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绿水村的六月,满山青绿。
青绿的南瓜叶,在山风中招展。几阵风过,花开花谢,拳头大的南瓜便挂满了枝头。
开春后移栽在樱花树下的有80多亩南瓜,蔡志华估摸至少可以采摘15万斤以上。根据去年大批发商给出的每斤0.7元的价格计算,今年的南瓜毛收入保守估计在10万元左右,入股小竹林合作社的村民将分到红利。
2019年初,在蔡志华看来,是他人生最轻松的时候——欠账已经还得差不多了,果园和农家乐的收入也很稳定。万盛丛林镇党委书记李霞找到他,说现在脱贫攻坚进入关键阶段,你当初创业那么艰难,去给大家讲讲,是如何创业、如何熬过来的,给大家鼓鼓劲儿。
“我一个农民,哪会演讲嘛。”从未上过台的蔡志华紧张得一夜未眠,演讲稿迟迟落不下笔。
“干脆不要稿子,想到哪就说到哪!”妻子给他打气。
二
回想自己的创业经历,蔡志华不禁唏嘘感叹。
1998年,村里的果园因为没人承包,成了一片荒山。那时,蔡志华经常到贵州等地去做木工活。一天,他听外地打工回来的朋友说,福建、广东等地种果园很赚钱,萌生了承包村集体那片果园的想法。虽家里没钱,家人亦极力反对,但蔡志华认定,只要够勤劳,土地也能“生金”。最后,他东拼西凑了1.2万元,和姑爷、幺爸一起,承包了果园山上100亩柑橘园,开启了创业之路。
始料未及,一年后,整个果园山的柑橘才卖了7000多元,根本不够三家人的生活开销。为了维持生活,姑爷和幺爸都出去打工了,蔡志华也到小煤矿背煤炭,一天能挣20元。
2000年9月30日,晚饭后,妻子说没衣服穿,明天是国庆节,想去镇上买件衬衣。一听说要花钱,蔡志华和妻子大吵了一架。晚上,躺在床上的蔡志华辗转反侧。这几年,自己没给妻子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妻子的要求并不过分啊。想到这里,蔡志华心软了。
一大早,蔡志华骑着那辆二手摩托车载着妻子刚刚进入场口,就被住在镇上的姑爷喊住了,说商量事情。一坐下来,见幺爸也在,大家都一脸严肃。
原来,他们认为,果园现在亏损,而大家要生活,与其拖着三家,不如把果园由开始的3.6万元,折价成2.1万元,承包给一个人。但大家都不愿意接手,商量的结果是:抓阄。当蔡志华妻子颤抖着手,打开纸团看到一个“有”字时,“哇”的一声大哭起来,然后向场口跑去。
场口外面有一条河,曾经有人想不开跳河自尽。怕妻子一时气急寻短见,蔡志华骑上摩托车赶紧追去。
“我们抓阄抓到了,就只有做了。”蔡志华说得没底气。
“姑爷和幺爸的账,我们也还不起啊!”妻子哭道。
按照商量的,哪家接手,要分4年把另外两家的钱还掉。
“慢慢还吧,天无绝人之路!”搂着哭泣的妻子,望着苍茫的大山,蔡志华内心翻江倒海。
要想富,先修路。从蘑菇岩到果园山,距离有三里多,都是山间泥泞路,化肥和农药靠背上去;果子成熟了,靠背出去。蔡志华决定修一条上山公路。
从2002年开始,只要果园里没事做,蔡志华就去修路。没有大型设备,就用錾子凿、用铁镐挖、用手抠,两年多时间里,硬是修出了一条2.5公里的上山机耕路。
2004年,果园需要资金,破釜沉舟的蔡志华干脆把山脚下的房子卖了,一家人吃住在山上。
荒山野岭,又没通电,晚上住着害怕,就花10块钱请来队上的光棍在旁边搭伴。女儿到山下上学要走6公里山路,早上蔡志华骑着摩托车送女儿上学,放学后她自己走回家。有几次,天黑了,忙过了的两口子才突然发现女儿还没回来,赶紧打起火把满山找,找到后,一家人哭着抱在一起。
但再苦,也要熬下去。
为了尽快掌握柑橘种植技术,蔡志华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点着煤油灯啃书本。几年时间里,他先后跑了长寿、江津、成都、简阳等地拜访柑橘种植户,求教嫁接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蔡志华的果园山终于迎来了丰收!
到2019年,除了在果园山办起了农家乐外,蔡志华种植柑橘面积达250亩,引进丑柑、春见、脐橙等十几个品种,年销售额已经超过百万。遇上周末或节假日,按照蔡志华的话说,秤都过不赢。他的果园不但解决了30多名群众的就业问题,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也开始种植柑橘,种植规模达到800余亩。
话说被李书记赶鸭子上架的那场创业分享会上,效果出奇的好。蔡志华自己讲得声泪俱下,现场的村民和党员干部都被他感动得稀里哗啦。
从此,命运之神,向蔡志华悄悄打开了另一扇门。
三
“老支书即将退休,你来当村支书,把绿水村的工作和经济搞起来。希望你慎重考虑。”不久,镇上组织委员王泳来到蔡志华家对他说。
几番纠结后,蔡志华最终答应了下来。
他上任后抓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成立合作社。小竹林合作社是在院坝会上决定下来的。
听说村里成立合作社,把樱花树下的那一片荒坡地开辟出来,套种南瓜,年底分红,不少村民立马就答应下来。
“那块坡地,我有十几分地,拿地入股。”有村民这样表态。
“我家经济条件差,先给500块,另一半分红后补上。”刚刚脱贫的张大明也举起手了。
就这样,一共开了十几个晚上的院坝会,终于敲定了具体细则,82户村民,共计投资78200元。
在果园山上,蔡志华一直套种南瓜,这两年,光卖南瓜,每年毛收入都在七八万元。对于南瓜移栽、管理、销售,蔡志华有一套完整的技术。“种南瓜,并不是要挣多少钱,是凝聚人心!”这是蔡志华心头打的小算盘。
蔡志华自从当了村支书,村民们一遇到矛盾纠纷就找他。其实,也不是多大的事,有的看见蔡志华走拢,就说:“算了,算了,蔡书记出面了,不和你争了。”有的村民呢,看见蔡书记来了,自觉理亏,一声不吭认怂。傅家两兄弟的矛盾,算是调解难度最大的。蔡志华两边劝导,并以舅子的名义(蔡妻与傅家弟弟同名),请两兄弟到自己的农家乐喝了一台酒,让这对亲兄弟化干戈为玉帛。
新官上任的蔡志华还没来得及烧出三把火,绿水村面貌就悄悄发生了变化。几场院坝会下来,村里没人吵架了,也不见打牌了,一有空,都在侍弄果园。大家的心齐了,多远看见蔡志华,都喊蔡书记。
这时候,蔡志华当村支书的信心,才真正上来了。
“我能有今天,离不开党委和政府的帮助。现在,我当选为支部书记,要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模范作用,为家乡作一点贡献,带动更多群众一起实现全面小康!”说这话时,蔡志华的声音变得激动起来。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mtbb/202106/t20210616_9398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