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关注

TOP

2020年昆明市冬季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
2021-07-16 来源: 作者:

  一、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治方案

  小麦条锈病是我市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为控制小麦条锈病的大面积流行,最大程度减少该病造成的损失,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云南省植保植检站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治预案精神,结合我市小麦生产实际,做好昆明市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工作。

  (一)防治策略以及目标任务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和科学植保”的理念,以病虫害预警监测为依据,坚持应急防治与持续控制相结合,专业防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特别突出重点地区小麦条锈病的治理,建立小麦条锈病植保示范区,实施并带动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二)防治措施

  1、加强病虫监测,提高对小麦病虫害的预警能力。

  全市设置12个小麦病虫宏观监测点和3个小麦条锈病系统监测点,严格按照国家测报调查规范,做好田间小麦病虫害的监测工作,尤其做好秋冬季早地麦、正季地麦条锈病的系统调查工作,同时加强分析研究,提高预报准确率,及时向上级业务部门和农业主管部门上报病情发生发展情况,并应用邮政、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发布病情趋势预报和防治建议。

  2、推广抗病品种,搞好品种合理搭配

  选用抗病良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根本措施。小麦品种对小麦条锈病抗性差异较为显著,根据我市小麦条锈病抗病圃近几年的观测结果:我市小麦主栽品种中云杂3号、宜麦1号、淮麦17、西幅12、繁19、石麦001对小麦条锈病表现为高抗,而云麦42、云麦47、云麦48、楚麦3号对小麦条锈病表现为中抗,绵阳19、白粒5号、川麦23、德国吨麦则表现为对小麦条锈病高度感病,因此在小麦品种的选用上,要坚决淘汰推广多年的绵阳19、绵阳20等绵阳系列老感病品种;逐步淘汰感病的品种,如绵阳26、绵阳303;重点推广抗性较好或耐病性强的新品种,如淮麦17、宜麦1号、西幅系列、96-23粉质、繁19、云杂3号、等中、高抗、耐病品种。并搞好多资源品种的合理布局,避免大面积品种种植单一化,以延长抗病品种的使用年限。

  3、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条锈病。

  ①不同作物间作控制小麦条锈病。主要措施是小麦与蚕豆、小麦与油菜进行间作,以避免小麦大面积成片种植。我市经过多年试验、示范,该技术可推迟条锈病的发生,并可每亩增加产量30公斤左右。

  ②不同小麦品种混种控制小麦条锈病。我市通过试验、示范,选择对条锈病菌具有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2-3个进行混播,混种田块条锈病的发病时间比单品种种植田块可推迟了15-20天,发病程度也比单品种种植低,病指可降低0.2-4.4,并减少用药1-2次。

  4、积极推广药剂拌种,推迟麦苗条锈病的发病始期。

  试验示范证明,药剂拌种既能抑制病菌,又能提高寄主抗性,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克干拌麦种10公斤,或2%立克秀湿拌种剂10克拌麦种10公斤。药剂拌种可以推迟麦苗发病始期20~30天,从而压低冬季病源量,为春季防治争取主动。

  5、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减少桥梁地带菌源量。我市富民、宜良、石林等县温暖坝区是小麦条锈病早发、重发区,也是小麦条锈病向全市各地麦田扩展的桥梁地带。适度调整种植结构,增加油菜、蔬菜、中药材、大麦、洋芋等其它作物种植面积,可有效减少桥梁地带菌源量。

  6、适期施药,组织应急防治,控制病害流行。

  根据小麦条锈病的流行规律和发生特点,抓住发生适期进行施药防治,防止病虫扩散和蔓延。在条锈病重发区,组织专业防治队伍实施应急防控,快速压低病害,阻止条锈病大范围扩散蔓延。

  (1)早查早治。 于11月下旬至12月上、中旬历年条锈病始发期,对发现的病株或病团要立即施药防治,压低菌源量,防止扩散蔓延,为春季统一防治争取主动;

  (2)春后病害流行蔓延期要适时施药控制。 随着春后气温回升,病害将迅速蔓延,导致大田普遍发病。防治上要紧紧抓住1月中下旬至2月中下旬病害流行蔓延始期施药,否则将影响防治效果。

