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重庆6月10日电 这里是一个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地方,这里是一个享有“鱼米之乡”、人文公平美誉的地方,这里是一个藏在重庆奉节大山深处的“天府之国”。在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开发相得益彰。这里,就是位于奉节县西部的公平镇。
全镇幅员面积133.9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为772米,渝巴公路穿镇而过,距奉节县城53公里,云阳县城78公里,是三峡库区的交通枢纽。近年来,公平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狠抓招商,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冲锋号。
擦亮城镇交通路 培育镇民烟火气
每到外出打工者归乡之时,公平镇的老大难也如期而至:车辆剧增、街道堵塞、原本宽阔的道路“寸步难行”。
解决好这个问题,也成了镇上大多数镇民的愿望。2020年,为了满足镇民的愿望,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个老大难,公平镇投入专项资金,新修了四个停车场,其中两个生态停车场、一个临时停车场,均免费面向镇民开放。
此外,公平镇还增设了7组摄像头,用于停车场的后续管理工作。至此,困扰公平镇多年的年关交通堵塞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道路更宽敞,日子更亮堂。
农贸市场是最具“烟火气”的地方,关系着千家万户的“菜篮子”,更是展现城市文明形象的一面“镜子”。为了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老旧农贸市场“旧貌换新颜”,满足了市民的日常购物需求,公平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原本的老市场污水溢流、摆放杂乱无章、来往的人无从下脚。为了改善农贸市场的经营现状,公平镇对市场进行了升级改造,并按散菜、水果、零担、粮油等类别,重新划行归市,使环境焕然一新,方便市民购物需求。提升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买菜也是一种享受。
多元发展产业路 带动农户增收
公平素有“鱼米之乡,人文公平”的美誉,而公平大米,一度成为公平镇的名片,但仅仅依靠一种产业是无法支撑起整个公平镇的发展的。转方式、夯基础、调结构……公平镇党委政府高质量培育多业支撑格局,因地制宜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公平镇严格按照“南水果北蔬菜大粮油”产业发展思路,打造以青正社区为中心的特色蔬菜小镇,在黄泥、浸塘、万民等村发展红椒、萝卜、甘蓝等特色蔬菜种植;完成红石、学堂、太山3000余亩脐橙、脆李等小水果提质增效和苗木补种,在太山流转土地新发展种植脆李900亩;分别成立蔬菜、小水果、养殖3个产业协会,帮助种养大户和龙头企业申报扶持贷款4000余万元;积极申报创建亿元村3个、千万元村9个,县级现代产业园4个,申报种粮大户5家,带动3000余户群众发展产业增收。
立足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的特色产业,推动公平镇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精准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大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
多措并举抓招商 走出乡村致富路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公平镇的交通并不发达,对于企业的生存来讲,公平镇这片土地,并不是那么的适合。但招商引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富民强镇的最重要途径,只有抓招商引资,才能快速增强经济实力,实现富民强镇目标。
不惧困难,迎难而上。公平镇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强镇富民,增强经济实力的重要举措来抓,持续不断引入优质企业,通过不懈的努力,公平镇引入的企业规模、质量均大幅度提高,不论是整体数量,还是单个企业的质量都有较大突破。
奉节县奇韵科技有限公司、奉节县缝盘针织品厂就业扶贫示范车间、腊肉加工厂……就是公平镇近年来把招商引资摆在工作首位得来的成果,企业引进来,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解决了公平镇上百余户人员就业问题。
优质企业“引进来”本地企业“走出去”。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公平镇一方面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另一方面助推本地企业开拓新市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公平镇的发展路径已经明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公平镇将始终坚持以“三农思想”为指导,将“五个振兴”落到实处,共同开创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局面。(刘政宁、蒋海涛、郑维)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mtbb/202106/t20210611_9390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