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共同富裕,关键要补足乡村建设与发展短板。未来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进程中的一种乡建新探索,是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的新体现,也是推动乡村高质量振兴和农村居民高品质生活的新需要。在未来乡村建设中嵌入共创共富机制,对于加快补足乡村发展短板,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融合发展和推动共同富裕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未来乡村建设的基本内涵、主线与特征
未来乡村建设是立足于乡村原有资源生态特色,嵌入数字化、生态化、集成化等新技术元素,充分体现乡村“三生融合”功能与城市“公共服务”功能于一体,实现城市与乡村相融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技术与文明相渗透、集体与个体相统一、共创与共富相呼应,使乡村真正成为高品质宜居、宜业、宜游共同富裕的美丽乡村、幸福乡村的建设。
本质而言,美丽乡村建设的落脚点是“美丽”,而未来乡村建设更体现“人本化”“生态化”和“现代化”核心,落脚点是“幸福”,既是人们安居乐业、增收致富和实现美好生活的幸福,也是人与自然、社会、科技完美融合的幸福。简言之,未来乡村建设是由美丽乡村向幸福乡村的升华,是从追求物的具象向人的体验的升华。
嵌入未来乡村建设的思想主线是城乡融合和共创共富,技术主线是数字化应用和低碳化应用。未来乡村的基本类型从空间看,可以是单一村庄类型,或乡村群类型,也可以是城乡融合的特色小镇类型。未来乡村的基本特征应该呈现宜居的生态环境、现代的产业形态、融合的城乡关系、富足的居民生活、包容的文明乡风,高效的公共服务、和谐的善治社会。
未来乡村建设应避免四个问题
未来乡村建设应避免千篇一律,要注重因地制宜。未来乡村建设有别于城市未来社区建设,不能简单预设场景塑模子、摆样子,村庄也不能简单套模子、照样子。要立足村庄的禀赋性、自生性和特色性,扬长补短,寻找符合自身发展需求和历史传承的建设切入点。
未来乡村建设应避免单村独干,要注重协同发展。未来乡村建设不能埋头单干,要以数字技术推动要素跨村域联合、鼓励乡村集群组团式发展,共同打造公共空间、共同完善基础设施、共同整合文旅资源,以共建共治共享提高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未来乡村建设应避免大拆大建,要注重有机更新。未来乡村建设既不能搞运动式的大拆大建,也不能蜻蜓点水般的刷墙翻新。未来乡村不是让乡村“去陈出新”,而是要“推陈出新”,做到乡村传统保护与现代更新之间的有机平衡。
未来乡村建设应避免盲目推进,要注重循序渐进。数字、低碳等技术的深度应用将使未来乡村建设与运行维护存在较高成本。对于经济发展可持续性较弱的村庄,虽然依靠财政和社会资金能解决前期投入问题,但后期运行维护却易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要根据村庄类型、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具体实际,因地制宜和循序渐进。
以未来乡村建设推进共同富裕发展
以未来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是城乡发展差距的重要短板。为此,要以未来乡村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打造好基础设施、住房、医疗、养老、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场景。重点任务是加快农村传统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城乡一体与协同的医疗共同体,推动市县级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下沉,完善家庭医生和云诊室制度,实现普通病症就地就诊和疑难杂症急症在线远程医疗服务;统筹县域康养资源,发展普惠性和互助性养老,建立康养联合体,推动机构社区居家养老“互融互通”;推进集团化办学和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推动教育集群化特色化发展和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以未来乡村建设加快完善城乡要素对流机制。城乡发展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城乡要素市场割裂以及城乡要素交换不对等所导致的城市向农村汲取过多。为此,要以未来乡村建设为驱动,加快打破“二元对立”和“城市中心、乡村边缘”的传统格局,完善城乡要素自由、平等的对流机制。重点抓手是深化“两进两回”,联动乡村各类园区建设,集中打造一批能级高、作用强的双创空间、星创天地、小微创业园,以人才回流为乡村发展引入更多的技术流和资金流。要从创业、居住、公共服务等全套政策支持体系建构出发,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扶持和激励机制。
以未来乡村建设加快推动乡村集群协同发展。乡村形成是人与自然互动演化的结果,毗邻村庄往往存在地域相接、人缘相亲、习俗相近、文化相通、产业相似的特点,但由于行政边界的存在,阻碍了乡村与乡村的要素流通、产业融合和治理协同。为此,要推进乡村集群化发展,加快运用数字技术破除地理和行政边界效应,形成设施共建、资源共用、产业共兴、文化共融、服务共享、区域共治的格局。如浙江省淳安县建立的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开展产业共兴、品牌共建、环境共保、资源共享等协作,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临安区太湖源等地在村落景区化发展基础上,积极探索村落集群化协同发展,从资源利用、市场引流、品牌打造等方面开展一体化运营模式。
以未来乡村建设加快促进农村产业提质增效。农村产业发展是未来乡村建设的重头戏,也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路径。未来乡村建设所贯穿的数字化和低碳化技术主线,将有效促进农村三产高质量融合发展。为此,要加快顺应消费结构升级,以激活市场、激活主体、激活要素的改革深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园区化、特色化和科技化,引导农业产业集聚和创新发展;以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率;以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以未来乡村建设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是未来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要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瞄准消费空间逆城市化趋势,加快盘活闲置的宅基地、民房、公益性用房等资产。同时深度挖掘和利用好生态资源,做好生态资源转化文章,加快资源资产化、资产股权化、集体与农民股东化进程。要创新乡村经营模式,构建村级集体融资平台,引入社会资本,建立由多元主体投资、专业团队运营、利益机制紧密的村庄经营新模式。要鼓励村集体打破村域界限,通过村企合作、异地开发、多村联营等方式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如嘉善县采取“土地+资金”“强村+弱村”等形式,引导集体经济薄弱村将闲置或低效利用的资源集聚至“飞地”项目,实现抱团发展。未来乡村建设还要强调包容和开放,要充分惠顾低收入农户,鼓励乡村各类经济实体优先吸纳低收入农户就业,以提高乡村公共服务供给为契机,尽可能多设立公益性岗位并优先安排低收入农户,提高低收入农户家庭的工资性收入。(作者:黄祖辉,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胡伟斌,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学院智库研究员;鄢贞,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公共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
原文链接:http://nyj.jingzhou.gov.cn/ztzl_16/xczx/202110/t20211014_64557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