  (3)穗期施药保穗。在重发生年或3月下旬低温多雨时,则须进行穗期施药,控害保穗,确保小麦产量。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强化抗灾意识。虽然近几年小麦条锈病发生不重,但各级、各部门仍要高度重视,切不可掉以轻心,市、县、乡要建立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农作物病虫防治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协调防治工作,并负责解决防治工作出现的各种问题;要精心组织,明确职责,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技术措施真正落实到农户和田间。

  2、加强技术培训,搞好技术宣传。市、县农业、植保部门和乡镇要加强对乡镇村社干部、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技术培训,充分利用资料、会议、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墙报等形式,要求各县培训次数不少于3次。小麦条锈病发生重点县可通过举办农民田间学校(FFS)的方式,广泛宣传防治技术,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推动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宣传和培训力度,重点推广病虫防治技术。

  3、抓好防治示范,大力开展统防统治。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结合农业园区建设,抓好防治示范点,示范区要及时召开防治现场会,带动和指导广大农户科学适期防治,通过典型引路,来调动农户的防治主动性。

  要充分依靠农业服务体系和科技人员,大力开展专群结合的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水平,确保防治效果。

  4、加强病害流行期应急防控工作能力。

  (1)对应急防治的器械进行维护修理。全市14个县(市)区在12月份要对本县机防队所配备的机动、手动喷雾器等植保专业器械进行维护修理,为实施应急防控作好准备。

  (2)加强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各县要支持专业化统防组织的成立,并对专业化统防组织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定期对机防队员进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培训,并实行机手上岗制,对机器进行编号,实行一机一卡的登记管理制度,为快速实施应急防治提供人员准备。

  二、蚕豆病虫害防治方案

  抓好以赤斑病、锈病、蚜虫、斑潜蝇为重点的蚕豆病虫害综合治理工作。

  (一)防治策略以及目标任务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长效治理和应急防治相结合的治理措施,以病虫害监测为依据,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强化区域治理和分类指导,全市完成蚕豆病虫害综合治理,把病虫害危害损失控制在10%以下,同时减少化学农药使用20%以上,达到经济、安全、有效。

  (二)主要防治措施

  1、加强病虫监测,提高对蚕豆病虫害的预警能力。

  全市设立12个蚕豆病虫宏观测报点,根据测报规范定期完成测报工作,并及时通过邮政、电话、传真、互联网等方式发布病虫信息,指导农户进行防治。

  2、农业防治

  (1)合理调整播种期,及时采收,减少损失;

  (2)播种时采用开沟条按的种植方式,合理密植,大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3)加强田园管理,在斑潜蝇化蛹以前及时清除枯叶及病残体,并集中烧毁,减少田间虫源、菌量;

  (4)合理施肥,采用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3、生物多样性栽培 有条件的地区采取与麦类或其它作物间套作,或在豆田边缘种植斑潜蝇更敏感的作物作诱集带,减轻危害。

  4、适时开展化学防治工作。

  (1)斑潜蝇在我市蚕豆作物上有两个危害高峰,于发生高峰前进行药剂防治可取得较好效果,于蚕豆3-5苔叶期,结合田间监测情况,使用药剂防治斑潜蝇幼虫,在有幼虫潜道叶片台数达10%时,可选用7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或1.8% 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叶面喷雾,间隔7-10天,连防2-3次。

  (2)豌蚜发生早,分散危害,一般不需防治。豆蚜发生较早时,应及时进行挑治或摘除中心蚜株,蚕豆现蕾期危害指数达100以上、幼荚期危害指数在150—200时,需要普防。可选用40%乐果8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3)赤斑病可选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多菌灵200倍、或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或8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于发病初期进行防治,间隔10天,连防2-3次。蚕豆锈病可于发病初期用1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丙环唑2000倍、或8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间隔7天,连防2-3次。

  (4)化学除草:选用50%乙草胺在蚕豆播后覆土作土壤处理,可有效防除蚕豆田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防效可达80%以上。施用除草剂时要注意蚕豆盖土、喷雾要均匀,墒情好有利于药效的发挥;茎叶处理可用5% 精喹禾灵乳油50-80 ml/亩,15% 精吡氟禾草灵乳油75-100 ml/亩,6.9% 精噁唑禾草灵浓乳剂50-60 ml/亩,兑水50kg均匀喷雾,进行杂草茎叶喷雾处理。

  三、冬春季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

  昆明市常年冬季气温较我国其他蔬菜产区高,适宜发展冬早蔬菜和冬季蔬菜,控制冬春季蔬菜病虫害特别是蔬菜害虫,为减少全年蔬菜病虫害基数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防治策略及目标

