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主动公开〕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对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
第20210072会办意见的复函
市工业信息化局:
转来《关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清远的建议》(第20210072号)收悉,我局牵头(提案号:20210072号)专题六“数字经济的发展融入乡村振兴”,经综合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等单位意见,会办意见如下:
一、主要成效
(一)推动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根据《清远市贯彻广东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一是成立清远市智慧农业农村研究院。与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赵春江院士团队合作,建立清远市智慧农业农村研究院,搭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综合管理大数据服务平台以及全农业科教云平台清远农宝平台,为“数字农业”建设奠定基础。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服务新模式,分层次、分阶段建设清远市三农科技服务平台,在全国率先建立智慧农业市级地方化平台,目前已建成线上服务平台1个,线下实体服务站100个。二是建设清远市数字乡村治理及公共服务试点。打造六大业务应用,其中乡村治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线上云调解、智感安防三大业务为主,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农旅直播等三项服务内容,2021年首批建成乡村治理及公共服务试点行政村33个。三是建设5G+AI农业试点项目,通过机器视觉、5G、边缘云和AI技术实现对鸡舍内环境、动物和出栏的快速识别、提取和分析。通过试点项目探寻农业生产过程的数字化转型,逐步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视觉、光谱检测等技术在农业整体链条中的应用尝试、模式打造、经验总结和规模复制,助力农产品构建“四优”能力(优地、优品、优质、优价)。四是建设清远市现代农业产业园综合管理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形成了产业园综合数据库,包含6大子系统70个功能模块,提供产业园项目管理、一张图展示分析、监测预警与应急防控、生产经营管理、环境监测、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介、品牌展示推广、质量溯源等服务。五是开发“清远农宝”APP。推动互联网+农技服务,联合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中心赵春江院士团队打造“清远农宝”农技推广智能化平台,该平台是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第一个市级地方化服务平台。截至6月30日,“清远农宝”APP注册使用人数1163人,累计发布日志17251篇、上报农情3645条、提问15991个、回答问题82699个。汇聚经营主体342个、特色农产品22类,集成对接清远农家、清远三农等第三方平台信息。六是成立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清远分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清远分院自2018年1月17日成立以来,在清远市人民政府、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双方各职能部门及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分院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为服务清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技支撑清远现代农业发展,支撑清远市9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动广东省第一个茶叶类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落户清远市英德、实现清远“广东省生态茶园”认定企业数量和面积全省名列第一、为清远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全产业链的科技服务、积极开展农业科技专项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了清远农业人才综合素质,加快了清远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七是创建了2个县级农技推广服务驿。2020年我市根据省农业农村厅的部署,建设了连州市和清新区2个县级农技推广服务驿,今年计划再建英德市和清城区2个县级农技推广服务驿。八是打造智慧生态茶园。推行“产业园+科技”模式,打造省级红茶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积极对接省内外科研院校及专家团队,以科技助力种植管理,规划实施英德红茶智慧示范生态茶园建设——茶叶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在7个茶园试点应用北京司雷公司独创的“生物信息对抗技术+物联网+大数据”、“声光物理防控+生物天敌+生物制剂+生态调控”等技术,对茶树病虫害实行监控预防。委托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搭建产业园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完善茶叶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立一套茶叶质量安全监测预警及质量可追溯系统。在8个茶园安装可视化实时监控设备、绿色虫害防治系统以及覆盖5亩的自动化水肥一体智能灌溉系统。
