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支撑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强和发挥科技对都市现代农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决定实施上海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2022-2026)。按照《关于印发上海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沪农委[2017]123号)的要求,面向社会组织开展水稻、绿叶蔬菜、西瓜甜瓜、中华绒螯蟹、花卉、食用菌、南美白对虾、肉鸽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申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首席专家主要职责
1、聚集本市有关科研院所、高校、技术推广单位和企业等优势科技资源,组建创新团队,包括专业组、综合试验站、技术示范点等组成人员。
2、围绕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总体目标和任务,制定五年发展规划和分年度计划;制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任务分解方案。
3、组织实施产业技术体系计划任务,完成体系建设考核目标。
4、负责做好产业技术体系团队管理、经费使用、总结考核等相关管理工作。
二、首席专家申报条件
首席专家推荐人选应符合以下条件:
1、政治立场坚定,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
2、具有较高的学术成就、出色的科研业绩和开拓创新能力,拥有较强的产业发展战略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管理能力和丰富的指导生产实践经验,能充分调动和协调各方面科技资源,对本产业技术发展能起到领军作用。
3、本市农业科研、推广、教育、产业等单位中从事相关技术工作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原则上应为1966年1月1日以后出生,原本市体系内专家或国家级涉农科研创新平台负责人可为1963年1月1日以后出生。
4、所在单位积极支持,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
5、无学术不端行为和违法违纪记录。
6、中国公民,身体健康。有充足的时间带领完成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任务。
三、首席专家遴选程序
符合申报条件的专家,通过组织推荐或个人自荐,填写《上海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推荐表》,制定《上海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经专家评审后,报体系协调指导委员会审议,确定首席专家建议名单,报市农业农村委审定。
四、申报要求
申报首席专家的人员,请将申报推荐材料(推荐表、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及相关证明材料一式5份,于10月21日(星期四)下午5点前报送到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
联系人:董言笑,陆文敏 电话:52196200,52161807。
地址:上海市仙霞西路779号3号楼3208室,邮编:200335。
附件:
1、上海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目标与任务;
2、上海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推荐表;
3、上海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6)。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1年9月30日
附件1
上海市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目标与重点任务
(2022-2026)
一、总体目标
继续开展优质水稻种质创新,创制优异粳稻新种质50份,申请植物新品种权10项,培育优质米新品种5个,其中突破性品种1-2个,新品种推广面积从30万亩次提高到35万亩次以上,引选冬季养地作物品种5个;进一步提升机械化种植、植保和施肥等技术,稳定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水平;开展稻田生态效果评价,通过冬季养地作物高产栽培和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等提高绿色生产技术到位率,氮肥利用率从40%提高到42%以上,化学农药用量较2021年减少8%;制定绿肥高产栽培、水稻绿色生产等地方标准及规程5项,在崇明等地建立地产优质稻米示范区,示范区品牌化销售率较2021年提高10个百分点。
二、重点任务
