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富民强边的各项政策和部署,举全区之力,做好新时代强边工作,推动我区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边陲小村——
“华丽转身”展新颜
“平日里,我主要负责阿里地区‘三区’人才选派工作,随着近年来国家对边疆民族地区建设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越来越多的人才到边疆工作,边疆发展得越来越好了。”自治区人大代表、阿里地区科技局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成海宏说。
甲岗村位于阿里地区日土县南部,距离县城79公里,从村庄往西走80公里可到达边贸点独木契列,是个典型的边境村庄。2014年,阿里地区统筹各方资金1亿余元,启动了甲岗边境小康村建设,实施92户民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全村群众从此告别土坯房,住进了通水通电通网络、面积上百平方米的“别墅式”新居,这个西藏西部最边陲的普通小村正以崭新的面貌走在小康路上。
“十三五”期间,阿里地区噶尔、普兰、日土、札达4个边境县15个边境乡镇的37个边境小康村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惠及边境群众5756户21205人,规划总投资24.89亿元。
“十三五”以来,我区着力提升边境群众生活水平,把项目资金更多向边境一线倾斜,把公共服务向边境地区延伸,巩固提升边境脱贫成果、尽快补齐边境民生短板。着力提升边疆地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区完成1836个村庄规划,建成225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8万公里,基本实现了乡镇、建制村通客车,建制村通邮率100%。水利设施日益完善,全区68个重点灌区与节水增效工程深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信息化设施日益完善,五年落实中央预算内信息化基础设施投资31.3亿元,“一网一云一中心”信息化架构体系基本建成,建制村通光纤率、4G信号覆盖率均达99%,从羌塘草原到边境村镇,现代通信飞入寻常百姓家。
偏远放牧点——
建起小康示范村
洛扎县,山南市最为偏远的一个县;拉郊乡杰罗布村,洛扎县最为偏远的一个村。尽管这里交通不便、条件艰苦,但却是边疆群众世代用心守卫的“精神高地”。
1995年,拉郊乡乡长古桑旦增动员家人来到杰罗布村,开始了放牧守边的生活。“那时候,这里大半年都是大雪封山,与外界没有任何联系。”古桑旦增的舅舅米久扎西回忆说。
为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确保边境地区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我区对边境地区行政村实行以住房改善、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富民产业、改善生态与人居环境为重要内容的小康村建设。
2016年,杰罗布村被纳入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两年后,杰罗布边境小康示范村建成。“柏油路通了,现在两三个小时就能到县城。”古桑旦增说,“如今的杰罗布村群众人均年收入超过1.6万元。”
“自从国家出台了各种惠民政策后,大家不仅住上了钢筋水泥新房,而且腰包也日渐“鼓”起来了,是党让我们过上了富裕幸福的好生活,我们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子子孙孙都要为国家守好边疆。”自治区政协委员、洛扎县次麦社区居委会原主任旺堆说。
旺堆的话,道出了我区边境村群众的心声,“十三五”以来,我区高标准建成604个边境小康村,206个边境地区产业项目全部开工。电影《我的喜马拉雅》激励更多群众守边护边,一批小康村像珍珠一样闪耀在祖国的边境线上。
边境群众——
康庄大道阔步行
在日喀则市吉隆县吉隆镇冲堆村下辖的达曼自然村,47户86名达曼人于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加入中国国籍。从此,达曼人成为“最年轻”的共和国公民,与中华儿女一起,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达曼村人现在的致富机会和渠道越来越多了。”冲堆村村委会副主任罗布次仁高兴地告诉记者,脱贫攻坚工作和“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助力村民掌握了一技之长,摆脱了“等靠要”思想,纷纷从事起民族手工业、劳务输出、边境贸易、林下资源采集销售、交通运输等。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十三五”以来,我区各口岸快速发展,吉隆国际边贸市场已建成竣工、中尼铁路可行性研究提上日程,“2019·中国西藏发展论坛”成功举办,南亚标准化(拉萨)研究中心挂牌成立,吉隆口岸扩大开放为国际性公路口岸。作为我区因地制宜重点发展的“七大产业”之一,边贸物流产业发展成果丰硕,城乡流通体系逐步完善,货运总量和周转量分别达4093万吨和157亿吨公里,19家大型全国性电商和物流快递企业陆续落户,冷链仓储面积11.3万平方米,全区进出口贸易额累计约230亿元。
站在新时达的潮头,全区上下将继续以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根本遵循,切实把区党委关于强边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落细、落地生根,持续推动我区强边工作迈上新台阶、不断筑牢国家安全屏障。(记者 温凯 达珍)
原文链接:http://nynct.xizang.gov.cn/xwzx/xzxw/202101/t20210125_189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