(二)推动“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向农村基层纵深发展。一是推进乡村“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是开展基层减负便民工作。以阳山、连山为试点,实现电子证照全面应用,试点42个政务服务事项中,填报数据项减少165项(44%),少报材料61份(减少43%),少跑腿21次(减少88%),同时,通过清远市基层证明开具系统为群众开具基层电子证明,减少政府部门验证证明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二是推进政务服务“就近办”。在部分镇村试点部署19台政务服务一体机。政务服务一体机服务内容涵盖公安、人社、民政等部门125项高频服务事项。此外,充分发挥建设银行网点数量多、覆盖面广等优势,全力推进“百项政务服务进网点”,72项政务服务进驻全市建设银行29个网点107台智慧柜员机。三是继续推进“粤省事·清远”政务服务平台推广应用。目前已上线782项服务事项以及64种电子证照,其中办理类事项423项,查询类事项359项,截至目前,粤省事平台清远市户籍人口注册人数344万人,进一步满足全市市、县、镇、村各级群众的移动端线上政务服务办理需求。
(三)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与利用。一是政务云清远节点建设和政务信息系统逐步迁移上云。广东“数字政府”政务云清远节点累计已发放92套业务系统资源,分配云主机544台,共分配6486核VCPU、利用率72%;17105G内存,利用率58%;裸金属服务器6台、存储533TB;为市构建现代“物联网+智慧农业”的建设提供政务云资源和网络安全保障。二是政务数据治理专项工作有效进行。制定了《清远市数据治理专项规划实施方案》,成立了清远市数据治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各县市区及市有关单位开展专项数据治理工作。加快数据归集和交换步伐,归集政务数据资源为农业农村的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四)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工作部署,加快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突出问题,印发了《2021年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作为重点,统筹推进我市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工作工作。
(五)打造乡村振兴样版区,促进农村产业与生态和谐发展。我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于2020年创新启动第一批6个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截至目前市财政已安排3.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第一批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各样板区围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就农业经营体制、三产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金融改革等方面积极开展有益探索。今年在继续深入推进第一批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的基础上,启动第二批乡村振兴样板区创建工作,着力打造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集聚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的乡村振兴样板区,努力为全市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积累经验、打造样板、提供示范。
(六)以平台提升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的服务和宣传。一是“清远行”服务云平台是清远“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成果,覆盖包括门票和住宿预订、农土特产购买、导航导览、文化和体育场馆预订、文化服务、线上培训等功能,从上线至今,已超过110万人次的访问量,平台日均访问量超过2600人次,农土特产销售近500件,实现农土特产销售增值,打通了文化旅游体育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一部手机玩转清远”,成为新时代互联网+文化旅游体育的“清远经验”。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在“清远行”上增设了乡村旅游模块,向清远市民或游客推送清远生态旅游,有效推进数字农业的发展。二是开设了政务新媒体集群,包括:“清远文体旅游”的微信订阅号、新浪微博、今日头条、南方号、抖音短视频、微信视频号,清远行小程序,飞猪上的清远旅游旗舰店。其中“清远文体旅游”微信公众号影响力空前,关注人数近35万人。清远文体旅游”系列新媒体在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期间,共发布了近5000条新媒体信息,包含了图文、视频,总传播量达到了1600万。在此期间更多次获得市级、省级乃至全国级荣誉称号:“清远文体旅游”微信公众号获“十项网络正能量公益项目”荣誉称号、“十大政务微信”和全国市级文化和旅游新媒体传播力指数TOP10榜单排名前三,“清远文体旅游”南方号获2020年度传播力奖(文旅垂直系统),“清远文体旅游”微博号获2020年度广东十大文旅系统微博等。通过这一系列的自媒体账号和平台有效地宣传推广了清远市文化旅游体育整体形象,不断推动生态旅游发展,提升“山水名城.岭南绿都”的城市形象影响力。