1、优质粳稻育种及其繁制种技术
利用现代分子育种技术挖掘优异基因资源,创制一批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粳稻新种质,培育优质抗病粳稻新品种;健全主导品种原原种提纯复壮技术,建立高产高效全程机械化繁制种技术体系;解决软米品种稻瘟病抗性弱、杂交粳稻制种机械化种植等难题,保障郊区水稻种源供应。
2、高效养地与优质稻绿色栽培技术
引选水稻后茬耐低温耐迟播养地作物新品种,研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实现以小肥养大肥目标,满足优质米绿色生产有机养分来源,减少化肥用量,优化肥料运筹和水浆管理等减排固碳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健全绿色生产技术体系,推广优质粳稻配套绿色栽培技术,提高稻米品质。
3、病虫害监测与水稻绿色防控技术
监测稻田病虫害与抗药性发生动态,开展病虫害经济防治阈值、非化学防控措施、农药喷雾助剂、喷雾装置设备和新药剂筛选等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调查稻田生物多样性,研究本土天敌的繁殖技术,应用本地优势天敌防控病虫害,提高生物控害的比重;推广植保无人机飞防技术,进一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保护稻田生态环境。
4、稻田生态效应评价与杂草防治技术
推广养分高效管理模式、秸秆综合利用、稻田景观营造等减排固碳生态技术,比较水稻不同茬口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稻田生态价值;研究稻田草害发生规律和杂草抗药性,筛选新除草剂配方及助剂;优化和推广稻田养草灭草、覆盖控草、机械中耕除草、播(插)喷(除草剂)同步等杂草绿色防治技术,减少除草剂用量。
5、智能装备与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研发病虫害监测的智能设施设备和技术,实现主要病虫害的自动监测;以北斗导航的无人农场共性技术为重点,研究和应用高效植保、少人化机械作业技术,研究和完善秸秆和绿肥不同机械化还田模式、稻谷烘干与除尘,以及烘干能源替代等技术;优化侧深施肥等农机农艺一体化技术与相关装备改进,进一步提升郊区粮食机械化生产水平。
6、品牌建设与保鲜加工技术
开展地产稻米产业经济技术指标评价;以地产优质米全产业链发展为目标,开展稻谷烘干、储藏保鲜、稻米加工和全程追溯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加强地产优质米品牌供应链建设;引导品牌大米订单生产规模化发展,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地产优质稻米产业化水平;建立水稻专家与先进技术“智库”。
上海市绿叶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目标与重点任务
(2022-2026)
一、总体目标
研究建立上海市绿叶蔬菜周年生产品种体系、机械化生产体系及灾害性天气后绿叶蔬菜应急保供技术体系;针对夏淡和冬淡进一步丰富品种结构,引进和选育一批耐热、耐寒和品质好的绿叶蔬菜品种,实现绿叶菜的“淡季不淡”;研究建立鸡毛菜、小棵菜和大棵菜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实现青菜生产播种、移栽、采收环节的“机器换人”,重点打造5个全国一流的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全年综合机械化率从60%提高到85%以上;在郊区培育30个高质量的绿叶菜生产示范基地,生产效率(按人均管理面积计算)提高2倍,效益较2021年提高10%以上;基于设施化、规模化和智能化,建立绿叶蔬菜灾后快速应急生产技术体系,上市供应时间较传统生产提早一周以上;辐射推广各项技术10万亩次,培育10个具有较高市场竞争力的绿叶蔬菜新品牌,开展科技培训2000人次以上,培育新型职业菜农100人。
二、重点任务
1、研究建立绿叶蔬菜周年生产的品种体系
以优质为基础,研究形成上海郊区周年生产的绿叶蔬菜品种结构和茬口模式,一年四季能为市场提供品质佳、口感好的绿叶蔬菜;进一步丰富夏淡和冬淡品种,选育自主知识产权绿叶蔬菜品种10个,推广种植10种以上的绿叶蔬菜,耐热、耐寒和品质好的品种达到20个以上,新品种夏季产量和效益较2021年提高10%以上;建立稳定的绿叶蔬菜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在极端条件下种子产量波动不超过20%,质量达到国家一级良种标准,郊区绿叶蔬菜良种覆盖率从75%提高到80%以上。
2、研究建立青菜的全程机械化生产体系
研究建立鸡毛菜、小棵菜和大棵菜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实现青菜生产播种、移栽、采收环节的“机器换人”,鸡毛菜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建立以防草布和贴地采收为主的直播小棵菜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开展以机械化移栽和土下采收为核心的大棵青菜机械化作业模式的试验与示范;在全市重点打造5个全国一流的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全年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以上,示范推广1.5万亩次,举办农机农艺现场会30场次,培训农机人员1500人次,应用辐射3万亩次;研究制定郊区主要设施类型的绿叶蔬菜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各1套。
