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乡村

TOP

深山里600年古村落 粤赣“盐上米下”古驿道
2020-01-02 来源: 作者:

  温良如玉,上善若水。深秋行走在城东镇玉水村,四周群山环绕,凉风拂面而来,稻穗摇曳着金黄的身姿。灰瓦白墙的古民居错落有致地镶嵌在村庄中,400年苍天古树、百年桂花树、古井、古驿道……在这个安静的小村庄里,一草一物都散发着古朴气息,犹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玉水村是个煤矿丰富的“资源村”,上世纪80年代,村民主要靠务农和在煤矿打工赚钱谋生。直到兴宁“8•7”矿难后,煤矿逐渐关停,玉水村民纷纷转型,放下挖煤铲,掌起了大勺,走向门槛较低、收入不低的厨师行业。

  今年67岁的郭达清,与厨结缘50载,1982年开起村里最早的饭店“桥头小店”,现在还是村里的“厨艺顾问”。“我们一家三代人都是厨师,父亲是村里早年的乡厨,常常承办村里的宴席。我呢,从17岁当学徒开始,当过乡厨、开过小饭店、做过酒店掌勺,这大半辈子都当厨师。我的两个儿子郭端和郭科也喜欢做厨,我手把手教,还让他们出外跟大师傅学,现在闯出了些名堂。”郭达清说,玉水村之所以能成为“厨师村”,靠的就是“传帮带”,除了自身家庭的影响,还与当年率先闯出去的名厨郭开扬有着很大关系。

  郭达清口中的郭开扬,就是“果木牛扒之父”。他研究发明出第一部果木烟熏烤炉,曾获得“中国中生代顶尖五十强厨师”等众多餐饮界奖项。回首1989年,郭开扬只身前往珠海,从饭堂厨师、餐厅学徒做起。那时在矿里上班每天工资只有3元,而郭开扬在大城市当厨师能挣好几倍的工钱。此后,他通过不断钻研和努力,厨艺越发精进,也收获了成功。

  一人先致富,不忘“传帮带”。“只要是玉水人,我都尽力帮。”郭开扬说,外出学厨艰辛,所以有老乡要帮忙,都要尽最大的努力帮。在郭开扬的牵引下,村里不少年轻人也走上了学厨的路,中国创艺菜领军人物郭科也是他的徒弟之一。

  “村里80%的厨师,都是当年通过扬叔介绍出去外面学厨的。”郭国青说,年轻人从学徒工当起,两三年后独当一面,自己也成了师傅。通过这样的“传帮带”,玉水村从事厨师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开始在全国各地的烹饪领域里崭露头角,也让玉水这个山旮旯成了“厨师村”。

  据了解,玉水村厨师资源丰富,200多人外出做厨师,年薪20万元以上的厨师逾百人,餐饮服务从业者人数超千人。目前,该村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客家菜师傅”工程的号召,正筹备建设玉水厨乡烹饪协会、客家菜师傅培训基地和客家菜传承创新工作室等,着力打造“厨乡玉水”品牌,助推乡村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