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粳系列水稻品种入选“十三五”期间 累计审定推广作物新品种282个 约占全省40% 品种应用面积每年均稳定在1亿亩以上 约占全省种植面积60% 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73项 其中获得省部级一等奖8项 全国十大农业科技标志性成果 绥粳18选育人聂守军以第三名获得 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位于虎林市的北大荒集团牡丹江分公司八五六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农村部测产验收组宣布由省农科院选育的“龙粳3013”平均亩产达750.8公斤,“龙粳3010”平均亩产为744.3公斤,双双达到了东北早熟粳型超级稻产量指标; 在北大荒农垦集团尖山农场有限公司千亩田,创造了大豆平均亩产276.99公斤的高产纪录,而且实现了种子生产、加工的标准化; 在省农科院(宾县)科技成果展示基地现场观摩会上,500亩示范区内221个农作物新品种和10大配套技术模式,让人目不暇接…… 据了解,这些年来,省农科院不断提升利用前沿科学技术育种能力,致力于培育高产、抗逆、优质作物品种,不断加大能够满足农产品加工需求的专用作物品种研发力度,在水稻、大豆、马铃薯、春小麦等品种创新领域保持国内领先水平。累计审定推广作物新品种282个、约占全省40%,品种应用面积每年均稳定在1亿亩以上,约占全省种植面积60%; 水稻、大豆、马铃薯全国排名第一的大品种长期由省农科院占据,2019年全国常规稻种植面积前十位品种省农科院有4个品种入列,大豆种植面积前十位品种省农科院独占8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73项,其中获得省部级一等奖8项;龙粳系列水稻品种入选“十三五”期间全国十大农业科技标志性成果,是全国省级农科院系统唯一获此殊荣单位;绥粳18选育人聂守军以第三名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农业领域唯一的国家一等奖。 无论是黑土地保护利用的“龙江模式”“三江模式”,还是不用看天吃饭旱可灌涝可排的高标准农田,科技助力“十八连丰”,省农科院始终发挥引领作用。 从2018年在60多个国家脱颖而出当选国际黑土联盟主席单位,承办“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黑土联盟第一届全会暨国际黑土学术研讨会”,到2021年,省农业科学院黑土保护利用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3年时间里,省农科院在国际、国内一次次传递出黑土保护的“龙江声音”。 在兰西县先进村,由省农科院农机院自主研发的自走式鲜食玉米收获机在田间往来作业,种植户忙着分拣、装运。收获机主要研发者、省农机院高级工程师叶彤告诉记者,这台自走式鲜食玉米收获机是全国首台套重型铰接式鲜食玉米联合收获机,“该套机器不但解决了鲜食玉米收获环节的‘卡脖子’问题,而且还打破了国外高端农机装备对我国鲜食玉米收获领域的垄断,为我省鲜食玉米产业和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稻谷香,粮囤满。”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我省粮食生产方式正发生着根本转变。据了解,2020年我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8.3%,高于全国8.3个百分点。全省主要农作物实现良种全覆盖,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程度达98%,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 省农科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娣说:“作为全省农业科研龙头单位,省农科院一直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努力争当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 (王红蕾 陈莘卓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静) 原文链接:http://www.hljagri.org.cn/nydt/nydtsn/202111/t20211102_824288.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