播种质量为核心,强化农机农艺融合,提高秸秆还田和耕整地质量,加强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应用,抓好抗逆应变措施落实,力争实现一播全苗壮苗,为明年夏粮丰产丰收打下良好基础。针对今年秋播形势,现提出全市小麦秋播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供各地参考。 一、坚持底线思维,力争夏粮面积稳定。夏粮面积落实充足,就能争得全年粮食主动。各地要进一步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统筹考虑农业结构调整、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耕地轮作试点等,按照宜麦则麦原则,优化种植布局,确保小麦面积稳定在530万亩以上,保持夏粮面积总体稳定。 二、大力推广优良品种,落实好品种布局。优良品种的普及推广是夏熟丰收的重要基础,各地要根据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要求,明确本地经示范种植表现优异的主推品种,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努力推动建立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强化与面粉加工企业与食品加工企业联动,扩大订单生产。近年来我市种植面积较大的主推品种主要有:徐麦33、百农207、淮麦33、烟农19、徐麦35,种植面积都在40万亩以上。同时,各地应引进、试验示范和展示一批苗头性后备品种,加快新品种更新步伐。 三、抓住关键技术,提高秋播质量。1、适期、适量、适墒播种,努力压缩晚播面积。一是适期播种,充分合理利用光热资源。我市旱茬小麦适期播种范围在10月5~20日,稻茬小麦在10月10~25日。稻茬小麦总体茬口偏晚,播种季节很紧,秋播工作要突出抢收抢种,努力压缩晚播小麦面积,降低晚播带来的生产风险。二是适量播种,建立适宜群体起点。要根据种子质量、播种期(气温和冬前积温)、作业机械、耕播质量等因素综合确定播种量,确保合理的基本苗。高产、超高产栽培,应在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播种量,以最少基本苗实现预期足穗。大面积生产上,适期播种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亩基本苗控制在12万~16万之间;迟于播种适期,要适当增加播种量,每晚播一天增加0.5~1万基本苗,最多不超过预期穗数的80%。种子发芽率正常情况下,适期播种可根据“斤种万苗”原则确定播种量,晚播、气温较低条件下田间出苗率下降,斤种成苗6~7千株,需适当加大播种量。同时,也要根据墒情、秸秆还田整地质量等影响出苗和成苗的因素适当调节播种量,特别是要防止早播田块播种量偏大、基本苗偏多,晚播田块播种量不足、基本苗偏少。三是适墒播种,促进全苗。墒情适宜,利于种子快速吸收水分、萌动、发芽、出苗,促进齐苗壮苗。播后墒情不足田块要及时洇水补墒。2、农机农艺结合,努力提高秸秆还田和耕整地质量。秸秆还田到不到位,耕整地质量高不高,直接关系到播种质量。提高秸秆还田和耕整地质量的根本途径是农机配套、农机农艺融合。一是碎草匀铺。需在前茬收获机械普及切碎、匀铺装置,留茬高度和碎草长度均控制在10厘米以内。或在前茬收获时留高茬(30~40厘米),然后尽快用秸秆粉碎机进行灭茬粉碎作业。二是灭茬埋草耕整地,创建适播条件。墒情适宜时,根据农机条件可采用耕翻、深旋耕等方式埋草整地。耕翻埋草整地可最大限度降低秸秆还田对小麦生产带来的负作用,有条件应积极采用。旋耕埋草关键在于机械动力要足、低速行驶、墒情适宜,确保旋耕埋草深度达到15厘米以上,深度不够则效果较差,要防止稻草成团入土或富集于播种层。可采用“耕—耙—旋”、“旋—旋”等增加作业次数的方式提高耕整地质量。三是播后及时镇压。秸秆还田入土后容易造成土壤暄松,跑墒透风,抗旱、抗寒能力下降,遇干旱年份容易造成干冻死苗。播后及时适度镇压,可弥合土缝,保墒防冻,促进出苗,对于淮北偏旱地区或偏旱年份尤为重要。3、坚持精准播种,努力扩大机械条(匀)播面积。在确保秸秆还田和耕整地质量的基础上,只要墒情适宜,就可以采用机械条(带、匀)播方式播种,精准控制播种量,做到落籽均匀、播深适宜、深浅一致,防止深籽、露籽、丛籽,确保一播全苗,实现齐苗、匀苗、壮苗。目前大面积生产上,复式作业播种机较为普及,往往在碎草匀铺的基础上直接播种,一次完成旋耕灭茬埋草施肥播种等作业程序,省时节本高效。但是,如果草量较大、碎草匀铺不到位,采用这种作业播种方式播种质量往往不理想,可在播种作业前增加一次深旋耕埋草作业程序,以确保播种质量。