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聚集,乡村振兴才有底气。人才再多也不嫌多,关键是如何把人才的心留在乡村。乡村振兴不仅要关注高精尖的农技、管理人才,也要重视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既要“筑巢引凤”引进外来人才,也要就地孵化本土人才,推动资本、技术等资源流向乡村建设,让乡村成为乡土人才干事创业的乐园。“一门手艺能带活一门产业,一个手艺人就能带活一片乡村”。要从人才的培养、职称评审和资金扶持等方面,拿出“政策干货”,为人才更好地在乡村发挥技能、带强产业、带动致富铺路架桥,使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发光发热。
现在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已是趋势,为了解决无人种地等问题,近些年,国家也加大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从当前的农业发展需求来看,未来5年,还需要更多的职业农民加入,才能巩固我国粮食生产能力。
七月盛夏,开阔的稻田里,满眼碧绿,清风徐来,稻浪起起伏伏,一群毛茸茸、灰扑扑的小鸭子,一会儿在稻间玩耍,一会儿停下来觅食……这不是江南水乡,而是舒兰市平安镇金星村学明水稻种植家庭农场的一景。
“鸭子以稻田内虫草为食,鸭粪当肥料直接还田,鸭稻共生,动植物和谐发展。”农场主李学明对记者说,“我的农场从不用化肥和农药,我要让人们都吃上最健康、安全、无污染的有机大米。”
2004年,李学明从韩国打工归来,回乡建立了合作社,将分散的小块农田集中成200多亩的有机稻田连片经营,并定下规矩,一律不许用除草剂和农药,全部采用人工插秧、除草、收割的传统劳作方式,让最好的水稻保证最高的品质。
2016年,舒兰市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收购了他们种植的全部水稻,还卖出了比普通水稻高一倍的价钱。销路打开了,李学明又开始四处学习,探索新技术、新理念、新方式,优化农场发展空间。他采用高光效耕种技术,宽窄行播种,提高了产量和质量;采用封闭隔离技术,防止农药污染;采用农机作业,提高生产效率;注册“金穗多”商标,提升品牌信誉度;采用互联网可视技术,让消费者随时看到从育苗到加工的生产全过程;购买农业保险,减轻灾害损失。
新型农技能人、合作社理事长、学明水稻种植家庭农场主……李学明如今头衔很多,但他最在乎的是他“种好粮”的理念逐渐得到周边农民认可。他先后成立了2个合作社和1个家庭农场,合作社成员从50多户发展到现在的170多户,农用机械由最开始的4台增加至现在的160台,通过土地流转,耕地面积由原来的20公顷增加至130多公顷。
乡村振兴,顺应了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亿万农民既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否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的创造精神能否充分发挥出来,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能否顺利实施。从农村现实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基层实践,农民心劲足了,乡村振兴的群众基础也会更加坚实。激活农民自力更生的创造动力,燃起群众干事创业的实干热情,形成农民自主、农村自富、农业自强的强大合力和良好氛围,以主人翁意识、主人翁姿态,去建设美丽家乡、叙写美好乡情,乡村振兴才会更加圆满、更加扎实、更加有力。
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气旺则乡村旺。只要政策给力、农民努力、社会各界出力,广袤田野就一定会焕发活力,广大乡村就一定会更富魅力。农业将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将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也将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