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如何接续努力促进乡村振兴,成为了市扶贫办主任刘贵忠近期的工作重点。3月23日,在国家乡村振兴局对接完工作,他乘坐早班飞机赶回重庆,马不停蹄地安排相关工作。 从扶贫到振兴,这是8年精准扶贫、5年脱贫攻坚以来,市扶贫办的第三个身份和角色。 第一个身份,是精准扶贫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为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战略指导思想,市扶贫办随之调整战略重心,瞄准贫困“病根”,制定出一项项有针对性的举措,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巨大飞跃。 在精准识别上,市扶贫办细化识别和退出政策标准,建立“八步两评议两公示一比对一公告”识别流程,扣好精准脱贫的“第一颗扣子”。 听起有些复杂?没关系,还有另一套简单又好记的口诀: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这是扶贫干部们在识别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 2014年底,我市精准识别出165.9万贫困群众,为精准施策奠定了基础。随后,我市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开展动态清零行动,全市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稳定实现,“三保障”问题全部落实到位。 第二个身份,是脱贫攻坚各方力量的统筹者、协调者。在精准扶贫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大扶贫格局。“实际上,从那时起,我们就不单是自己做扶贫开发工作,而是要组织、动员、协调更多的帮扶单位和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市扶贫办相关人士说,我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努力打造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自此,市扶贫办的角色悄然改变:过去是扶贫行动的直接实施者,现在更多的是做统筹和协调,“我们为其他行业部门提供精准的贫困信息,让他们的扶贫行动更有针对性。”该人士坦言,尤其是在行业扶贫中,由于关系着老百姓的住房、交通、医疗、教育等,更需要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担当、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在市扶贫办的组织推动下,从中央国家机关到东部发达省市,从18个市级帮扶集团到区县结对帮扶、万企帮万村等,我市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扶贫网络,助推全市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第三个身份,是乡村振兴的谋划者、探索者。国家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后,各地的扶贫办也将转为乡村振兴局,从那时起,市扶贫办的工作重心就开始转移。 “扶贫主要是解决贫困问题,范围是贫困地区,而乡村振兴范围扩大至整个农村,对象从贫困人口扩大到全部的乡村人口,这个转型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该人士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他们将平稳有序完成角色转变,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mtbb/202104/t20210401_905886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