  加强监测预警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主,因地制宜地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安全的化学防治方法,推进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减少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有效控制蔬菜病虫害,同时保障农业环境安全。

  二、主要防治措施

  (一)蔬菜病害的防治

  (1)农业防治

  清洁田园,清除病残枝叶集中处理,废弃秸秆堆肥还田,可以减少病害随植物残体传播;深翻晒垡,可以借助外界环境消灭耕层土壤中某些病菌;选择抗病品种,栽种无病种苗,杜绝病害随种苗传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施用腐熟农家肥,培肥地力,增强作物抗病能力,减少病害发生;轮作,实行冬季轮歇休耕制度,使土壤有一段恢复期,减少连作障碍及蔬菜生理性病害。

  (2)物理防治

  地膜覆盖,增温保湿,对由于干旱造成的生理性病害、露地叶菜类霜霉病及辣椒根病有控制作用;适时调节大棚湿度,可以减少多种病害发生;清洗和更换棚膜,增加棚内作物采光,有助于增强作物抵抗力,并且抑制灰霉病等喜阴病菌的流行。

  (3)生物防治

  施用生物有机肥,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生长;推广品种多样性栽培技术,避免重大病害流行;施用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农药防治枯萎病等土传病害、使用壳糖类生物农药防治病毒病等多种病害;施用绿僵菌、白僵菌等防治地下害虫和秸杆中的玉米螟。

  (4)安全的化学防治

  白菜类黑斑病:秋季苗期病叶率10%、或连续阴天田间湿度较大时防治。初期可选择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农抗120)180-200倍,或10%多抗霉素500-1000倍,普遍发生期可选择50%异菌脲1500倍,或10%苯醚甲环唑1200-1700倍,兑水喷雾,7天1次,连防2-3次,收获前10天停止施药。

  大白菜根肿病:育苗时用10%氰霜唑1500倍喷雾苗床,或75%百菌清或50%多菌灵混合基肥塘施,或苗期(四叶期前)用10%氰霜唑(科佳)1200-2000倍、或75%百菌清1000倍、或50%多菌灵600倍浇灌(每株药液200-250毫升)。或用含枯草芽孢杆菌等的生物有机肥作基肥。

  白粉病:初见病斑时选用75%百菌清800—1000倍、或30%石硫合剂150倍,病叶率10%时选择20%三唑酮2000-2500倍、或50%醚菌酯2000-3000倍、或25%吡唑醚菌酯1500-3000倍、或40%氟硅唑4000—5000倍液、25%丙环唑2000-2500倍、或15%腈菌唑1500-2000倍,兑水喷雾。

  甘蓝类黑腐病:病叶率5%时开始防治。发病初期选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5000倍液、或30%琥胶肥酸铜800倍、或3%中生菌素600-800倍等药剂兑水喷雾。

  蔬菜病毒病:种子干热消毒,或10%磷酸三钠浸种20-30分钟,清洗后催芽;对于莴苣和茄果类等连作田地,移栽后用0.5%氨基寡糖素300-500倍、或0.5%香菇多糖200-300倍喷雾,从苗期开始10天1次施2次,可与宁南霉素、病毒灵等混用;茄果类成株期(初花期)可再施1次,交替使用10%混合脂肪酸30-60倍、或20%腐殖酸+硫酸铜300-500倍等病毒制剂。蕾期开始防蓟马。

  (二)蔬菜害虫的防治

  (1)农业防治:

  清洁田园,及时清除杂草,破坏减少害虫栖息环境;清理带虫枝叶和残株,减少虫源;整地晒垡,消灭在土壤中的越冬害虫;不施用未腐熟农家肥,减少随肥料带来的要蛆等虫害。

  (2)物理防治:

  大棚叶菜类苗期,使用黄色粘虫纸(板)诱杀斑潜蝇成虫,每亩大棚15-30张,减少田间虫口密度。有条件的大棚下部1m-1.5m使用防虫网。

  (3)生物防治

  于小菜蛾成虫发生期(约3月初),田间设置小菜蛾性诱捕器(每亩3个)诱杀成虫。2-3月田间释放小菜蛾天敌半闭弯尾姬蜂1次,每亩150-200头。秋季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等防治菜青虫。

