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乡村

TOP

“三 乡 工 程 ”简 报第 30 期
2021-07-16 来源: 作者:

  强化科技人才选派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三乡工程”决策部署,市科技局积极采取行之有效措施,着眼提升全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强力推进科技人员专项计划,有效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组织丰县、睢宁县积极对接高校及科研院所,引导高层次人才下乡开展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开展农村科技创新创业。截止目前,两县共选派科技人才90人,争取省级科技人才专项经费757.5万元,为我市特色产业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科技人才支持和智力服务。

  二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支持科技人员重点抓好优质项目示范,积极引进先进适用技术、优良品种、农产品加工新技术新工艺等,加快了农业科技推广和普及,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全市共推广水稻、苏翠1号梨、葡萄等新品种,牛蒡新产品开发、苹果省力化栽培、特种养殖等新技术、新成果共计106项,获批省科技计划项目26项,帮助企业争取省拨经费980万元。

  三是全力助推农业提档升级。充分发挥选派科技人员后方院校优势,推动产学研合作,助推了农业提档升级。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在我市试种9个水稻品种,其中2个粳稻新品种获“江苏好大米”称号。同时省农科院在我市实施良种、良田、良法配套,新建优质核心稻米示范基地2000亩,带动农户100余户。

  四是搭建科技创新交流平台。积极推进校地合作,搭建全市科技创新平台。与东北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市农科院、江苏科技大学等10多所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达成校企合作28项,建成和即将建成各类科技创新平台7项。通过各种交流活动,达成合作意向59项,帮助企业引进人才160余人,协助人才办引进申报省“双创计划”人才120人;引进人才为相关部门和企业开展培训60场7000多人次。

  市科技局

  

  引入金融活水“贷”动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对金融支持“三农”工作总体要求,全市金融系统认真落实“三乡工程”工作部署,综合运用信贷优惠、扩大融资担保范围、创新金融产品等手段,推动信贷资源向农村倾斜。截至10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2444亿元,同比增长21%,占全部贷款余额的35.6%。

  一是加大“三乡工程”金融保障。引导金融机构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加大对农村特色产业金融支持,为“三乡工程”主体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深入实施“百镇千村万户”工程,通过银行、政府和企业合作,实现特色产业金融进入百镇、差异化金融服务覆盖千村、创新金融产品惠及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工作目标,让金融创新创优成果切实惠及“三乡工程”各个领域。

  二是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效用。引导金融资源向“三乡工程”重点领域倾斜,如农产品加工业、粮食规模生产等,提供低成本再贷款。涉农票据占比高于40%的农村商业银行,优先给予再贴现支持。对于涉农贷款达到规定比例、新增存款用于当地贷款符合标准的县域农村金融机构,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其可用资金。2020年以来,累计办理支农再贷款和涉农票据再贴现21.18亿元,增强了金融机构支持“三农”领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三是开展“线下+线上”定制对接。线上,结合人行“金融顾问APP”,单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顾问库,农产品加工业企业主可以在线进行产品查询、线上融资申请、金融顾问咨询等操作。线下,组织银企开展走访对接活动,围绕“三送一对接”,赴县(市)区开展普惠金融县区行活动,搭建银企对接交流平台,加强政策宣传。截至目前已举办11场“普惠金融县区行”银企对接活动,累计向221家中小微及“三农”企业授信18.62亿元。

  四是积极拓宽“三农”融资产品。通过数据增进信用,用数据价值补足抵押物价值。通过“银担合作”进行风险分担。去年以来,邮储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通过和省农担徐州分公司合作,解决抵押担保不足问题。目前全市有政府性担保公司15家,实现县区全覆盖,担保费率平均1%,低于全省2%的平均费率水平。通过无形资产价值认定,如江苏银行“人才贷”,为拥有先进技术的张场米业提供纯信用贷款100万元。

  五是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在传统结算服务基础上,加载信贷需求、征信服务、金融消费维权服务等内容,为农户端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其进入产供销流程。打造面向农产品加工流水线的金融服务平台。如农业银行“惠农E商”平台,为入驻商户提供订单管理、进销存管理、财务管理等一揽子“管家式”服务,同时把银行的支付结算、在线融资等金融服务嵌入其中,实现产供销一体式金融服务。截至10月末,全市建成普惠金融服务点2622个,做到了无银行网点农村地区全覆盖,位居全省第一。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附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nyncj.xz.gov.cn/zt/012001/20201123/fa64c0fd-3cde-4813-8aef-689567d24e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