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

TOP

璧山乡村“公开课”④|化学课:示范田有机肥换化肥
2021-04-06 来源: 作者:

  核心提示:

  因地制宜,是探索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璧山位于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先行区,既有工业基础,亦有广袤良田。对于乡村振兴这一必答题,璧山是如何解题的?让我们换个视角,以“公开课”的立意,多维度解读璧山人的田园生意经。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2日21时讯(记者 欧武夷 羊华 张馨月)俗话说:要想蔬菜长得好,化肥要能用得巧。可想要持续发展绿色农业,化肥农药的使用必须减少。

  近年来,重庆市璧山区积极落实市农业农村委关于化肥农药减量问题整改工作的决策部署,严格对标对表,全面完成了该区化肥农药问题整改工作。

  今(2)日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来到丁家街道,探寻璧山在农业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上好这堂化学“公开课”。

  村民不配合工作难开展

  儿菜是川渝两地大量栽种的地方特色蔬菜,璧山区作为重庆儿菜的主产区,儿菜种植区主要集中于丁家街道。由于产量大、质量高,“丁家儿菜”一度成为优质儿菜的代名词。

  廖光文是丁家街道农技中心一名技术人员,有着二十多年的农业种植经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见到廖光文时,他正在记录台账。

  化肥农药减量问题整改台账的记录,不仅可以明确整改目标、措施、责任、时限,还能随时记录更新,自查各项任务工作进度。

  表格上,一行行、一列列记录着村民每天的化肥使用量。“数量庞大,还有些村民不配合。”廖光文解释道,“有的村民文化程度不高,不知道怎么记,有的嫌麻烦不愿意。”

  “不懂文化不要我种地吗?”“不会记账我就不能干活吗?”?

  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台账记录工作难以开展。

  积极引导村民参与政策

  廖光文说,对于这类村民,要想带动他们,首先要建立感情,积极帮助其申报项目,尽力让他们享受国家政策。

  “大家享受到相关政策带来的红利,参与的积极性就高了,配合度也会大大提升。”廖光文说。

  家住丁家街道天灯村7组的村民毛家喜就是其中之一。“我没读过书,没什么文化,填报文件什么的都看不懂,组织免费帮助我,非常感动!”

  除了记录台账等常规工作,街道还组织了相关的培训,从种植、施肥再到病虫害防治,面面俱到。

  据了解,去年,璧山区共计召开化肥农药减量技术培训会、工作推进会9次,现场观摩会2次,累计培训576人次,发放化肥农药减量技术宣传资料13万余份。

  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

  在廖光文看来,晚上十点结束工作已经成为常态。

  村民老龄化严重、缺乏农技方面的专业人才,这些问题都困扰着他。“现在使用的药不一样了,除了常规工作,我们自身也要学习,工作强度大。”廖光文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对此,璧山区先后邀请西南大学、市农技总站、市农科院等专家实地调研、指导化肥农药减量技术50余次。经专家会商,以七塘镇、八塘镇、福禄镇等重点区域,蔬菜、柑橘等重点产业,30亩以上规模种植户为减量工作重心,筛选出了适合璧山推广应用的化肥农药减量技术10余项。

  璧山绿色农业发展智慧

  丁家街道只是璧山区发展绿色农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璧山区厚植“儒雅璧山.田园都市”的发展理念,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倾力打造重庆主城都市区的“迎客厅”。

  不仅发挥现代农业优势,培育壮大“农文旅、产加销”一体化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还依托璧北十万亩蔬菜、璧西十万亩水果、璧南十万亩苗木打造服务城市的“绿色菜园”、市民青睐的“四季果园”、独具特色的“城郊花园”,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璧山区农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由点及面,进一步反思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防治的重点难点环节,从源头性、制度性、系统性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努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推进农业生产环境不断好转。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mtbb/202104/t20210406_9069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