  (4)安全的化学防治

  蚜虫:发现中心虫株时挑治,或平均百株虫量300头时选用0.5%苦参碱1000倍、或10%吡虫啉1000—1500倍、或25%噻虫嗪7500倍、或3%啶虫脒2000倍、或25%吡蚜酮2000-3000倍、或10%联苯菊酯3000倍等,兑水喷雾,采收前10天停止施药。

  斑潜蝇:防成虫以诱杀为主,药剂防治注重苗期控制,发现有幼虫潜道时开始施药。选择1.8%阿维菌素1500倍(或阿维菌素与柴油、菊酯类、杀虫单等的混剂)、或25%杀虫双500倍、或50%灭蝇胺4000—5000倍及其混剂,叶面喷雾。

  小菜蛾:小苗期百株虫量50头,成株期百株虫量150头,或小菜蛾低龄幼虫集中危害时期,选择或5%氟啶脲800-1000倍、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000-3000倍、或15%茚虫威2500-4500倍、或2.5%多杀霉素1000-1500倍,喷雾防治。

  蓟马:春季至初夏茄果类、瓜类蕾期,选择70%吡虫啉5000-7000倍、或25%噻虫嗪5000倍、或2.5%多杀霉素1000倍、或6%乙基多杀菌素2500-3000倍、或18%杀虫双200倍、或20%丁硫克百威1500-2000倍,兑水喷雾,乳油以外剂型施药时每次加入0.3-0.5%有机硅助剂或等量洗涤剂有增效作用。

  蜗牛、蛞蝓:种植叶菜类,秋季阴湿田地发生高峰期,移栽前在田块周围沟施生石灰或撒施5%四聚乙醛颗粒剂,形成阻隔药带,或移栽后在菜株间5%四聚乙醛颗粒剂400克/亩,用量随田块边缘向中间递减。

  四、冬春季特色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

  冬春季特色作物病害,主要有灰霉病、霜霉病、白粉病、根腐病;虫害以蚜虫、蓟马、介壳虫、叶螨(红蜘蛛)和地下害虫为主。

  一、防治策略及目标任务

  加强特色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快昆明高原特色作物产业化发展步伐,促进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提倡和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病虫害综合控制能力,提升品牌质量,为高原特色产业持续发展服务。

  二、主要防治措施

  (一)病害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利用冬前清桩清除病叶和老叶,修剪病弱枝,淘汰老化植株,清洁农田环境,病残枝叶远离生产场所集中处理,减少病源。冬季施肥或施底肥时注意肥水管理,避免肥害或缺肥等造成植株弱势易感病。注重换茬时设施的土壤修整,施足有机肥。

  新开发的特色作物基地,利用冬季休耕期,改良土壤,清除耕层石块瓦片,提高土壤通透性,冷浸田改种的,结合作物需求提倡高畦栽培,创造适合作物生长的土壤条件。

  选择健康的种苗移栽。

  根腐病:改良土壤,增施优质有机肥,有条件的采取地膜覆盖或秸杆等覆盖保温,低洼田地开沟,防止土壤湿滞。明确病因的根腐病,再有针对性地选择农药防治。

  (2)物理防治

  推广喷滴灌系统,严格控制设施内温度、湿度,减少病害适宜条件;利用硫磺熏蒸器防治切花白粉病,减少用药量,提高防效。对于木本苗木,采取冬季刷白、茎杆包裹等措施防治害虫。

  (3)生物防治

  提倡生物农药防治,使用壳糖类药剂、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等生物农药防治花卉病害。利用绿僵菌防治金龟子幼虫蛴螬。

  (4)安全的化学防治

  白粉病:修剪后用50%硫磺悬浮剂300-500倍、或1:1:200波尔多液10-15天1次;发病期间用硫磺熏蒸(每亩240克)7天1次(大棚);发病初期可选择75%百菌清1000倍、或77%氢氧化铜600倍、或40%腈菌唑8000倍、或40%氟硅唑4000-6000倍、或50%醚菌酯2000倍、或12.5%烯唑醇3000-5000倍,叶面喷雾,每次施药加入0.3-0.5%有机硅有增效作用。注意控制三唑类农药的使用浓度,防止药害。

  灰霉病:清桩后棚室用腐霉利、百菌清烟剂熏蒸;或于晴天上午用50%异菌脲1000倍、25%腐霉利1000-1500倍、65%甲硫.乙霉威500-800倍、或40%嘧霉胺800-1200倍等药剂交替使用,叶面喷雾,7天1次施药3次,有条件的采用低量喷雾,减少叶面积水。

