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关注

TOP

玉米灌浆期水肥管理
2021-07-16 来源: 作者:

玉米灌浆期水肥怎样管理,才能使玉米不贪青晚熟或者早衰造成籽粒不饱满,影响产量。说到玉米,大家再熟悉不过,但是对于广大农民朋友来说,玉米的各个时期,大家了解多少呢?每个时期的水肥怎样管理才能产量最大化,从而使效益最大化呢?这里就是我们说的科学水肥管理问题了。首先了解一下玉米的各个时期,对农民朋友今后玉米的科学种养也是有好处的。

玉米各个生育时期及时间和特征

在玉米一生中,由于自身量变和质变的结果及环境变化的影响,不论外部形态特征还是内部生理特性,均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这些阶段性变化,称为生育时期,如出苗期、拔节期、抽雄期、开花期、吐丝和成熟期等。各生育时期及鉴别标准如下。

(1) 出苗期: 幼苗出土高约2cm的日期。

三叶期: 植株第三片叶露出叶心3cm。

(2) 拔节期: 植株雄穗伸长,茎节总长度达2-3cm,叶龄指数30左右(玉米叶龄指数=主茎展开叶/主茎总叶片×100)。即,玉米主茎生长有6、7片叶子时期。(生育类型不同的玉米品种,总叶片数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晚熟品种一般总叶片数为20~21片,中熟品种总叶片数为17~18片。)

小喇叭口期: 雌穗进入伸长期,雄穗进入小花分化期,叶龄指数46左右,也就是玉米主茎生长有9、10片叶子。

大喇叭口期: 雌穗进入小花分化期、雄穗进入四分体期,叶龄指数60左右,叶片数为11、12片左右,雄穗主轴中上部小穗长度达0.8cm左右,棒三叶甩开呈喇叭口。

(3) 抽雄期: 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3-5cm.

(4) 散粉期: 植株雄穗开始散粉。

(5) 抽丝期: 植株雌穗的花丝从苞叶中伸出2cm左右。

子粒形成期: 植株果穗中部子粒体积基本建成,胚乳呈清浆状,亦称灌浆期。这个时候的籽粒用指甲掐,会喷出乳液状的液体。

乳熟期: 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迅速增加并基本建成,胚乳呈乳状后至糊状。用指甲掐会掐破,但是不会喷出去。

蜡熟期: 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接近最大值,胚乳呈蜡状,用指甲可划破。

玉米灌浆期水肥及田间管理措施

目前,八月中旬至下旬这个阶段,夏玉米已进入灌浆期,这一时期主要以保障玉米籽粒灌浆良好为目标,为丰产丰收提供基础保障。但同时注意田间管理,要防止减产,以及玉米贪青晚熟,妨碍收获。那么,玉米灌浆期怎么进行水肥管理?玉米灌浆期水肥管理措施有哪些呢?做好管理工作首先要了解玉米灌浆期生长特点。

1、胚分化基本完成,初具发芽能力。

2、子粒体积迅速增长,并基本建成(达最大的75%),干物质积累较少,只有10%,水分含量变动在80~90%,处于水分增长阶段。胚乳由清浆—自浆。

3、果穗轴基本定长、定粗。

4、是决定粒数的主要时期。

玉米灌浆期水肥管理措施

1.追施氮肥

玉米抽穗后,大多数地块中所施基肥肥效已基本耗尽。为了保障灌浆和籽粒饱满,所以需要供应速效氮肥,防止玉米早衰,提高千粒重。这个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也根据生育期用肥情况,每亩可追施碳铵50公斤或尿素16-20公斤。

2.适当施加微量元素肥

在玉米生长发育中,不仅仅需要氮肥、磷肥、钾肥的供应,还需要微量元素肥增效。例如,硼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转,植物体内含硼量适宜,能改善作物各器官的有机物供应,使作物生长正常,提高结实率和坐果率,增加千粒重。锌是许多酶的活化剂,通过对植物碳、氮代谢产生广泛的影响,有助于光合作用;同时锌还可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提高籽粒重量,改变籽实与茎杆的比率。

市场上的硼肥有:硼砂:化学名工业十水合四硼酸二钠(Na2B4•10H2O),国家标准含量(Na2B4• lOH.O)≥95.0%,折合硼(B)含量1 1%,是常用的单质硼肥品种。

硼酸:分子式H3BO3含量(国标)≥99.5%,折合含硼(B)量约17%,也是传统的硼肥品种之一。

硼镁肥:主要成份为硫酸镁(MgSO4•7H2O)和硼酸(H3BO3),主含量约85-93%,其中硫酸镁约占80-90%,硼酸3.6%,折合硼(B)含量0.5-1%,是含镁并含少量硼的中量元素肥料,适宜在缺镁,并轻度缺硼的酸性土壤上作基肥施用。

新型高效硼肥:是一种速溶硼肥,主要成份为四水八硼酸钠,硼(B)含量高达21%,具有水溶性好、用量少、植物吸收利用率高、土壤残留少等特点,适用于农作物补硼的专用硼肥新品种。

给植物补硼,宜选含硼(B)量大于10%,且不含其他中、微量元素的硼肥,以达到缺硼补硼目的。市场上除传统的硼肥品种硼砂外,安徽省肥料总公司推出的“金地来”硼肥、美国的速乐硼、瑞士的汽巴硼、加拿大枫硼、智利硼等新型硼肥,硼含量均≥20%,常温水速溶,作物吸收利用率高。

