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贩喊苦城管喊冤 如何破解城管与小贩的“罪与罚”?
近年来,城管执法冲突事件频发,城管掐小贩、小贩砍城管,不是小贩之痛,就是城管之伤。记者近期在重庆六城区占道经营矛盾突出点调查发现,小贩无序占道经营与城管管理之间矛盾突出,两者之间的激烈冲突是诸多深层次社会问题在小贩与城管“关系场”里的折射。
“猫捉老鼠”:小贩喊苦城管喊冤
小贩们出于生计或种种原因长期占道经营,抱怨不断;另一方面,城管队员出于维护市容市貌和城市安全的职责,必须劝走小贩。但小摊小贩见了城管就跑,城管走了又回来,就像“猫捉老鼠”,稍微处理不当就会引发矛盾。
记者近期采访重庆六城区占道经营矛盾突出点,“小贩喊苦城管喊冤”的现象屡现。
在重庆杨家坪商圈的地下通道里,来自璧山县万寿村的农民孔大爷挑着两筐马蹄在卖,“现在城管追得凶哦,挣点钱不踏实,一看到他们就得跑。年纪大了,干不了重活,摆个小摊赚点小钱糊口。”卖菜的李大妈抹着眼泪说,每天凌晨两点去菜园坝市场进货,天天和城管“躲猫猫”,“不是为了生活,谁愿意每天像老鼠一样过日子?”
江北区红旗河沟建玛特广场地下通道的两侧遍布着密密麻麻的小摊,本就不宽敞的地下通道只剩下不到一米可通行。38岁的赵女士来自开县,每天从早8点至晚10点半摆摊卖手机壳,“以前的通道人流量很大,东西好卖,这里人少一些,地方也窄,城管来了,我们就走,他们走了我们再来。”赵女士说,老公在工地打工,孩子在上学,多赚一分钱少点生活压力。
江北区市政管理监察支队副政委周宗华说,江北区是老城区,人行道较狭窄,大部分只有一两米,摆摊小贩有两三万人。尤其是红旗河沟转盘的地下通道,最多时有近200家游摊,3米多的通道只剩70厘米可通行,不时发生抢劫、“碰瓷”事件,每月至少有60次投诉。
“这样的地方要是不管就是我们的失职,但是管理又必然会引发冲突。”周宗华说,今年三月起,该支队对红旗河沟转盘进行专项整治,其间摊贩两次组织40多人冲击办公室。
“罪与罚”:城管与小贩孰是孰非?
重庆市市政委执法处处长谭作平说,城管与小贩的冲突事件在全国都很突出,撇开个人素养问题,应该说这凸显了城市管理矛盾的焦点,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而且也说明城市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周宗华说,该支队对红旗河沟转盘地下通道小贩做过调查,186家中1家为主城区人,绝大部分都是进城务工农民,生活比较困难。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小贩大多是进城务工人员,或来自城市底层,因各种原因难以从事正规工作,只能靠摆摊维持生计。
沙坪坝区三峡广场商圈管委会副主任青宇说,对于弱势群体依靠摆摊谋生的问题,本就不是城管单方面可以解决的,需要民政、社区和社保等多个部门解决其生计。
就城市管理而言,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善,还涉及规划、公安、工商、环保、商委和食品卫生等多个部门,但城管直接面对各类社会矛盾的交织点。同时,迄今为止没有一部城市管理的法律,仅有的市容卫生管理条例还只是重庆市地方性法规,只有罚款和暂扣两种处理方式。九龙坡区市政检查大队副队长黄非表示,暂扣肯定有身体接触,容易引发矛盾;罚款要开具处罚决定书,“可是小贩连名字都不肯说,我们怎么开?如何收取罚款也是个问题,按理要申请法院许可,但法院不会为了50-500元罚款执行,案都不立。”
城市管理不能只靠禁令
小贩与城管的矛盾,不只是城管和小贩之间的利害冲突,更是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在小贩与城管“关系场”里的折射。专家认为,城市管理不能只靠禁令,解决民生才能溯源治本。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刘爱玉曾撰文指出,由社会情况产生的这一问题,很难仅仅靠城市管理得到解决。非法经营的流动摊贩作为非正规就业的一部分,具有某种生存道义上的合法性,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如将沿街贩卖合法化、规范化,以避免小贩和城管间不断延续的“猫鼠游戏”或社会对立。
重庆市市政委执法处处长谭作平建议,应尽快出台国家性和地方性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给予城市管理明确和可操作的规范和规定;此外全面合理规划城市摊点的设置范围,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在影响城市安全等重要地点必须严禁摆摊,在适宜的区域开辟专门的摆摊点,引导小贩有序经营;在日常管理和执法方面,应形成多部门联动机制,有利于城市管理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