  霜霉病:清桩后和发病初期用百菌清烟剂每亩400克熏蒸,15天1次;初见病斑时选择58%甲霜灵.锰锌600-800倍、或72%霜脲氰.锰锌600-800倍、或69%烯酰吗啉600-900倍、或60%氟吗啉.锰锌800倍、或72.2%霜霉威盐酸盐600-800倍喷雾防治。晴天上午施药,低量喷雾。

  (二)防治害虫措施

  (1)农业防治

  利用冬前清桩清除老叶及和带虫枝,淘汰老化植株,清洁设施内环境,尤其是地面杂草和落叶,降低虫口基数;清除玫瑰带红蜘蛛的脚叶,减少虫量。休闲地深翻,起垄放水泡田消灭害虫。

  (2)物理防治

  2月份前大棚通风口用防虫网隔离;用黄色粘虫纸(板)诱杀有翅蚜和白粉虱(每亩20-30张);田间设置银灰色膜(带)有驱避蚜虫作用。

  (3)生物防治

  发生初期可用烟碱、印楝、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进行防治,用绿僵菌、白僵菌等微生物防治地下害虫。4月瓢虫和寄生蜂开始增殖时注意保护天敌。

  (4)安全的化学防治:

  蚜虫:发生较重时清桩后可防治一次,11-2月一般大棚内零星发生,达不到防治指标,可在防治其他害虫时兼治。气候正常时,在2月中下旬有翅蚜迁入定居,用80%敌敌畏熏蒸或用10%异丙威烟剂每亩300-400克防治1次(大棚)。中心虫株挑治,虫株率达到20%,用10%烟碱800-1200倍、或40%乐果1200倍、或2.5%溴氰菊酯2500倍、或10%吡虫啉1000倍、或3%啶虫脒2000-3000倍等药剂喷雾防治,注意叶的正反面喷雾周到。

  蓟马:冬闲地用辛硫磷作土壤处理,消灭土壤中蓟马及其他害虫;清桩后结合土壤处理用敌敌畏烟剂作棚室熏蒸,或用熏蒸器熏蒸处理,减少虫口基数;2月下旬蓟马发生初期,作物现蕾5%时,叶面喷雾防治,可选择70%吡虫啉、或20%啶虫脒、或25%噻虫嗪3000-4000倍、或24%虫螨腈1500-2000倍、或6%乙基多杀菌素2000-3000倍、或10%溴氰虫酰胺2000倍等药剂,喷雾时注意均匀周到。

  叶螨:2月气温上升后,危害株率10%时开始施药,防治药剂可选用99%矿物油600倍、或5%氟虫脲1000倍、或20%甲氰菊酯2000-4000倍、或1.8%阿维菌素1000倍、或20%哒螨灵2000-4000倍喷雾,浇水后施药效果更好。四螨嗪、唑螨酯、螺螨酯、噻螨酮、三唑锡、联苯肼酯、乙唑螨腈等杀螨剂,在不同作物上也有较好的防效,注意不同类型农药交替使用。对乳油制剂敏感的品种要慎用高渗乳油和矿物油制剂。

  白粉虱、叶蝉:春季成虫株率10%时开始施药,选择25%噻嗪酮1000-2000倍、或10%吡虫啉1000倍、或3%啶虫脒2000倍、或20%呋虫胺1500-2000倍、或50%丙溴磷1000倍、或50%辛硫磷1000倍喷雾防治。施药时要自上而下,并兼顾叶正反面,均匀周到。

  地下害虫:春季后地下害虫开始危害,发现危害后,选择2.5%溴氰菊酯3000倍、或5.7%氟氯氰菊酯2000倍、或40%辛硫磷1000倍对作物根周围土壤喷雾,黄昏施药效果更好。或用香麦麸拌敌百虫诱饵诱杀蝼蛄,有根螨危害的地块收获后和栽种前用阿维菌素、甲氰菊酯或联苯菊酯浸种防治。

  五、冬春季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

  以特色果树为重点,加强以安宁红梨、呈贡宝珠梨、西山苹果、石林甜柿、富民杨梅、嵩明桃为主的优质果园冬季管理,增强树势,降低次年病虫初侵染源,对明年果树的丰产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一)防治策略及目标任务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科学植保、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理念,积极推广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从果园的整体观念出发,注重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增强果树自身抗病虫能力,降低果园内越冬病虫基数。