3、研究建立郊区工厂化、智能化应急保供技术体系
基于现有的工厂化育苗设施设备、种子精选加工技术及装备、植物工厂生产技术及装备和智能化精准作业装备,建立高效的绿叶蔬菜灾害性天气后应急保供技术方案,实现鸡毛菜的直接上市或规模化移栽生产,上市供应时间较传统生产提早一周以上,生产成本控制在常规土壤栽培3倍以内。
4、为郊区绿叶蔬菜绿色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以绿叶蔬菜核心基地为主,推广应用绿叶蔬菜生产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推广应用“四诱一网”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建立上海地区青菜规范用药绿色生产技术方案,并保持商品性和产量不下降;围绕有效防控土壤质量劣化,总结形成生态型茬口模式5种以上,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对可降解地膜、无纺布和黄板开展持续的土壤污染状况检测评估,促进绿叶蔬菜生产基地可持续生产。
5、技术集成应用与高质量绿叶蔬菜生产基地培育
在郊区培育30个高质量的绿叶蔬菜生产示范基地,综合应用品种、机械化生产技术和灾后快速应急技术,建立自播种至采后处理、包装上市、品质控制的全产业链技术支撑体系;开展绿叶蔬菜生产经济分析,培育10个具有较高市场竞争力的绿叶菜新品牌;新品种新累计技术辐射推广10万亩次,开展科技培训2000人次以上,培育新型职业菜农100人;建立绿叶蔬菜专家与先进技术“智库”。
上海市西瓜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目标与重点任务
(2022-2026)
一、总体目标
强化西瓜甜瓜种业创新和推广能力,选育优质、耐逆、抗病西瓜甜瓜新品种6个,优选出在我市具主栽品种潜质的品种2个,保护开发利用上海市地方品种3个;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形成覆盖所有生产环节的高品质、高效生产技术规程6项,申请制订上海市地方标准3项,建成标准化绿色生产示范基地15个,种苗标准化生产基地3-5个,商品种苗覆盖率从60%提升至80%;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优选、开发、推广新型机械装备5种,技术示范点机械化生产率达到50%;建成土壤环境持续性监测和评估体系,完善精量肥水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精量肥水供给技术面上覆盖率从25%提高到60%,绿色防控技术面上覆盖率从30%提高到50%,化学农药有效成分亩用量较2021年减少10%;加大品牌培育与品牌体系建设力度,质量信息追溯覆盖率从30%提高到50%以上,品牌化率从30%提高到50%;开展科技培训2000人次以上,培育生产高技能农民50人以上,形成生产和经营管理团队20个。
二、重点任务
1、西瓜甜瓜优质新品种选育推广和主栽品种优选
开展育种材料、育种技术方法的创新研究,培育优质、抗病、特色新品种;大力推广自主育成西瓜甜瓜新品种,优选出在我市具主栽品种潜质的品种;强化我市‘七宝黄金瓜’、‘三林崩瓜’和‘亭林雪瓜’等地方品种的提纯复壮和种质利用工作。
2、西瓜甜瓜种苗质量提升和机械化生产体系建立
重点开展种苗生产中影响质量提升的瓶颈问题研究,建立生产管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和技术标准;优选开发西瓜嫁接、分苗等机械装备,建立较完善的机械化种苗生产体系。
3、西瓜甜瓜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构建和新型栽培模式开发
构建西瓜甜瓜高品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推广蜜蜂授粉、NB双拼地膜覆盖等轻简化生产技术,完成标准化生产模式建立;开展西瓜甜瓜基质栽培、观光型栽培等技术研究和栽培模式开发。
4、西瓜甜瓜土壤保育和精量施肥技术体系建立
重点开展西瓜甜瓜土壤环境和微生态持续性监测和评估,土壤保育和土壤培肥技术等研究,持续开展化学肥料减量技术和肥水精量供给技术,以专用配方肥、缓释肥、水溶肥等为主建立完成西瓜甜瓜精量施肥技术体系。
5、西瓜甜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完善和覆盖比例提升
持续开展西瓜甜瓜病虫害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强化西瓜甜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优化提升和集成应用等研究,持续研究化学农药减量技术,进一步提升绿色防控等生产技术的覆盖比例。
6、西瓜甜瓜实用新型机械装备优选推广
