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

TOP

蒋丽英:对“田中秧”情有独钟的新型农民
2021-04-14 来源: 作者:

  43岁的全国劳动模范蒋丽英是重庆田中秧农产品股份合作社理事长。她于2009年返乡创业,目标就是做一个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有情怀的职业农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蒋丽英成立田中秧农产品股份合作社,并于2014年进入梁平区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创新形成全程“保姆式”托管服务方式,目前服务范围包括9个乡镇1万余户农民,累计服务面积5.5万余亩,累计服务收入1100万元,实现了政府、农民、服务组织“三满意”。

  全方位探索服务新模式

  结合地方实际,根据农民需求,蒋丽英探索实行“保姆式”托管方式,农户只需要缴纳服务费用,将农业生产环节的农事委托给服务组织,服务组织像“保姆”一样为服务对象提供全程服务。

  合作社最初在梁平区碧山镇、回龙镇开展服务工作时,针对农户长期不在家、不想流转出土地、收获稻谷自己食用的情况,探索为农户开展全程托管。农户向合作社缴纳每亩450元服务费用,合作社负责种子、机耕、育秧、插秧、统防、机收等全过程服务,承诺每亩产量不低于500公斤。

  经过宣传发动和示范推广,农户纷纷将自己的稻田托管给合作社。为让农民放心,合作社还向乡镇政府缴纳了风险保证金,并为被托管的稻田购买了水稻保险。

  合作社根据不同农户的不同需求,聚焦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划算的关键或薄弱环节,设计多种服务套餐,为农民提供价格高低不等的菜单式可选服务。

  梁平区属于丘陵地区,服务组织无法像北方地区那样大规模地应用大机械,也无法开展大面积的托管服务,上限普遍控制在全程托管3000亩左右,一般很难突破。合作社紧盯机插秧与统防统治这两项影响水稻规模化种植的瓶颈,自行投入资金研究水稻“飞播”技术,并成功实现市场化运用,大幅度节省了机插秧时间和劳动成本,在一个机插秧周期内(一般25天)可作业面积达6000亩以上。同时还购置了4台植保无人机参与统防统治,大大超过了传统的喷杆喷雾机作业速度,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效率。

  托管服务真正实现了“托管农户坐在家,一个电话钱到手”。合作社通过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改进服务手段、延伸服务链条,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难题,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加了农民收益,为新时期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探索了新路。

  全链条提供延伸服务

  合作社在农资采购过程中,根据服务地块的不同土壤、不同日照时服务的作业标准,组织人员进行作业;在稻谷收获时,推出烘干服务,农户可以选择自己晒干自家食用,也可以委托合作社烘干;在销售环节,推出寄存大米服务,农户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到附近大米加工厂取走折算后的大米,也可以直接由合作社将稻谷销售到加工厂,取走现金。

  农户在参加托管服务之前,均是按照手工插秧、传统育秧等作业方式,更有因为种粮效益较低,出现大面积撂荒。托管服务出现后,一些撂荒地开始恢复生产,并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机械化集约化水平和农业生产率显著提高。目前,合作社服务范围内的亩产量均超过600公斤,最高可达800余公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梁平区一些粮田因为留守老人无力耕种而被闲置,合作社推行的全程“保姆式”托管服务,实现了科学种田,解决“谁种地,怎么种,种什么”的实际问题。现在农户只需每亩土地投入托管费,就可以享受合作社提供的所有服务,除了平时做一下除草、管水等简单的田间管理工作,就可以放心当“甩手掌柜”,平均每亩土地还比之前增收500元。

  单纯依靠土地流转追求规模经营,其潜力是有限的。通过实施全程“保姆式”托管服务,农户在保持土地承包关系不变、不增加任何投入、不从事田间劳动的情况下,实现了由自己种地到监管种地的转变,创新了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丰富了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的实现形式。

  通过全产业链服务,合作社可为老百姓亩节本增效700元以上,额外增加了500多万元的产值和良好的服务口碑,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20个社会化服务经典案例之一,梁平水稻服务模式全国推广;合作社荣获部级示范社,蒋丽英个人先后获得“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重庆好人”“重庆市三八红旗手”“重庆市农村电商带头人”等荣誉。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mtbb/202104/t20210414_9165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