4、施足基肥,科学运筹,控制总量,提高利用率。在施用农家肥和秸秆还田的同时,结合耕整地施足基肥。秸秆还田量较大的田块前期增施速效氮肥10%左右,调节氮碳比,防止秸秆腐熟过程与苗争氮。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深施。有效磷丰富的土壤适当降低磷肥施用,缺磷土壤适当增加或稳施磷肥,以基施为主。过量施氮地区适当减少氮肥用量。亩产水平500~600公斤的,亩施纯氮控制在16~18公斤;亩产水平400~500公斤时,亩施纯氮控制在14~16公斤;亩产水平300~400公斤时,亩施纯氮控制在12~14公斤。调整基追肥比例。根据强筋、中筋、弱筋小麦吸肥规律和目标产量,科学运筹氮钾肥,基、追氮肥运筹比例分别控制在5∶5、5.5∶4.5(或6∶4)、7∶3左右。有条件的地区,在高肥力土壤上,推行“速效氮+缓释氮”一次施肥模式;在中等肥力土壤上,实行“速效氮+缓释氮”一基一追施肥模式。结合“一喷三防”,在小麦灌浆期喷施微量元素叶面肥或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加尿素0.5~1公斤兑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5、立足防灾减灾,落实好抗逆应变技术措施。要树立全程防灾减灾意识,从秋播开始打好防灾减灾基础。一是抗逆播种。针对秋播期间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制定抗逆播种预案。旱茬小麦如遇干旱,应采取措施抢墒、造墒播种。对于稻茬小麦,重点要防止土壤湿度偏高,稻田成熟收获前10天左右要及时断水,特别是秋播期间遭遇连阴雨天气要及时增开稻田排水沟,创造适宜秋收秋种的土壤墒情,适时抢抓抢收、播种进度。如水稻收获偏迟、土壤湿度又大,机播作业难度大,可采用免耕摆播、浅旋耕撒播、板茬直播或稻田套播等方式,加快播种进度。采用稻田套播稻草全量覆盖播种方式,尽可能做到适期套播,水稻收获前3~5天套播为宜,水稻收获时确保做好碎草匀铺到位,并在麦苗3叶1心前及时做好追肥、化除、开沟覆土等田间管理工作。要避免烂耕烂种,持续连阴雨的情况下,宁可适当推迟,也要尽可能确保播种质量。遇到持续连阴雨、腾茬过迟的情况,可积极试验示范“催芽播种”、“水整地直播”(注意排水降渍)等抗逆播种技术。二是种子处理,防病壮苗。针对小麦黑穗病、纹枯病等系统侵染病害与土传病害发生情况,选用相应药剂拌种处理;适期早播小麦也可适用化控制剂拌种,促进生根、发蘖、壮苗。对未拌种化控,冬前和初春出现旺长的麦田,采取镇压或化控等措施,控制旺长。三是配套沟系,排涝降渍。播后墒情适宜时要及时机械开沟,每3~4米开挖一条竖沟,沟宽20厘米,沟深20~30厘米;距田两端横埂2~5米各挖一条横沟,较长的田块每隔50米增开一条腰沟,沟宽20厘米,沟深5630~40厘米;田头出水沟要求宽25厘米,深40~50厘米,确保内外三沟相通。板茬播种或还草田块可通过提高开沟密度和深度,增加沟系取土量覆盖畦面,防止露籽现象。四是适当镇压覆盖,防冻保苗。小麦播后要镇压到位,提高种子和土壤紧密度,促进齐苗全苗和保墒防冻,确保安全越冬。稻茬小麦尤其是板茬直播和稻田套播小麦,要增施土杂肥或增加沟泥、秸秆覆盖。五是科学化除,防止药害。坚持“封杀结合、以封为主、科学用药”的防除策略。播后芽前墒情适宜时,封杀化除。越冬前对播种时未封闭化除或效果不理想、杂草达标田块,及时根据草相进行喷药化除。务必要避开寒潮来临前后用药,掌握在冷尾暖头气温适宜时打药,防止药冻害的发生。 四、加强技术培训,抓好技术指导服务。各地要结合各类项目实施,认真组织基层农技人员、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大户等积极开展秋播技术培训,同时要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秋播技术指导意见,充分利用“农技耘”、“微信群”、“云课堂”等现代网络手段,加强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优质农技、惠农政策的宣传引导,既要做好对种植大户的指导服务,同时也不能忽视中小种植户的服务需求,切实将技术指导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附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nyncj.xz.gov.cn/zt/012006/20210930/85f25be8-0082-4d5b-b3d0-52592987561c.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