优选、开发和推广适于西瓜甜瓜耕整、开沟、起垄、覆膜、施肥、植保和采收等主要生产环节的新型机械装备、肥水一体装备、病虫绿色防控装备,形成农机农艺良好结合的生产模式。开展基于智能分选技术采后分级、包装设备的研究。
7、西瓜甜瓜品牌培育和品牌体系建设
持续开展西瓜甜瓜品牌体系建设,助力西瓜甜瓜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打造和影响力提升,注入优质特色品种定位、高品质标准化生产、绿色生产基地建设、西瓜甜瓜质量信息追溯应用、西甜瓜采后分级包装智能分选技术运用,以及产品质量管理应用等品牌培育内涵,提高品牌含金量;建立西瓜甜瓜专家与先进技术“智库”。
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目标与重点任务
(2022-2026)
一、总体目标
开展中华绒螯蟹的种质创制与良种选育,形成新品种研发与现有品种提升的种质利用双轨制;开展上海中华绒螯蟹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形成品种引领、品质保证、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新格局,支撑上海的中华绒螯蟹良种覆盖率走在全国最前列;调查中华绒螯蟹养殖环境在养殖过程的生态特征,研发产地环境安全的保障技术;开展“养殖环境优美、养殖过程清洁、养殖产品绿色”为特征的中华绒螯蟹绿色养殖技术研发,形成具有上海特色的绿色生产技术体系;研发大规格商品蟹的品质控制与保障技术,突破高质化中华绒螯蟹综合评价与利用的关键技术;扣蟹良种覆盖率从10%提高到30%,亩产量和亩效益比2021年提高30-40%;成蟹良种覆盖率从60%提高到85%,亩产量和亩效益比2021年提高20%;绿色健康养殖比重从60%提高到80%。
二、重点任务
1、中华绒螯蟹种质创制与良种选育
收集中华绒螯蟹的优异种质资源,开展其种质资源评价和分析。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相结合,进行中华绒螯蟹新品种研发,开展品种阶段性选育成果的生产验证和示范性应用,建立边育种、边验证、边应用、边效益的育种新格局,形成“技术突破+品种选育+示范应用+阶段效益”的新种源研发局面;整理和分析国内外河蟹产业的科技进展和主要成就,形成年度科技咨询报告。
2、中华绒螯蟹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开展现有中华绒螯蟹品种的种质提升,研发大规格高质量的亲蟹培育技术、高效育苗技术、大规格高产量的扣蟹生产技术,形成具有上海特色的中华绒螯蟹种源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建立高质量良种培育基地1个,实现亩产4母5公以上亲蟹比例达30%、5母7公以上比例达10%、单只母蟹育苗量1公斤、扣蟹亩产量超200公斤;研究良种多区域覆盖的技术措施,扣蟹良种覆盖率达30%,成蟹达85%,形成品种引领、品质保证、育繁推的上海河蟹种业新格局,使上海的中华绒螯蟹良种覆盖率走在全国最前列,提升上海中华绒螯蟹种源的竞争力,促进其种业高质量发展。
3、养殖环境监测与保障技术研究
调查本市中华绒螯蟹池塘底质和水体等养殖环境在养殖过程的生态特征,了解相关环境安全性指标参数,建立产地环境基本数据库,研发产地环境安全的保障技术体系,保护中华绒螯蟹养殖产品的本底安全性。
4、中华绒螯蟹绿色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
开展“养殖环境优美、养殖过程清洁、养殖产品绿色”为特征的中华绒螯蟹绿色养殖技术研发,技术支持将中华绒螯蟹养殖基地建设成绿色生产基地,绿色健康养殖比重达80%;探索资源循环利用、养殖尾水零排放的技术利用措施,开展养殖池塘与生态沟渠的水体循环净化利用模式研究,成蟹池塘与扣蟹池塘的水质交互循环利用模式探索。开展全程配合饲料替代冰鲜鱼试验,分析替代效果。
5、商品蟹品质控制技术
研发大规格商品蟹的品质控制与保障技术,形成中华绒螯蟹品质提升的池塘环境人工配置与构建技术;建立上海河蟹品质标准,提升上海河蟹在市民中的美誉度和获得感;开展高质化中华绒螯蟹的综合评价与利用的相关技术研发。
6、产业经济分析和蟹文化发掘
调研和分析上海中华绒螯蟹产业的年度发展状况,对接国家虾蟹产业体系,跟踪其它省区的中华绒螯蟹产业发展动态,开展体系建设的年度经济分析和阶段效益评估,撰写上海中华绒螯蟹产业发展年度报告;挖掘上海的蟹文化,研究蟹文化赋能产业发展的途径、方式或机制;建立中华绒螯蟹专家与先进技术“智库”。
上海市花卉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目标与重点任务
(2022-2026)
一、总体目标
收集、整理和保存特色花卉种质资源,构建各类特色种质资源圃5个,建立新品种商品性评价技术体系,构建各类特色种质资源基地10个,筛选新花卉100种(品种),完成5种功能性花卉的系统评价,挖掘特异基因20个;建立高效的种质创新与新优种质评价技术体系,开展上海本地特色花卉品种的提纯复壮与新种质创制,选育新优花卉新种质100份,构建花卉新品种商品性评价技术体系,通过认定或获得新品种权30个;集成绿色生态栽培、种苗高效繁育、精深加工等领域核心技术,编制行业、地标等技术标准或规范15份;创新花卉多维度应用形式,新优特色花卉应用占比从12%提高到30%,推进花卉全产业链系列开发,开发衍生产品系列10个,累计繁育优质种苗30亿株,辐射带动农户5000户;加强花文化普及与专业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建设上海花卉行业信息平台,累计培训2000人次。