  (二)主要防治措施

  冬季是果树病虫害管理的重要时期,以农业防治为主,使用药剂清园,降低次年病虫害基数,减轻防治压力。

  1、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1)清洁果园,减少田间菌源、虫源。

  秋冬季果树落叶后对果园进行大清扫,清除树上和地上的病枝、病叶、病果、落叶、落果,并集中烧毁或深埋,不要堆放在果园内或果园旁边。

  去年果树实蝇发生重的果园,重点清除地上落果和树上残留果,装于塑料袋内,密封袋口,置于田边2个月以上,杀灭果内实蝇,减少田间基数。

  (2)加强秋冬季施肥,增强树势。

  秋冬季要施足基肥,以农家肥为主,多施有机肥可改良土壤,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植株抗病性。同时要注意氮、磷、钾肥的比例,避免多施氮肥而造成枝条徒长,降低抗性,要增施磷、钾肥和微量元素以提高果树的抗病能力。

  (3)合理修剪,刮除老翘皮,减少病虫源。

  结合冬季修剪,剪除病(虫)梢、病(虫)枝、病(虫)蔓、病芽、病(虫)果等,以减少病、虫的越冬数量。但是修剪所造成的伤口又是许多病菌的侵入口,因此,要注意对修剪伤口进行适当的保护和处理。

  刮除老翘皮。老皮、翘皮通常是病菌、害虫的越冬的场所,刮除老翘皮以消灭越冬病虫,降低病虫基数。

  二、物理防控

  于秋末冬初或春初,于果树基部缠裹黄色阻隔带,阻隔害虫从树上移至地下越冬,及地下越冬害虫移至树上危害。

  三、药剂清园

  腐烂病:冬季是苹果树、梨树腐烂病和干腐病等枝干病害防治的重要时期,于冬季或早春将病斑坏死组织彻底刮除,并刮掉病皮四周的一些好皮,然后用波美5-10度石硫合剂,或腐殖酸铜、络氨铜等涂沫,进行消毒保护,可降低次年发生程度。

  苹果绵蚜:可在果实采收后,喷施40.7%毒死蜱(乐斯本)1000倍、10%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等进行防治,减少越冬基数;也可利用叶片脱落之机,使用机油或石硫合剂涂抹树枝、树干。

  介壳虫:球坚蚧、蜡蚧、桑白蚧等目前主要在树干的裂缝和一些枝条上越冬,由于叶片脱落,介壳虫较易发现,发生少的可人工摘除,发生较多的枝条可结合冬季修剪,剪除虫枝,带出果园集中烧毁,并喷施石硫合剂、或柴油乳剂,施药前用刷子在危害树干和枝条上来回刷几次,可提高防效。

  黄粉蚜:黄粉蚜也是在树干的裂缝或老皮下越冬,可喷施石硫合剂等进行防除,减少越冬基数。

  梨木虱:梨木虱近年来已上升为我市梨园主要害虫,冬季防治是关键时期,因梨木虱在我市无明显越冬现象,一般发生果园可结合其他病虫防治喷施石硫合剂,重发生果园可用10%吡虫啉1000倍或25%扑虱灵1500倍液进行喷雾处理,实施专项防治,同时要加强对地面落叶的清扫,集中烧毁,并对落叶和地面进行药剂喷施,以减少越冬基数,减轻后期防治压力。

  六、冬春季农田鼠害综合防治方案

  (一)防治策略及目标任务

  以鼠情监测为依据,以重点作物、重点发生区域为主要对象,采用物理、生物、化学防治及生态控制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全市完成农田鼠害综合治理,一般发生区灭鼠覆盖率达50 %以上,农田春季鼠密度控制在3%以下,秋季鼠密度控制在4%以下,农作物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保障农业和人民生活安全健康。

  (二)主要防治措施

  1、加强鼠情监测。

  全市设有3个市级鼠情监测点,严格按照云南省农田鼠害测报调查办法进行调查,做好鼠情监测;准确掌握鼠害发生情况,按月上报昆明市植保植检站,及时发布鼠情预报、电视预报和电视防治工作专题篇;及时向上级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报告鼠情和控制情况。