(七)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全面启动2020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做好珠江禁渔期宣传发动工作,开展江河增殖放流活动,全年累计投入鱼苗1800多万尾。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3.52%,2146个规模养殖场完成粪污设施配套,配套率96.97%,533个大型养殖场粪污设施配套率100%,均完成粪污资源化利用年度任务指标。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有机肥资源利用、冬种绿肥种植,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推广统防统治,病虫害绿色防控,加强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管控,全年出动巡查人员超16万人次。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6%。建立完善绿色农业标准体系,全市拥有“三品一标”128个,其中有机食品7个,绿色食品34个,无公害产品认证数量63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4个。
(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6.4万亩,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240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近60%。土壤酸化耕地治理示范区建设面积6万亩,高效灌溉节水0.55万亩,全市设施大棚面积13329亩,田头冷库124个、体积合计51489立方米,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21.2万亩。全市农机总动力达112万千瓦,水稻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达72.17%,完成省下达的粮食考核水稻机械化综合水平指标任务。
(九)提升农业价值链,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英德红茶将机器视觉、AI能力与茶叶品质鉴定相结合,支撑可研院所、专业院校对英德红茶内在品质(茶多酚、茶黄素、茶氨酸、水分、可溶性糖、生物碱、纤维素等)的进行了数据化表达,消费者能够明明白白消费,助力优质到优价的转化。如连樟村已建设了茶产业深加工高科技示范园区,立足于麻竹笋、茶叶等当地农产品进行研发,通过生物发酵技术进行深加工,延伸农产品的产业链。连樟茶产业深加工高科技示范园区还是一个集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茶叶产业项目。该项目通过碧乡公司打造品牌化茶叶产品,一方面对接企业内部需求采购,一方面通过电商平台、网红直播等形式销售,倡导“以购代捐”,拓宽助农产品的销路,从茶叶种植、加工、销售、观光旅游几大方面全方位带动连樟村茶叶产业,并且推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助力村民增收致富。鼓励各地大力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大企业、知名企业引领农业农村转型发展,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入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试点和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四级联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等发挥服务带动作用,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参与到乡村产业发展中来,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十)推动数字化电商全面发展。一是推进“电商+网红”数字化销售发展,助力抗疫保供。发挥县级电商产业园及乡村新闻官“助致富”的功能,培养具有乡土特色、直播带货能力的农村电商力量,打造“网红经济”爆发点。自疫情发生以来,组织各县电商产业园制作视频播报,建立滞销产品电商供应链,开展“直播兴业”等大型直播活动,数字化销售成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年通过“电商+网红”模式解决超过1000吨蔬菜、180吨水果的滞销问题。连山何少敏、清新电视台MCN、清城曾青等本地网红受邀参加商务部、农业部等国家部委组织的助农直播项目;英德肖立鑫、林旺花等乡村新闻官受邀参加“金羊网”等省级媒体组织的助农直播项目。二是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创新本地消费应用场景。发挥电子消费券政策带动作用,推广市内大型商圈“线上引流、线下消费”及区域小型商户“线上开店、移动支付引流”等数字零售新模式,提振受疫情影响的线下消费,加速消费回补回暖。根据欧特欧数据公司统计,我市全年新增零售额50万元以上的网店超过200间(不含微商),新增零售额10万元以上的餐饮网店超过800间,消费券期间新增移动支付功能的线下实体店超过5000间,商贸流通行业数字化普及成效显著。三是推进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农村数字化供销产业带。发挥国家级、省级电商进农村示范县政策优势,全域推进“1+N”电商扶农助农网络建设,引导农民广泛参与到农村电商事业中,享受电商发展成果。(即“1”个电商产业园孵化基地,“N”个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及电商物流服务站)。其中,推广“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农户)+互联网”模式成效显著,全市村镇农产品合作社实现日均电商单量超过10万单,日均农产品电商销售额约250万元,全年农产品电商交易额超过7亿元。推广“平台快递+农村客运+快递企业”的电商到村配送模式,建成全省覆盖面积最广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奠定了农村群众参与发展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基础。截至目前,全市县级物流配送中心7个,镇级农村物流配送节点80个,农村物流服务点1110个。疫情期间,我市四级物流配送网络高效运作,平均每日投递超过1.5万个农产品快递包裹出省、出城,每日超过45吨的清远农产品通过快递平台走向其他城市居民餐桌,生鲜及冷链快递物流成本低于全省30%。四是着力健全电子商务人才培育机制。一利用电商示范县申报创建契机,加强农村电商“普及性”培训。