二、重点任务
1、挖掘特色花卉优异基因,推进花卉资源圃高质量建设
在上一轮种质资源收集基础上,加强原生特色花卉资源与本地优异资源的收集与表型观测,利用多组学手段构建优异种质资源保存和评价体系,挖掘适宜上海花卉产业需求的特异基因资源,完成优异花卉种质的高效保存技术,进一步加强特异种质收集水平和挖掘力度,健全种质资源信息库。
2、构建高效种源创新体系,选育适宜推广应用的系列新品种
发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优势,构建基因编辑等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相结合的精准高效育种体系,对标产业主栽品种,确定商业化新品种选育目标,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评估商品性应用价值,快构建新种质多维度评价体系,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优质花卉新品种。
3、构建高效育繁推体系,实现种苗繁育智能化、标准化和生态化
提升良种繁育整体技术,扩大自主品种与本地特色花卉的繁育数量和市场占有率;研制种苗繁育各阶段、各环节的参数指标,制定工厂化智能化育苗全流程标准化技术体系,提升种源产业能级;以“智能硬件+云端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精准生产、新产品推广和服务为目标,构建先进的花卉育苗集成系统,实现种苗工厂化、智能化、生态化育苗。
4、聚焦绿色生产关键技术,实施全产业链高效生态发展
集成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设施设备和智能控制技术,探索“机器换人”,促进花卉生产省力省工化;形成潮汐式苗床、环境智能控制系统、水肥一体化精准施肥体系、生产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先进装备和管理模式,提升花卉生产智能化水平;形成花卉绿色生产、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模式,制定花卉生产绿色生产标准,实现低碳、生态与提质发展。
5、促进新业态融合发展,提升花卉产业综合效益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普及花文化,开展系列花卉职业技能培训与科普活动,打造若干个花卉主题鲜明的特色花卉生产应用综合基地,为家庭园艺建设提供花卉选择和建设样本;充分挖掘功能花卉的食用、药用价值,开发菊花、百合、西红花等花卉的系列衍生品,优化精深加工工艺,推进花卉产业与康养、文化和旅游等领域融合发展,增加产业综合效益,促进花卉新业态发展;建立花卉专家与先进技术“智库”。
上海市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目标与重点任务
(2022-2026)
一、总体目标
收集评价国内外种质资源500份,建立食用菌的核心种质资源库,选育8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新品种并获得其分子保护标记;金针菇和真姬菇等工厂化品种在本地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使用率从30%提高到50%以上,香菇和灵芝等品种的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在上海的覆盖率从40%提高到75%,为全国提供种源服务500次(份);形成可推广复制的食用菌的工厂化和设施化生产高值转化农林废弃资源、原位转化稻秸秆还田、生态林和经济果林废弃枝条食用菌林下仿野生栽培的资源循环新技术3项,在5个基地进行示范,年转化秸秆、畜禽粪便、生态林和经济果林枝条等废弃资源10万吨;制定保鲜技术规程和标准4项,并在3家以上基地推广应用;建立上海特色食用菌资源的风味营养健康数据库,开发风味营养健康加工产品5种,并在2家以上基地推广应用;建立涵盖双孢蘑菇产业的菌种、栽培、采后保鲜和流通等环节的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形成产业可执行的标准文件1套,并在基地进行示范应用。
二、重点任务
1、优势特色食用菌新品种选育与推广
利用现代诱变育种和分子辅助育种等技术,开展具有优异农艺和营养特性的可替代国外种源的金针菇、真姬菇等工厂化品种和适合设施化或工厂化栽培的香菇、灵芝等品种的种质创新与新品种创制工作,收集评价国内外食用菌种质资源500份,建立食用菌的核心种质资源库,开发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体系,选育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新品种;金针菇和真姬菇等工厂化品种在本地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使用率达到50%以上,香菇和灵芝等设施化品种的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在上海的覆盖率达到75%,为全国提供菌种鉴定、保藏、种源供给等种源服务500次(份)。
