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大垭乡大垭村唐家坝苗寨,依山势排列的稻田,焕发着勃勃的生机。63幢极具苗族建筑风格的房屋散落在山间,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绿树红花点缀其间。 69岁的村民李永发在屋檐下一边切着猪草,一边和重庆日报记者聊起了村里的变化。他说,以前村里的许多木房都年久失修,村道路也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每家每户的厕所、厨房、院子,村里都进行了统一改造,到处都干干净净。” “大垭村地处彭水西南角,东、南、西三面与贵州省务川、道真两县连界,西北与武隆隔芙蓉江相望,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大垭村党支部书记向国中介绍,几年前,全村405户1726人中,就有贫困户150户639人。“在工作中,我们总结了坚守初心、付出真心、拿出决心、增添信心的‘四心’工作法,不仅改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发展了产业,也激发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为了带领群众摆脱贫困、增收致富,改变村容村貌,大垭村村委会决定从改善基础设施入手。通过召开院坝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摸排群众需求,村委会根据实际情况梳理项目建设情况,做好调研工作,促进项目建设申报,完善村基础设施建设,做到了饮水安全保障率100%,通动力电覆盖率100%,村、组通畅率100%,通讯覆盖率100%,住房安全率100%。 在村委会的带领下,大垭村不仅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发展也是欣欣向荣,已发展高山蔬菜1000亩、经果林2000亩、中蜂1300群、中药材200亩。 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李永发将自己的田地全都种上了苞谷和稻谷,还承包一些邻居的田地,“光是苞谷和大米一年就能收近两万斤。”李永发和老伴还喂了十几头猪、几头肉牛,“村里帮我们把房子都搞好了,我们自己更要加油干,靠勤劳的双手过上好生活。” 大垭村四组村民邵瑞平曾因家里多人患病而家境贫穷。村委会了解到他有20多年的养牛经验,就鼓励他发展肉牛养殖,并为他争取了金融扶贫贷款惠民政策。通过肉牛养殖,邵瑞平一家实现了脱贫,“今年除了养好四十几头肉牛外,我还要种十几亩辣椒,养十几头猪。” 不仅如此,随着大垭村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的日益改善,村委会又帮助一些村民开起了苗家乐,让他们吃上了“旅游饭”。 如今,大垭村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14929元,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mtbb/202103/t20210329_904363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