最常用的锌肥是七水硫酸锌、一水硫酸锌和氧化锌,其次是氯化锌、含锌玻璃肥料,木质素磺酸锌、环烷酸锌乳剂和螯合锌均可作为锌肥。后三种为有机态锌肥,易溶于水。锌肥施用的效果因作物种类和土壤条件而异,只有在缺锌的土壤和对缺锌反应敏感的作物上施用,才有稳定而较好的肥效。玉米是对锌敏感的作物,施用锌肥效果较好。叶面喷施效果较好:用浓度为0.1—0.2%硫酸锌、锌宝溶液进行叶面喷雾,每隔6—7天喷一次,喷2—3次,但注意不要把溶液灌进心叶,以免灼伤植株。

3.禁忌大水大肥

玉米灌浆期浇水追肥增加产量,是保障丰产丰收的关键,但绝不能投入过多,否则容易导致玉米贪青晚熟,遭受霜冻等,从而影响产量。

玉米灌浆期田间管理方措施

1. 中耕培土

玉米中后期倒伏是限制玉米增产的主要因素。在灌浆后期,还要浅中耕一次,松土通气,除草保墒,防止草害,也有利于养分分解,促进根系吸收,防止叶片早衰,提高产量。另外,中耕培土还有利于玉米抗倒伏,在七八月经常发生暴风雨,造成玉米倒伏,因此应注意,培土高度7—8厘米为宜,促进气生根发育,增加支持根层数,防止倒伏、利于排灌、掩埋杂草,提高产量。

2. 隔行去雄

玉米是同株异花作物,雌雄花分开长在不同位置,一般接受异株的花粉受精、结籽,显现杂交优势,籽粒大而饱满、产量高。隔两株去一株或隔两行去一行的雄花,可使异花授粉率提高而增产约5%~10%,是提高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去雄应在天花抽出约1/3~1/2时将其抽拔掉扔于田外。一般隔株去雄较隔行去雄效果好,因隔株去雄使去雄株的前后左右均为未去雄株,增加授粉机会;另外,田边地头的植株不要去雄,以免影响授粉。

3.全田去雄

玉米天花出齐后散布花粉15天后花粉即将散完,这时,应将天花从茎秆处折(或剪、削)除,扔于田外,减少资源争夺。这样做有以下几点好处:

(1) 改善田间光热条件 因为残余的天花如同一把遮阳伞,大约能遮挡住20%左右的日光和热量,这对玉米的成熟极为不利。

(2)减少消耗 天花散粉后,除雄花和小花梗外,其他主茎与分枝并未死亡,但多因霉菌沾染,呈灰褐色,光合作用极其微弱,需要依赖植株维持生命。

(3)防止倒伏 折除天花后,株高降低,减少了天花招风作用,使大风雨造成的倒伏折茎危险减少,也可使茎秆长的更粗壮些。

(4)消灭病虫 天花主茎中往往有玉米螟潜藏,有的还染有黑粉病病疱、蚜虫、红蜘蛛等。

4. 拔除空秆

由于品种特性或留苗过密,有的是玉米在根际长出1~2个分蘖,长不出棒子,这些空秆与分蘖均应拔除,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肥料消耗,利于植株正常生长发育,促使大穗大粒的形成。

5. 玉米灌浆期削顶(促进早熟)

玉米进入蜡熟期后,它的干物质(产量)基本上不再增加,如果阴雨较多,为促使早熟可削去玉米棒以上的茎秆(连同叶片),这样可以极大地改善通风透光和温热条件,使之早熟。

6. 玉米灌浆期扒开玉米壳叶(促进早熟)

如果阴雨天气较多,为促早熟可将玉米棒子(果实)外部的苞叶撕扯开,使之曝晾出来,这样很快就能使籽粒硬化成熟。

7. 充分利用太阳光照

灌浆期的主攻目标就是要保根、保叶、防止叶片早衰,促使玉米穗粒多、粒重,以获得高产。玉米适当晚收是简单易行、不增加成本的增产技术。

8. 及时防治病虫害

玉米灌浆期的主要病虫害有小斑病、弯孢霉叶斑病、褐斑病、锈病、三代玉米螟、蚜虫、粘虫等。弯孢霉叶斑病用唏唑醇或戊唑醇喷雾防治;褐斑病、锈病可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三代玉米螟用5%三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每亩用6克或25%辛•氰乳油兑水50公斤对准果穗、叶背喷雾;蚜虫每亩用70%吡虫啉10—20克喷雾;粘虫用菊酯类杀虫剂防治。

9. 适时收获

只有适时收获,才能丰产丰收。适时收获,一般是当玉米苞叶干枯松散,籽粒变硬发亮,乳线消失,基部出现黑色层时,即为完熟期,一般品种要到9月25日左右,即成熟后45-50天才能达到标准。此时收获产量最高。

玉米收获过早,会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因此应尽量晚收,延长灌浆时间,收获时间每推迟一天,千粒重平均每天提高2~3克,籽粒产量平均每天增加5~6公斤/亩。因此,应尽量推迟玉米收获期。该项技术不增加任何成本投入,且增加千粒重,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效果显著。


原文链接:http://nmj.ordos.gov.cn/nmjyw/tfjs/202008/t20200828_2746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