2、农业废弃和林下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研究和应用
以食用菌高效、高值循环利用农林废弃资源和提高生态林、经济果林的综合效益为重点,建立利用双孢蘑菇等食用菌的工厂化和设施化生产高值转化农林废弃资源的循环模式;建立利用大球盖菇原位转化稻秸秆还田的食用菌高效转化农林废弃资源的循环模式;建立利用生态林、经济果林的废弃枝条进行食用菌林下仿野生栽培的资源循环利用新模式;形成3项可推广复制的食用菌高效、高值循环利用农林废弃资源的技术体系,在5个基地进行示范应用,年转化秸秆、畜禽粪便、生态林和经济果林枝条等废弃资源10万吨。
3、食用菌采后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以提高食用菌采后仓储、物流和终端销售环节的产品质量和提高食用菌深加工技术水平和附加值为重点,研究双孢蘑菇等品种的采后仓储、物流和终端销售的保鲜技术和设备,形成保鲜技术规程和标准,并在3家以上基地推广应用;利用现代分析测试和细胞筛选模型,系统评价上海优势特色食用菌资源的风味、营养和健康功能等深加工特性,建立其风味、营养和健康功能数据库,基于数据库开发风味、营养和健康的加工产品5种,并在2家以上基地推广应用。
4、食用菌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和示范及产业经济研究
以提升金山廊下双孢蘑菇品质和蘑菇小镇品牌建设为重点,建立涵盖双孢蘑菇生产的菌种、栽培、采后保鲜和流通等各环节的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形成产业可执行的标准文件1套,并在产业基地进行示范应用。开展全市的食用菌产业经济调研工作,每年形成本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报告1份,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参考;建立食用菌专家与先进技术“智库”。
上海市南美白对虾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目标与重点任务
(2022-2026)
一、总体目标
根据上海市南美白对虾产业现状,聚焦绿色发展,以研制新品系(品种)和开发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为重点,选育出适宜上海淡水养殖的无特定病原(SPF)南美白对虾快速生长品系(品种)1个,填补上海空白,形成种虾自主培育的生产体系,培育优质种虾3万对,生产选育种虾苗20亿尾供应上海,示范推广2万亩次;集成养殖工程化设施设备,开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工艺,创新基于水质调控与病害防控措施生态化、工程化的绿色养成模式,示范池塘稳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800亩次,亩产500公斤,辐射推广1万亩次,亩产350公斤;示范设施大棚生态健康养殖技术600亩次,亩产750公斤,辐射推广1500亩次,亩产600公斤;高产实现南美白对虾养殖种源自给、生产稳定、过程可控、产品优质、尾水达标、劳动强度降低的生产格局,促进南美白对虾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二、重点任务
1、南美白对虾种质创新和良种选育
在上海现有南美白对虾种质资源基础上,以耐低盐为育种目标,挖掘与生长、抗病、盐度相关的基因,综合选择育种与分子辅助育种技术,开展南美白对虾良种选育;筛选、评估和保持核心种源,选育出适宜上海淡水养殖的无特定病原(SPF)南美白对虾快速生长新品系(品种)1个;创新SPF虾苗活饵料生态繁育技术,培育优质种虾2万对,生产选育虾苗15亿尾供应上海,示范推广1.5万亩次,形成具地方特色的南美白对虾育种技术工艺和种虾自主培育生产体系。
2、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研发与示范
集成具有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功能的投饲、水质调控等装备,创新基于水质调控与病害防控措施生态化、工程化的南美白对虾养成技术,建立以稳产、无抗、生态、环保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技术体系与模式,示范800亩次,亩产500公斤,技术辐射1万亩次,亩产350公斤。
3、设施大棚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研究与示范
应用智能化、精准化的配合饲料投喂装置和水环境管控设施,研究集约化(工厂化)养殖技术与工艺,分析病害与密度、水质的关联性,平衡产量、品质与效益曲线,总结出一套设施大棚健康养殖模式,实现南美白对虾大棚的多级绿色养殖,示范600亩次,亩产750公斤,辐射推广1500亩次,亩产600公斤。
4、水质调控与病害防控
研发特定病原高灵敏度分子快速检测新技术与方法,开发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原位与异位的水质调控与净化技术和底泥无害化生态处理技术,构建安全、高效、实用的水质调控与病害防控生态技术体系。