  2、建立灭鼠示范区,带动灭鼠工作全面开展

  春季我市各县区鼠密度均较低,灭鼠示范主要在秋冬季进行,在鼠害发生较重地区建立灭鼠示范区,统一灭鼠,以带动全市鼠害防治。

  3、生物防治

  大力宣传天敌灭鼠对环境、生态的益处,积极发展农户养猫防鼠、灭鼠。

  4、物理防治

  在农舍、居民住宅区积极推广鼠夹、鼠笼、农田围膜等物理灭鼠技术。

  5、适时开展农田化学灭鼠 一般农区秋季鼠密度达5%时,组织“五统一”灭鼠行动,即:统一组织领导、统一筹集资金、统一宣传培训、统一鼠药供应、统一配饵投饵。科学选择溴敌隆、杀鼠迷、敌鼠钠盐、大隆等慢性抗凝血杀鼠剂和生物杀鼠剂。严禁使用国家禁用的氟乙酰胺、毒鼠强、甘氟等剧毒、急性杀鼠剂。

  毒饵投放推荐采用“毒饵站”防治技术,用PVC管或竹筒自制毒饵站,农田每亩放置1-2个,农舍区每户放置2个,每个毒饵站投放毒饵20-30克,按“多吃多补,少吃少补”的原则补充毒饵。毒饵站可长期放置,重复使用。

  6、严禁使用国家禁用的氟乙酰胺、毒鼠强、甘氟等剧毒、急性杀鼠剂。

  七、冬春季农药安全使用建议

  昆明市冬春季热量和水分条件相对缺乏,大面积作物以蚕豆、麦类、薯类为主,蔬菜作物以叶菜类、露地豌豆为主。冬季病虫害发生种类相对较少、发生程度也较轻,冬季农业生产中需要使用农药防治的病虫害主要有蚕豆蚜虫、叶斑病,小麦锈病、小麦蚜虫,蔬菜霜霉病、斑潜蝇、菜青虫、小菜蛾,花卉等特色作物霜霉病、灰霉病、根腐病、红蜘蛛、白粉虱、蚜虫等,常年农药使用量约占全年的40%左右。

  今年秋冬季雨水较多,湿度较大,预计病害会较前几年重,因此预计冬春季农田平均使用农药量与常年持平至略高。

  由于冬春季气温偏低,病虫害发生较轻,也是农药使用较少的时期,但是昆明历年存在害虫春季高峰,而近年来监测表明春季害虫发生高峰有提前和加重的趋势,冬春季生产末期害虫危害较重。冬春季病虫害防治除了保证当季生产外,还应注意打好下一季的基础。

  1、以农业防治为主,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不利于病虫害的农田环境。冬季是防治越冬害虫的好时机。冬闲田地,深翻后晒田,消灭土壤病虫残体,破坏病虫栖息场所;冬季轮歇的田地,在轮歇期间,做好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肥,保证下季作物营养供应,提高作物抗逆能力,减轻病害;大棚在保温的同时要注意调节湿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冬季保温,防止冻害。开春前清除田间杂草及埂草,清除的作物秸杆和杂草集中处理,尽量还田再利用。

  2、适时防治,减少不必要的施药。冬季病害药剂防治要注意晴天施药,减少药液用量,避免因施药造成叶面长时间结露加重病害发生;大面积小春作物肥力足长势旺的田地,注意病害的预防,防治应在发生初期。害虫以挑治为主,选择高效农药并注意喷雾均匀,提高单次防效减少施药次数。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预测预报病害流行和虫害异常发生趋势,适时控制。

  3、做好综合措施的管理和实施。冬季生产期间不用杀虫灯,应取下保养并保证设施安全,初春时大棚内可用黄板诱杀有翅蚜、斑潜蝇和白粉虱,减少农药使用量。

  4、加强农药的市场监管和使用指导。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蔬菜主产区(包括下季准备种植蔬菜的小春粮食作物区和花卉产区)禁止使用国家限制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防治害虫(尤其应注意土壤处理剂),使用前必须明确农药的有效成分。

  5、对于结构调整的新增蔬菜花卉生产区,各县区农业及植保部门应注重各项技术同步跟进,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加大病虫害监测力度,了解由于作物布局变化的病虫害新动态,避免病虫危害以及农药的不规范使用造成不良后果。

  6、冬春季气温较低,湿度小,农药残留降解较慢,重大节日蔬菜价格提升时,尤其要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保证产品安全。

  

  

  

  


原文链接:http://nyncj.km.gov.cn/c/2021-01-11/380496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