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

TOP

天津市静海区落实“四有”要求全力做好市场供应 打好“菜篮子”“米袋子”保卫战
2020-03-17 来源: 作者: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激战正酣,守好百姓“菜篮子”“米袋子”同样是一场守护民生的保卫战,“菜篮子”是否得到保障牵动着人心。连日来,静海区争分夺秒,积极行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农业生产,围绕生产、流通、供应等环节,全力守好百姓的生活需求。
  精准施策,强化服务,

  助推保供工作全面开展

  “菜篮子”“米袋子”看似很小,其实关联着生产、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也关乎农民、商超、市民的切身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市委提出要确保做到“四有”,群众碗里有吃的、超市和菜市场有正常市价销售的、市和区冷库有储存的、农村地里有种植的要求。中央和市委的重要指示为静海打好“菜篮子”保卫战指明了方向。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静海区委、区政府在举全区之力投入疫情防控中的同时,深刻认识到“菜篮子”“米袋子”在平时都是各方重视的民生工程,全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时”则更显重要。区委、区政府立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专门成立“菜篮子”稳产保供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6个指导服务组,分别由农口部门相关副职带队深入各乡镇、各村街、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田间地头,围绕农产品稳生产、调结构、保供应进行指导服务,引导菜农优化种植结构,增加短平快的菠菜、油菜、生菜等叶菜类种植比例,提高蔬菜产量。牵头区种植业中心组建了64人的专家队伍,赴各蔬菜基地开展技术指导,督促企业依标生产,并通过微信、电话等渠道积极为菜农开展技术服务。深入各蔬菜种植户开展农资需求和农产品产销信息调查,对接农资销售部门,做好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储备。加强与海吉星等批发市场,金仓互联网公司等电商平台的对接联系,畅通销售渠道。同时,为保障农产品安全,突出抓好种植基地各生产关键环节的监管,通过强化日常巡查、加大抽检力度等工作措施,对蔬菜产品开展专项整治,切实提高经营企业主体责任,保障全区农产品安全。目前,所有放心菜基地出场产品批批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上市销售,合格率达100%。

  调整结构,开足马力,

  农业生产发力提速

  “碗里有吃的,市场有售的,库里有存的”得益于“地里有种的”。

  “大伙注意了,咱现在还有一个重要任务,从2月1号到2月底,种6种叶菜,菠菜、油菜、油麦菜、小白菜、快菜、生菜……”在独流镇王庄子村,值班村干部正利用村内大喇叭广播疫情防控知识和有关蔬菜生产信息。

  王庄子村村民霍明亮和老伴儿,一边听着村里大喇叭广播,一边来到自家大棚里开始割菜、修根、打捆。“俺们俩本打算收完芹菜之后种西红柿,现在按村里宣传的改种油麦菜了。因为油麦菜生长周期短,这样能尽快让大伙吃上新鲜的蔬菜。”

  自天津市紧急启动实施“特殊时期‘菜篮子’蔬菜保供基地生产扶持项目”以来,村内的海城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被选为特殊时期“菜篮子”蔬菜保供基地。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季玉海向记者介绍,通过广播宣传,让人们知道了种叶菜的重要性。大家提高了认识,保质保量抢种速生叶菜,共同为蔬菜保供战助力。目前,全村1000多亩大棚每天上市量5万多斤。

  消毒、登记、进园、采摘、装箱……在津美蔬菜种植基地一片忙碌的景象。农民正麻利有序地收割着油麦菜,装车启运。每天这里都有大约3吨的新鲜蔬菜陆续采摘上市。商户只要打电话订购,很快就能收到刚从棚里采摘的蔬菜。为了保障防疫期间农产品供应,津美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瞄准市场需求,合理调节种植茬口,确保冬春低温条件下蔬菜正常生产。目前,合作社种植的近700个大棚的30多种蔬菜,已陆续收获投放市场。同时,为进一步丰富群众“菜篮子”,保障供应,合作社还重新规划近200个暖棚,种植短平快的叶菜类。

  “现在,棚里温度合适,油麦菜长得又快又好,人们比较分散,也有利于防疫。市领导来静海检查农产品市场供应提出‘四有’要求,让我们菜农心里更踏实了。过几天,我计划种点油菜,一个多月就能出菜。所以,请大伙放心,咱们的菜供应非常充足。”“现在我们加紧种植,提高运输效率,近期可为市场输送20多个棚的果蔬,大家齐心协力,保障疫情期间的市场供应。”津美蔬菜种植基地种植户林华征和津美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凤山的话道出了全区广大农户的心声。

  市场有序,货足价稳,

  市民“菜篮子”不断档

  日前,记者走访多家超市、菜市场、批发市场,了解到目前全区“菜篮子”不仅供应充足,而且价格略有回落。同时看到,各超市、市场工作人员和采购的市民都戴上了口罩,做好自身疫情防控。

  陆兴农副产品市场是静海城区内最大的农贸市场。为了满足市民采买需求,市场从正月初二就开始营业。黄瓜3元/斤、土豆2.5元/斤、茄子6元/斤、胡萝卜1.25元/斤……记者看到,每个摊位前都有一块标有当日菜价的牌子。