5、质量安全与产业经济
开展南美白对虾质量安全评估,引导和培育养殖企业4家,实现产品品牌化销售,进行产业经济效益评价与分析,定期发布虾类产业经济动态;建立南美白对虾专家与先进技术“智库”。
上海市肉鸽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目标与重点任务
(2022-2026)
一、总体目标
以产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鸽新配套系1个,选育肉鸽专门化新品系3-5个;收集、评价和保存国内外肉鸽种质资源5-7个,建立肉鸽种质活体动态资源库和数据库各1个,数据库包含肉鸽品种生产性能、表型特征、基因组等信息,并定期实时更新;制订肉鸽养殖关键技术规范和产品标准4个,包括规模化肉鸽生产技术规范1个、生物安全技术规范1个,主要疫病净化与综合防控措施1个,种鸽营养标准1个,建立肉鸽健康养殖技术体系;创建肉鸽标准化示范场4-5个,集中示范研发品种和技术,示范场的乳鸽成活率提高2-3个百分点,父母代肉鸽年产乳鸽增加1-2只/对;针对主流养殖模式提出减排措施1套,建立乳鸽质量安全评估体系1套,提升2个品牌化肉鸽产品,培养一线科研、技术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200人次。
二、重点任务
1、肉鸽种质资源挖掘和创新利用技术研发和示范
收集国内外优良育种材料,建立种质资源库,开展种质资源在基因水平的评价工作;基于种质资源评价,采用常规育种与现代分子育种相结合的方法,选育适合上海地方消费特点的优质、高效、高产肉鸽配套系或专门化品系,建立完善的育种和繁育体系。
2、标准化数字化养殖模式和饲料营养核心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基于上海市肉鸽主流生产模式,研发数字化养殖管理模式研究不同阶段(童鸽、青年鸽、成鸽等)饲养管理技术关键点,挖掘出不同饲养模式的关键控制点,不断提升肉鸽的生产效率;开展不同养殖模式、不同生产阶段肉鸽精准营养需要以及颗粒料料型和原粮适宜配比、保健砂以及人工鸽乳配制等研发工作,制定规模化标准化肉鸽饲养管理指南。
3、肉鸽场生物安全和疫病防控综合技术研发和示范
针对肉鸽场生物安全现状,研究制定肉鸽养殖企业生物安全技术规范,并在上海肉鸽养殖企业进行示范推广;研究建立肉鸽主要疫病的快速诊断技术平台,并对上海市主要肉鸽养殖场开展疾病发生和流行的动态监测。针对不同肉鸽疾病,制定净化与防控技术方案全面提升鸽场生物安全水平,降低疫病风险。
4、肉鸽低碳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
从品种、养殖方式、饲料利用、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研发建立肉鸽低碳养殖模式,促进肉鸽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研究养分减排技术,分析肉鸽粪污有害物质危害风险临界点;针对鸽场生产类型和周边环境特点,开展肉鸽生态养殖环境控制技术研究、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和鸽场粪污处理模式研究。
5、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研究与示范
研究乳鸽生产环节中质量和安全的关键控制点,建立肉鸽养殖HACCP体系;研发乳鸽屠宰后标准化保鲜流程,延长冷鲜乳鸽货架期;与示范场共同策划肉鸽品种和乳鸽产品品牌建设与推广,提升上海肉鸽品牌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建立肉鸽专家与先进技术“智库”。
附件2
上海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推荐表
基 本 情 况 | 姓 名 | | 性 别 | | 出生年月 | |
民 族 | | 学 历 | | 最高学位 | |
毕业学校 | | 专 业 | |
技术职称 | | 获得年月 | |
工作单位 | | 职 务 | |
联系地址 | | 电 话 | |
工 作 简 历 | (自参加工作起) |
主要 工作 业绩 | |
社会 活动 情况 | |
体系建设设想 | 请另附页。 |
自我 推荐 (评价) | |
单位 推荐 意见 | |
附件3
上海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实施方案
(2022-2026年)
产 业: | |
首席专家: | |
依托单位: | |
联系电话: | |
通讯地址: | |
一、产业现状分析
(一)产业的主要问题
(二)产业的主要技术需求
二、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二)产业体系建设技术路线
三、产业技术体系的实施内容
(一)各专业组
1. 五年目标与任务:
2.技术工作内容
(二)各综合试验站
1.五年目标与任务:
2.技术工作内容
(三)技术示范点
四、年度计划
五、组织架构
六、经费预算
原文链接:http://nyncw.sh.gov.cn/gsgg/20210930/9fc5b76***b14ee9ab2ec020c05c3f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