截至目前,我市以通过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工作开展了超过3万人次的农村电商技能培训;发挥电商相关商协会及产业园的企业资源,推动“就业式”培训。利用进驻我市各级电商产业园的电商业态企业,直接提供包括运营策划、推广营销、电商物流、网站设计、拍摄美工、金融服务、售后服务等类型超1000个就业岗位;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育机制。联合阿里、苏宁、京东、腾讯等国内知名电子商务平台与职教院校及各县电商产业园建设人才培训体系,以实训形式加强电商培训与市场、企业的供需对接,提升人才培训的实效性。五是打造广清农业众创空间。通过广清农业众创空间,加快推进广清农业和农产品营销一体化,探索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二三四五”广清模式,即:完善一个平台-广清农业众创空间农业产业服务平台;夯实两个网络(覆盖清远农村的产业服务网络,覆盖广州城区的产品营销网络);推进三个结合(政府和企业相结合,农户和企业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建立四个一批(遴选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打造一批原生态农产品基地,建立一批农村综合服务站,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打通五个渠道(擦亮“清远农家”区域品牌,打通清远农产品进广州渠道;打造消费扶贫“花都模式”,打通清远农产品进社区渠道;依托机关饭堂场所,打通清远农产品进职工餐桌渠道;举办农超对接活动,打通清远农产品进商超渠道;举办多场电商人走进生产基地活动,打通清远农产品进电商渠道)。推动200多个清远特色农产品进入广州市场,为农户、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提供生产***务32000多次,平台累计带动销售清远农产品1.5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130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
二、存在问题
一是面向农业生产全产业链的应用平台缺乏。随着农业数字化的推进,目前直接面向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应用系统很少,为农业产业提供精准化和个性化服务的应用系统几乎空白,因而农业信息化的应用主体参与不足,面向产业链服务的应用系统和平台缺乏,成为清远市农业信息化整体布局中的关键短板。
二是人才严重制约农业农村数字化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劳动力数量、质量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严重,农村实用型人才不足,新型经营主体中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匮乏。
三、下一步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数字农业、数字乡村建设,实施“数字清远·三农先行”战略,与中国电信、华为等加强合作,推动乡村治理及公共服务试点项目、5G+AI农业试点项目。推动连山数字农业试点(示范)县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应用,建设不少于14个长期稳定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大力推广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以及清远农宝APP的使用,广泛动员农业企业加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信息化平台。二是扎实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质量,保质保量完成省下达的高标准农田30.58万亩建设任务。三是加大现代农业设施装备建设力度,加快补齐农产品烘干仓储、加工流通设施短板,加大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重点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机械植保技术和水稻烘干机械化技术,提高花生、茶叶、水果、蔬菜园艺生产机械化水平。四是推动人才“上山下乡”。配合实施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工程,加快高素质农民培育,让农民拥有一技之长。深化与袁隆平、陈忠懋、罗锡文、赵春江、刘仲华、傅延栋等知名院士和专家团队的合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用好人才驿站、农村专家联络站等载体,努力引进农业高端人才。发挥好省职教城技能人才“高地”作用,大力实施“起航计划”“领头雁”农村创业青年培育工程、乡村专业人才培育工程等,壮大农业人才队伍。五是继续推进政务信息系统迁移上清远云节点工作,推进省政务大数据中心清远节点建设打造数据治理新模式。六是继续拓展“粤省事·清远”应用,实现高频事项“应上尽上”;逐步扩大政务服务一体机基层覆盖范围。七是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优化生态环境,结合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排查结果,健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体制机制;八是统筹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布局,制定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案和强化运维管理的指导性意见;九是打造一批模式适用、成效突出、可推广应用的治理样板,示范带动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7月12日
(联系人:梁国坚,联系电话:3373397)
原文链接:http://www.gdqy.gov.cn/channel/snyncj/snzc/content/post_1413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