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乡村

TOP

一根小藕带带出扶贫大产业
2021-08-31 来源: 作者: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 乡……”

  广阔的洪湖,根植着革命老区的意 志和精神。这里,也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红色企业家。20多年前,赵道华怀揣着发家致富的梦想,离开家乡洪湖赴浙江经商,打造出了荣列全国地板十大品 牌之一的“安心地板”。

  创业成功的赵道华没有醉心于已 有的成就,而是时刻关注家乡的发展。得知家乡还有不少乡亲没有脱贫的消 息后,为帮助他们脱贫致富,2006年,这名洪湖边长大的汉子返乡创业,在洪湖市万全镇成立了湖北华贵食品集 团。他利用满是淤泥几近废弃的老旧 池塘,引导乡亲们种植莲藕,开发出“藕 带-鱼”的生态种养模式,帮助乡亲脱 贫,以此回馈家乡。

  小小藕带,搭起脱贫产业

  过去,洪湖人主要以养鱼为生,由于养鱼的人越来越多,加上大片鱼池淤积严重,养鱼已经很难赚到钱,大多数渔民长期徘徊在贫困线上。渔民出身的赵道华,深知乡亲们养鱼的艰辛和挣钱的不易,他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转变思维,要利用池塘较深的淤泥,种植市场上最俏销的蔬菜——藕带。

  赵道华带领他的团队在峰口镇土京村流转土地2000亩试种藕带,思路一变,伤透了渔民脑筋的淤积池塘得到 了就地利用,种植的藕带当年平均亩产达600公斤,收入颇丰。

  尽管赵道华和他的团队种植的藕 带产量高,收入不错,但是要吸引当地 渔民都来种植,还有一个过程,不少渔民担心种植藕带缺技术。正当他们观望的时候,赵道华请来国家级莲藕顶级专家、武汉农科院研究员刘义满教授现 场指导,传授栽培技术,并与其合作选育藕带新品“华贵1号”。“华贵1号”以 其白、脆、嫩、产量高等优势,占尽了藕 带品种“高富帅”的优势,成为市场上的俏销品种。赵道华将“华贵 1 号”推广 给当地乡亲种植。他严格兑现收购承诺,吸引众多乡亲加入到“藕带-鱼”生 态种养中来。“众人拾柴火焰高”,就这样一个村带一个村、一个镇学一个镇、 一个县(市)复制一个县(市),藕带面积 很快发展到了 18 万多亩,其中有不少 贫困户参与种植。黄家口镇十河村是 华贵集团的帮扶村,全村 23 个精准扶 贫对象就有 19 户靠种植藕带实现脱 贫。规模大了,模式定型了,市场也跟 着起来了,短短 7 年时间,赵道华把一 根小小的藕带做成了带动千家万户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以岗输血,助推乡村振兴?

  藕带的收获旺季一般在5至8月, 在这四个月的时间里,华贵集团帮扶的 农民们,上午在自家池塘里采抽藕带,下午再到他的藕带加工厂上班,种植户 的收入也由此增多。

  赵道华把工厂建到农民家门口的初衷,是为了让当地更多农民都有事做、有钱赚,同时给他们创造一切可能的成长机会,着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 质。为此,赵道华放弃外聘员工,大量 招收本地农民工,对他们进行系统培 训,并把每年 3 月定为员工培训月,所 有员工都享受一个月的带薪学习。目前,这一举措已经坚持了7年。

  赵道华还给当地的残疾农民提供 充分的就业机会,在农民家门口建扶贫车间 11处。华贵集团现有员工1200多人,其中就有26名离湖上岸的渔民 和129个精准扶贫对象。

  对这些扶贫对象,他全部进行了输血式扶贫。对于有生产能力而投入能 力不足的贫困户,他都与当地农商行协商,从银行授信给华贵集团的总额中拿 出3000万元为从事藕带种植的贫困户实行贷款担保,同时为遭受自然灾害减 收的特困户排解忧难。2020 年,沙口 镇刘桥村的特困户王运仿,通过华贵集团担保贷款7万元种植藕带,由于遇灾害导致减产减收,还贷款的压力较大,赵道华担心他因此失去发展信心,主动替他还清全部贷款和利息。

  热心公益 积极回馈社会

  经过多年的发展,华贵集团已迅 速发展成为集水生蔬菜(淡水鱼类)研发、种养、加工、储运、销售及服务于一 体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 术企业、《湖北泡藕带》食品安全地方 标准起草的唯一企业、湖北省两化融 合试点示范企业、湖北省水生蔬菜保 鲜加工工程中心、全国供应链创新与 应用试点企业、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真正成为了全国水生蔬菜加工行 业的领军者。

  “慈善为本,感恩贵行。”这是赵道华 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说,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党、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回馈社会的厚爱是企业的应有之义。虽然,用一条藕带让数以万计的家 乡父老脱贫致富,得到了社会上的高度认可,但他回馈家乡的脚步并未停止。

  近年来,他在扶贫的同时也积极向 社会捐赠款物,总价值达400多万元。 其中,兴建乡村道路7公里,建造生产用 桥4座,为农民搭建农产品便民收购点14处,还资助上百名特殊儿童、贫困家 庭子女上学。华贵集团先后获评“湖北 省扶贫龙头企业”“湖北省脱贫攻坚先 进集体”“慈善爱心企业”“荆州市最美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3 年脱贫300户,5 年带富一万人”,这是赵道华当年的愿望,如今已经实现。他的善举和扶贫事迹,赢得了家 乡人民、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原文链接:http://nyj.jingzhou.gov.cn/ztzl_16/xczx/202108/t20210826_6319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