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转正了,工资涨了1500元。”4月2日,清明小长假前,冉景茂兴奋的声音从电话里传到母亲耳中。
远在江苏的冉景茂在微信上给母亲转了2000元,让母亲补贴家用。
然而就在两年前,冉景茂突发一场大病,差点让已脱贫的家庭再次陷入困境。这是怎么回事?
一场大病
近7万元治疗费用差点让整个家返贫
26岁的冉景茂老家在奉节县五马镇安静村15组,他还有两个妹妹。
2018年大专毕业后,冉景茂便来到江苏打工。由于学的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加上他吃苦耐劳,很受老板青睐,实习期工资就有6000多元。
2019年2月,冉景茂回家过年,让他没想到的是,离春节还有两天,他突然出现呕吐等症状,被家人送到奉节县人民医院。
经诊断,冉景茂消化道穿孔出血,后又出现失血性休克,随即被送到三峡中心医院抢救。
“病危通知书就接到3个,手术、输血、康复等共花了近7万元。”冉景茂的父亲冉述炉说,当时,他感觉天都要塌了,一边为儿子的性命担忧,一边为钱发愁。
难道又要返贫?冉述炉心里有些凉。
虽然医保报销了一部分费用,但仍要自付3万多元。冉述炉四处奔走,好不容易找亲朋好友借了2万元,才将医药费付清。
一项救助机制
自付比例不到10%让事情出现转机
出院回家后,村支书李维上了门。在了解到冉景茂的情况后,李维向五马镇卫生院作了详细反映。
“我们立即启动了健康扶贫专项救助机制。”奉节县五马镇卫生院有关负责人说,经过市县两级救助,最终,冉景茂只花了4000多元,不到治疗总费用的10%。
“要不是有救助,真不知怎么办。”事后,每谈及此事,冉述炉总是感激地说道。
健康扶贫专项救助机制,正是我市多重医疗保障体系的体现。据市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处长袁礼文介绍,重庆建立了“三保险”“两救助”“两基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扶贫济困医疗基金、健康扶贫医疗基金)的多重医疗保障体系,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20年12月底,贫困人口住院费用自付比例9.58%,重特大疾病、慢性病门诊费用自付比例12.24%,累计享受报销优惠政策190余万人次。
大病专项救治病种从早期的9种扩大到33种,累计大病专项救治7.16万人,重病兜底保障37.53万人,做到“应治尽治”。
一个健康扶贫工程
为贫困群众撑起一把健康保护伞
“小冉,一日三餐还是要按时吃,不要太劳累。”至今,冉景茂仍会接到五马镇卫生院家庭医生的随访电话。
这样的随访从2019年春节后就开始了,镇卫生院医生会定期上门为冉景茂做康复治疗。
“大妹如今也工作了,加上我的收入,家里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冉景茂对未来充满希望。
据了解,为实现精准救助,我市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48.5万在家且有签约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签约服务全覆盖,4类重点慢病患者签约服务管理累计16.33万人,做到“应签尽签”。
“健康扶贫工程无疑为贫困群众撑起了一把健康保护伞。”袁礼文说,重庆还对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和存在致贫返贫风险人员实行动态监测、跟踪预警,防止因疫因病影响脱贫或致贫返贫。
目前,贫困区县所有医保定点公立医院已实现“一站式”结算,设立贫困患者综合服务窗口1791个,实现贫困人口身份信息自动识别、医疗费用报销金额自动核定、贫困人口自付费用即时结算,全市累计156万人次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服务。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mtbb/202104/t20210408_9078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