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肆虐,老师们在家远程办公,学生们在老家开始了网上听课,我在思考着驴业如何度过难关实现健康持续发展。虽然大的牲畜交易市场暂未开集,微信圈里的“驴友”分明早已动起来了,有售卖的,也有收购的,驴经纪的形象在脑海中活跃起来。
近几年全国各地调研,我们接触过不少地方政府官员,走访过大的活驴交易市场,访谈过不少“驴贩子”,进过不少驴圈子。近几年毛驴养殖加工业因为驴皮熬胶以及驴奶附加值较高,一批工商资本揣着大把的钱满世界大批搜罗母驴、种驴,一些地方政府安排团队满世界批量采购“扶贫驴”,而毛驴养殖极为分散,一时之间采购大批统一规格的毛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有了“驴经纪”这事儿就好办多了。当然驴经纪也有分层,高端驴经纪有一个典型代表人物——辽宁阜蒙大巴镇杨雨峰会长,每年从他手上过的驴少说也有几万头,他手上掌握大量驴经纪和客户的信息,一旦客户联络采购,他马上在群里喊一嗓子什么时间需要什么规格的驴,数天之内组织几百头统一标准的驴轻松搞定。而更多的驴经纪则频繁游走于驴市、乡村与养驴户之间,有的驴经纪本身自己也养驴,还会结合行情适当屯一部分驴。
2月21日,联系具有千年历史的、中国北方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场——叶茂台牲畜交易市场董事长刘敏女士获悉,年后一直还没有开集,具体开市时间要视疫情防控进展情况等待通知。据她介绍,2016年市场每周一上市毛驴平均2000头,年上市10万头,成交率65%以上,当年肉驴驹22元/斤;2017年市场每周一上驴平均2800头,年上市14万头,成交率75%左右,肉驴达到24元/斤;2018年市场周一上驴平均2300多头,年上市近12万头,成交率70%以上,肉驴掉价到15元/斤;2019年每周一上市下降到平均1800头,年上市9万头,成交率65%以上,驴价较上年进一步下降。她还提到,市场上驴经纪非常活跃,在毛驴生产与销售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其信息来源广、交易形式灵活、运销手段多元,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肉驴交易的去向、目的和用途,甚至能在局部地区影响市场行情。
上述经纪人与交易市场是目前市场上驴交易的两种主要途径,其中经纪人的身影与作用重要到几乎无可替代的程度。调研中我们还明显感觉到,“驴业老大”东阿阿胶在驴交易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如影随形,其繁育中心(基地)在驴交易和跨地域调运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综合以上,我们认为当前的驴交易存在三个明显特点:一是驴交易专业性较强,往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业知识的长期积累,需要对驴的生理特点、体质状况等有极深的了解,做到“行家一打眼,就知有没有”;二是正因为专业知识壁垒导致了驴交易过程中普遍存在俗话说的“水很深”现象,也就是较为突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那么规范化、标准化的措施和手段相对就显得极为欠缺和必要;三是行业自律需要加强,根据观察,望遍目前整个驴产业链条之上,当属阿胶板块最为赚钱,接下来就该是交易和屠宰环节了——无论市场上驴价如何波动、如何下降、养驴户如何赔钱,交易与屠宰环节都会有钱可赚。
因为近几年驴市迅速升温,热钱大量进入,扶贫驴大行其道,导致毛驴过度大规模、跨地域地频繁交易和调运。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个合适的度,前述现象对于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已经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远距离长时间运输导致驴患应急性疾病甚至死亡的事例明显增多,也导致了适繁母驴群体受胎率的明显下降,这又从另一个侧面部分地解释了驴存栏量的持续下降。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畜牧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北京食品安全政策与战略研究基地研究员,中国畜牧业协会驴业分会副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