  “比春节前降低了,现在的蔬菜价格都很平稳。”正在市场购买蔬菜的肖先生对记者说,他家就在市场后面,随时能来市场买东西,由于价格稳定,每次只买少量蔬菜,这样能保证蔬菜新鲜。

  “现在进菜渠道通畅,种类也挺多,菜价方面相比前段时间还略有回落,疫情的影响并不大。而且,市场里的工作人员每天定点消毒,我们卖菜的放心,买菜的人也放心。”据市场摊贩介绍,大部分蔬菜价格都回落了,主要是因为供应充足。

  作为京津冀的“菜篮子”,疫情爆发后,静海区力促海吉星物流园以最快速度恢复运营,日供货量达2500至3000吨,日库存量在2000至2500吨,保障了全市一半以上的蔬菜供应份额。

  每天下午是天津海吉星农产品物流园里的商户们最繁忙的时候。一辆辆拉着蔬菜的货车排队进入园区内,然后商户们在通过分拣、打包、装车等工序后,把这些蔬菜运往本市以及周边的沧州、唐山等地区的各大超市和菜市场。

  作为全区农产品物流龙头企业的天津海吉星农产品物流园市场份额占天津地区50%以上。为确保疫情期间市场供应,园区大年初二就进入运营期,采取多种机制,让来自山东、河北、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新鲜蔬菜源源不断地运进市场,并保证蔬菜数量、品种以及价格的稳定,蔬菜品种涵盖了日常所需要的土豆、白菜、萝卜、西红柿、黄瓜等300多种。目前,园区每天蔬菜输出量2000多吨,撑起了全市农产品供应的半壁江山。

  倾情助农,畅通渠道,

  消除农民增收“肠梗阻”

  疫情防控期间,由于各乡镇村(居)采取封闭式管理,加之物流运输影响,造成商超农产品需求量增大“进”不来,而农户农产品销售不畅“走”不出去的现象,农产品如何“出村”“进城”成为一道难题。区相关部门、商超,积极行动,点对点主动对接农户“菜园子”,消除了农民增收的“肠梗阻”。

  几天前,王口镇段堤村的种植户陈玉宝望着温室棚里丰收的芹菜一筹莫展。受疫情影响,他家种植的无公害蔬菜正面临无人收购的窘境。从相关部门得知这个情况后,静海百业商贸有限公司主动***,与陈玉宝签订了一个3万斤蔬菜的协议,为他解决了燃眉之急。

  该公司在了解到部分种植户农产品滞销的情况后,第一时间去这些农户的大棚中察看蔬菜的长势,同时对蔬菜进行质量检测。在集中检测合格后,按照市场批发价格对滞销蔬菜进行采购,再根据公司各销售点的进货品种和数量,按需配送,让新鲜蔬菜 “滞销”变“直销”。

  受疫情防控影响,蔡公庄镇顺小王村养殖户出现肉鸡滞销问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区农业农村委第一时间到村调研核实,并与镇村干部共同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案。采取分工协作,多措并举的思路加以解决,由区畜水中心负责协调肉鸡龙头企业寻找销路,乡镇负责疏通交通检查点,养殖户负责外来人员和车辆的防疫消毒。经过努力,及时将该村滞销的5000只肉鸡销往山东。

  线上、线下结合,

  移动“菜篮子”为市民提供贴心服务

  疫情期间,群众居家隔离时间延长,基本生活需求趋增,市场供应压力增大。针对这一情况,一些企业、商超创新方式、方法,适时推出移动“菜蓝子”,采取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的方式,较好地满足了城区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受到了宅家群众的广泛好评。

  “您好,金仓公社,您的菜到了。”上午九点,家住静海镇西城区的李先生一开门就收到了一份新鲜蔬菜。开盒查点,蔬菜新鲜水灵。据张先生介绍,从疫情发生以来,他们一家人就没出过门,眼看春节前购买的蔬菜快要吃光了,正在犹豫自己要不要出门买菜的时候,发现朋友圈有销售蔬菜的小程序,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了一份,发现配送的蔬菜质量过关,隔一天又买了一份。

  张先生表示:“这家企业的蔬菜质量不错,价格比较合理,配送及时,在疫情期间足不出户也可以订新鲜的蔬菜,避免了交叉感染,我感觉这个方式挺好。”

  据了解,金仓公司目前有两个平台,一个是“B端”供应机关单位、学校、酒店的平台,专门有70多辆货车定点配送。另一个是大年初二上线的“C端”平台,主要面对社区和个人配送,刚刚收到的就是“C端”订单。主要面向市内六区、静海区客户群,联合社会员超过200家,平时每天可提供生鲜蔬菜50-60吨。这些鲜蔬价格和菜市场价格相当,甚至比菜市场价格略低。

  统筹安排、压实责任、督导落实、强化市场监管,一项项务实有效的措施,引导着生产和供需的平衡,为人民排忧解难;政府部门强服务,企业商超搭平台,社企农户抓生产,静海全区上下在这场“菜篮子”民生保卫战中形成的合力,为全面取得抗击新冠肺炎阻击战的胜利提供着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