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全球农业生产,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然而中国不慌!
看总量,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看占有量,人均占有粮食达474公斤,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看自给率,水稻、小麦保持在100%以上,玉米超过95%……“中国饭碗”已经成为大国复兴的坚实根基。
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在讨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后,为下一步重农抓粮提出更多真知灼见。
饭碗要一起端,责任要一起扛
种粮农民在想啥?当然是一年到头辛苦种地能多挣钱。
“稳定种粮农民补贴,让种粮有合理收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科院原党组书记陈萌山表示,首先是补贴规模不降低,随着中央财政安排的农业补贴资金规模增加,有关部门要共同研究制定完善粮食补贴稳定机制,进一步促进粮食补贴政策的制度性、规范性、稳定性,并适当增加补贴规模;同时,对粮食生产关键环节的补贴支持不减,比如对水稻育秧、秸秆处理等环节进行重点支持。
对于切实解决“谷贱伤农”的“老大难”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龚胜生建议,对最近五年国家给种粮农民的补贴绩效进行清理审计,消除影响农民种粮的负面影响;加大对种粮农民的公益性技术指导,千方百计降低种粮农民的生产成本,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过去“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今后书记也要负责。粮食安全大于天,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菏泽市委书记张新文深感责任担当重于山。
“抓好粮食生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菏泽责无旁贷。”张新文表示,菏泽将着力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确保今年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1774万亩,总产超过158亿斤。同时,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在已有600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再建100万亩,完善农田土水肥监测,抓好土壤污染防治,持续提升耕地质量,努力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菏泽贡献。
措施“长牙齿”,耕地量质同保
“耕地的问题,可以从量和质两个维度来看。”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局长赖应辉说,在数量上,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但在基层调研中发现,由于小项目不断蚕食耕地、种粮比较效益低等原因,一些地方确实存在不同程度的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
为此,他建议,开展全国性基本农田和耕地大普查;建立严格的占用耕地审批制度;加强行政督察,一旦发现违规使用耕地,立即立案审查调查;落实责任制,牵头部门要对耕地保护情况进行专项核查,对未落实责任的行政主官进行约谈和通报;以行政村为单位,做好耕地保护规划、新村建设规划、经济发展规划,并认真执行。
在质上,高标准农田里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一应俱全,旱涝保收已经不成问题。但赖应辉认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好了还远远不够,还要把它用好,“在项目内,要统筹推进耕地地力提升,统筹退化耕地治理、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深耕深松、轮作休耕等措施,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水药一体化等技术,以切实提升耕地内在质量和产出能力。”
“攥一把出油”的黑土地“瘦”了——这是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桦南县梨树乡和平村农民孙斌近年来一直关心的话题。如何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黑土地?孙斌建议采取“谁使用谁治理”的原则,确保黑土地保护常态化。实施秸秆还田工程,这是提高土地有机质含量的好办法;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以防止过量施入化肥,造成土壤板结;实施轮作休耕计划,打破一味追求高价值单一品种连年种植的方式,从而达到调茬养地的效果。
创新潜力无限,中国粮当自强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突破60%,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70%。
作为“中国饭碗”的坚实底座,最近一段时间种子很“热”。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建议,切实加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规范市场管理;进一步推进科企合作,让科学家创造价值,企业家放大价值。
农业机械是科技的载体。然而,受自然条件、土地环境等因素影响,农机难以到达的区域如何实现现代化?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农科院园艺研究所所长孟平红建议,围绕产业需求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探索适宜山区的农业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道路。
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是新型农业科技快速应用的代表。孟平红建议,重点推广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和产品,示范推广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和精准施药技术,融合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力争实现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和主要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双提升。
原文链接:http://agri.dl.gov.cn/info/1472/235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