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种植

TOP

德州蔬菜“成长记”
2021-07-16 来源: 作者:
蔬菜产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市“米袋子”逐渐丰盈的同时,菜篮子也更加丰富,还为德州带来了"山东北菜园,京津南菜园"的美称。

这段时间,夏津县雷集镇乐农有机蔬菜基地里,每天都有两吨左右的茄果类蔬菜发往香港,今年刚好是基地实现供港的第三个年头。一场舍近求远的采购,道出的是“德州蔬菜”的好品质。

今年,我市获得供港资质备案的种植基地达到了5家,“北菜南运”呈现德州农业发展新亮点。然而,时间回到30年前,由于气候条件限制,北方冬季市民餐桌还主要以萝卜、白菜为主。

1989年秋天,冬暖式蔬菜大棚在寿光三元朱村“问世”,一场改变农民命运、改写农业历史的“绿色革命”由此开启。当时的德州确立了稳粮扩菜的农业发展新思路,鼓励老百姓学习寿光经验,搞冬暖式大棚。可一开始,进展的并不顺利。

为调动积极性,王杲铺镇拿出优厚待遇,免费提供土地、协调银行贷款,帮着联系技术员。村民刘金岭成为德州地区第一批种棚人。让他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年他就成了当时少有的“万元户”。

从最初几十亩到现如今上万亩,王杲铺镇的建棚标准越来越高,产量连年翻番,催生出一个农业部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年黄瓜交易量达2.3亿公斤。

最早开始种植日光大棚的王杲铺镇,经过几年实践摸索,取得了成功。冬暖式蔬菜大棚很快在德州呈现星火燎原之势。通过实施“一县一品”、“一乡一品”,全市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特色突出、市场健全、效益稳定特色蔬菜基地和乡镇,蔬菜实现周年生产,四季供应。蔬菜种植总面积由1978年的25万亩,总产5.2万吨,发展到2018年的300万亩,总产1200万吨。其中,四分之一销往了京津冀市场。

然而,随着冬暖式蔬菜大棚在全国的推广,蔬菜产量大幅增加,德州要想赢得市场就必须走一条“量”“质”并重的双轮驱动的绿色发展之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抓住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机遇,引进央企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升级,全力打造成周边城市“放心农场”。在临邑,智慧农业大棚已经投产,俨如一座农业智能工厂,成为引领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力引擎。

依托智慧农业大棚,我市正大力推动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生物防治、熊蜂授粉、无土栽培等先进技术与千家万户种植的普通日光温室有机融合,引领传统农业提档升级。同时,着眼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万亩蔬菜功能保护区38个,积极创建“德州蔬菜”品牌。
原文链接:http://nyncj.dezhou.gov.cn/n2510804/n33490720/c48453953/conten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