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概述:稻综渔合种养技术是为适应新时期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要求,为稳定水稻生产、促进渔业发展,在原稻田养鱼技术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技术,是“原稻田养鱼技术”的升级版。该技术是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和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对稻田浅水生态系统进行工程改造,通过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农机和农艺技术的融合,实现稻田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经营,能在水稻稳产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稻田经济效益,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改善稻田生态环境。
增产增效情况:通过采取该技术,鱼(蟹)每亩可增产10kg以上,亩增收200元以上。
技术要点:
1.田块的选择
选择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不受洪水威胁的田块。
2.田间工程
(1)加高加固田埂:养鱼稻田的内田埂高40cm,顶宽30cm、底宽50cm;外田埂高50cm以上,顶宽40cm、底宽60cm。田埂必须加固夯实,防止漏水、坍塌逃鱼。
(2)设置进出水口:进出水口对角设置。
(3)设置拦鱼栅:进出水口要安装拦鱼栅。
(4)挖鱼沟:在稻田内靠近田埂边挖鱼沟,距田埂底部0~0.5米。鱼沟宽50~60cm、深30~40cm。 可在一个田块内挖一条边沟、两条边沟(相通,呈L形)、三条边沟(相通)或四条沟(相通,呈口字形),不建议在田块中间部位挖鱼沟,如田字形、井字形鱼沟,以免影响机械插秧、机械收割。鱼沟面积一般占稻田面积的5%以下。
(5)建防逃墙:养殖泥鳅、河蟹等水产品种,需在田埂内侧或田埂上建一圈防逃墙,防逃墙材料采用聚乙烯网布(20~25目)或塑料薄膜,高度为50cm,入土深度15~20cm,并用木桩或竹竿固定。
3.苗种放养
(1)放养品种:鱼类可选择鲤鱼、鲫鱼、泥鳅等品种,河蟹可选择辽河蟹。
(2)放养规格:鱼种、蟹种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成鱼(蟹)养殖:鲤鱼规格应达到100g以上,鲫鱼50g以上,泥鳅体长4~6cm、体重2~3g。鱼种培育:鲤、鲫鱼放养夏花鱼种,泥鳅放养人工繁殖的能够平游的水花。蟹种规格以100~200只/kg为宜。蟹苗规格为14~18万只/kg。
(3)放养密度
成鱼(蟹)养殖:计划产量10~15kg/亩,鲤鱼种放养密度为20~30尾/亩、鲫鱼种放养密度为40~60尾/亩、鳅种放养密度为5~7kg/亩、蟹种放养密度为200~400只/亩;计划产量15~25kg/亩,鲤鱼种放养密度为30~50尾/亩、鲫鱼种放养密度为60~100尾/亩、鳅种放养密度为7~12kg/亩、蟹种放养密度为400~600只/亩。
鱼类苗种培育:计划产量10~15kg/亩,鲤鱼种放养密度为70~100尾/亩、鳅苗放养密度为3~5万尾/亩;计划产量15~25kg/亩,鲤鱼种放养密度为100~170尾/亩、鳅亩放养密度为5~10万尾/亩。
蟹种培育:计划产量40~60kg/亩,蟹苗放养密度为150~200g/亩。
4.田间管理
(1)加强巡查看护:下大雨时,要防止洪水漫埂,发现漏塌及时堵塞和夯实。注意维护进出水口的拦鱼设备,如有堵塞和损坏,要及时疏通和维修。晒田或田面水量较少时,要经常检查鱼沟,保证畅通无阻,并要查看田面,如有搁浅的鱼,要及时捡入鱼沟内。
(2)保持水深:根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调节水深,插秧后到分蘖后期,水深6~8cm。水稻生长初期,浅水能促使秧苗扎根、返青、发根和分蘖。这时鱼规格小,可以浅灌。中期正值水稻孕穗需要大量水分,田水逐渐加深到15~18cm。这时鱼逐渐长大,摄食旺盛,加深水位有利于鱼的生长。后期水稻抽穗灌浆成熟,一般应保持水深12cm左右。
(3)投喂饲料:鱼类一般投喂豆饼、糠麸、玉米等混合饲料,投喂配合颗粒饲料效果更佳。每天投喂1~2次。要经常检查食场,根据鱼类吃食情况,灵活掌握日投喂量。河蟹要注意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要搭配投喂,掌握“两头精,中间粗”的原则。
(4)疾病防治:鱼(蟹)病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鱼(蟹)种放养前应进行鱼体消毒,用3%~5%的食盐水浸洗鱼体,时间为3~5分钟。饲养期间发现鱼病,可慢慢排水,将鱼逐渐赶到鱼沟、鱼溜内,待鱼沟内的水同田面相平时,停止排水,根据病情对症治疗。按联通的鱼沟、鱼溜的存水量,计算用药量。
(5)农药施用:应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养鱼稻田施用农药时,粉剂应在早晨露水未干时喷洒,水剂应在中午露水晒干后喷洒。喷洒药物时,要尽量喷洒在水稻茎叶上,避免药物落入水体中。可以提高水位,降低水中药物残留浓度,减轻对鱼的危害。还可将田水缓缓排干,使鱼(蟹)进入鱼沟、鱼溜,再向田面喷洒农药。
(6)施肥:根据水稻种植要求施肥,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鳅苗培育需在放养前一周施生物渔肥,培育浮游动物;放养后,每隔7~10天施一次生物渔肥。
适宜区域:全省水稻种植区。
注意事项:北方地区稻田养鱼放养春片鱼种需进行暂养,再放入稻田。
原文链接:http://www.hljagri.org.cn/nysc/scy/202108/t20210811_8209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