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养殖

TOP

麦康森院士在全国政协座谈会上提出持续推进水产业绿色发展的五条建议
2021-07-22 来源: 作者:

  7月9日,十三届全国政协第52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京召开,围绕“加快绿色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协商议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他强调,让人民群众吃得好、吃得放心,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体现和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科技支撑、严格依法监管、推进社会共治,切实保障农产品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李斌、郑建邦出席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作主题发言。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介绍了有关情况,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人作了协商交流。11位委员围绕会议主题从不同角度建言咨政,近80位委员在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上发表意见。

  民革党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在会上就持续推进水产业绿色发展提出建议。

  麦康森院士介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国与出口国,养殖产量占全球2/3,为人类提供优质的食物蛋白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认为,作为优质食材,水产品安全是消费者关注的重要话题。虽然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了,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识是不完善的,碎片化的。对水产品安全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例如,认为野生的一定比人工养殖的更安全;进口的一定比国产的更安全;凡能检测到有害成分的产品必然带来健康风险等,这些认识在多数情况下,都是错误的。随着《食品安全法》的实施与“渔业质量年”的持续开展,近年来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高,达到了本世纪以来的最好水平。

  他指出,威胁我国水产品安全的主污染源有两类:一是化学污染: 如抗生素、甲醛 (保鲜添加) 等药物残留、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二噁英、不当的食品与饲料添加剂等);二是生物污染: 病原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生物毒素(河豚毒素、贝类毒素)等。这些污染源有天然存在的,更多是人类工业、农业、生活污水和养殖活动带来或者人为不当添加的。而且这些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水生态系统,最终在水生生物体内富集,进而威胁水产品安全与人类健康。

  近年来,对我国水产品污染物膳食暴露与健康风险评估表明,抗生素等药物残留、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引起的健康风险均极低,水产品中的致病菌、寄生虫超标导致患病存在一定的风险。然而,目前消费者普遍关心的还是滥用抗生素,违规使用孔雀石绿、甲醛等问题,这也许不直接导致食品安全事故,但是可能会产生耐药性的超级病原菌,从而产生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片面追求高产和短期效益,饲养密度过高、养殖环境恶化、病害频发、药物滥用、冷链物流系统不全、立法不全、执法不严等,都是系列问题产生的原因。

  针对上述问题,麦康森院士提出五点建议:

  一、制定国家水产品产量目标,划定1.8亿亩水产养殖水面红线,规划具体的养殖区、限养区、禁养区以及养殖容量;采取许可证准入制度,尽快实现我国传统家庭式经营到规模化现代渔业转型。

  二、加强渔药代谢的基础研究和专用渔药开发,指导科学用药。

  三、加强与水产养殖环境、产品质量安全的立法,加大执法力度。

  四、建立水产品安全监测的市场化机制,政府以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优质、高效、公平的第三方检测服务。

  五、严格控制生食水产品、建立完善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原文链接:http://nyj.jingzhou.gov.cn/ywbk/scy/202107/t20210715_61885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