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党中央连续第17年聚焦三农主题印发一号文件,继续发出了重农强农惠农的强烈信号,围绕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要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这是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加快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是顺应亿万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大决策。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质量,直接影响着全面小康社会成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乡差距大最直观的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大,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快推动公共服务下乡。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作为聚焦补短板、增后劲的重要举措,为持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既一脉相承,保持了政策的延续性,又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地做出系统安排,顺应时代发展、呼应百姓需求,抓住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千百年来,亿万农民不断追求美好的幸福生活,梦寐以求享受完备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并为此进行了世世代代的辛勤努力。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现了长足发展,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0%,90%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84%的行政村,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都实现了历史性变化,农村科教文卫体等公共服务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期待相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仍然存在不少差距,是农民群众最真切的民生痛点。比如高寒地区和严重缺水地区农村改厕技术和模式还不成熟,仅有30%的村生活污水实现集中或部分集中处理,通硬化路的自然村不足40%、村内道路建设需求强烈,农村安全饮水尚未实现全覆盖,城乡教育医疗卫生发展差距还较大,农村社保养老标准不高、覆盖面不足等问题都不容忽视,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亟需加快补上。
正是从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的角度,中央明确提出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8个方面的部署,针对性强、突出了薄弱环节,涉及内容广、领域多、影响大,和农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需要全国上下坚定信心下苦功,把短板补扎实,把基础打牢靠;对接农民需求啃骨头、破障除弊,把民生工程切实做成民心工程。
农民利益无小事,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要从农民的身边事做起,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一现阶段农民最迫切需求、最易有明显成效的事情入手,补短板、强弱项、提水平,促进农村环境面貌变美变靓变干净、农村基础设施更完备、农村公共服务更便利、农民生活更有奔头。
一要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小厕所大民生,农村厕所革命关乎千家万户。坚持好字当头、质量优先、分类推进、注重实效,扎实推进农村户厕改造,确保今年底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其他地区实事求是确定目标任务。组织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奖补政策,编制农村户厕建设有关标准规范,组织专家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强化改厕工作监管,确保改厕质量。
二要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村庄干净整洁是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要以干干净净迎小康为主题,围绕巩固成果、分类定标、优化内容、健全机制,因地制宜,适当拓展优化三清一改内容,着力引导群众转变不良生活习惯,不断健全长效保洁机制,美化提升村容村貌,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进一步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向面上推开,打造美丽宜居村庄。
三要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任务,关系到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要强化部门协调、综合施策,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相结合,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开展就地分类、源头减量试点;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先解决乡镇所在地和中心村生活污水问题,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实际的治理模式,不断提升治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
四要精准解决农村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问题。道路、饮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直接关乎农民群众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直观体现。要坚持三农立场,突出便民便捷,定向解决农村基础设施的薄弱区域、薄弱环节,推动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提质扩面,支持村内道路建设和改造;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任务,让亿万农民喝上干净安全的饮用水;推动加快完成三区三州和抵边村寨电网升级改造攻坚计划任务,推动基本实现行政村光纤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普遍覆盖。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推动落实管护责任,将应由政府承担的管护费用纳入政府预算,并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境地区等倾斜。
五要加大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要牢固树立农村公共服务优先导向,以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为方向,加快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制度并轨和标准统一。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建设,提升教育质量,着力补上农村学前教育突出短板。改造提升村卫生室,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建立引导城市医务人员到农村基层服务的政策措施。适当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合理提高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水平。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保护和传承优秀乡村传统文化,以庆丰收、迎小康为主题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扶持民族民俗民间传统和乡村农味农趣运动项目,积极培育农村体育组织,大力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完善是一项大课题,既需要各方立足职责抓落实,紧盯关键环节强措施,撸起袖子加油干,还需要群策群力、携手并进、统筹推进,总体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当前和长远相结合。既要着眼解决当前影响农民生活质量的突出问题,突出农村改厕等农民感受最深、体会最真的任务,增强工作紧迫性,只争朝夕往前赶。也要立足长远,放眼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持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质量,切忌刮风搞运动、贪大求洋求快。
二是突出规划引领,尊重差异性。加强科学规划、强化顶层设计,综合考虑农村发展和农民需求的系统性、复杂性,促进农村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相匹配。同时,不断总结基层的实践创造,推介可学、可看、可复制的典型范例,因村制宜制定符合各地实际的实施方案,防止千村一面。
三是强化政府推动和农民主体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统筹引导、政策支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立足农民所需和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提质增效。注重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不断发动亿万农民齐动手、共建设,真正让农民做主、让群众满意。
四是适应发展阶段增强群众获得感。与农民朴素的要求合拍,与各地不同的发展阶段相适,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谋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改善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不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更不能提脱离实际的目标。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完善是一项大工程,中央高度重视、亿万农民期盼、社会各界关注,如何真正把好事办好让农民满意是关键。要进一步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切实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责任制。落实好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切实加强投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民心工程变成失心工程。要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三农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引导各方持续发力,稳步提升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