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实干苦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2015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出铿锵有力的号令。
由此,雪域高原响起了脱贫攻坚的冲锋号。
5年来,林芝市委、市政府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紧扣“精准”谋篇布局,搞调研、理思路、定措施、抓落实,用“绣花”功夫在“雪域江南”书写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崭新历史篇章。
截至2020年10月,林芝市累计减贫6958户23893人,贫困人口全部动态清零、7个县区全部如期实现脱贫摘帽、490个贫困村居全部退出,绝对贫困基本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有效解决,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
一条条平坦的硬化道路、一座座整齐排列的新修房屋、一片片绿意盎然的特色林果、一个个落地生根的富民产业……目之所及,一幅幅美丽画卷映入眼帘,一张张朴实笑脸竞相绽放。
加大投入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察瓦龙,藏语意为“干热的地方”。以前,这里没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公路,通往外界的只有一条条紧临怒江、紧靠悬崖的骡马驿道和横跨在怒江的溜索,一切物资全靠人背马驮。交通靠走,通讯靠吼。群众生产方式单一,增收渠道狭窄,是那里的真实写照。
今年43岁的次仁扎巴祖辈都生活在察瓦龙乡处尼村。他7岁时第一次通过溜索外出,到察隅县城购买生活物资。“每次往返都是生死险途,峭壁处仅容一人通行。”次仁扎巴说,他曾亲眼看见一位同伴因简易溜索断裂而跌入湍急的河流。
如今,在国家惠民政策的帮扶下,处尼村通过农牧业科学种植养殖、林下资源采集、劳动力转移就业等途径,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增幅保持在16%以上,每户存款总额在10万元以上,货车、汽车等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过去,一年到头都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很多生活物资都很紧缺。”次仁扎巴感慨地说,“如今,交通发达了,网络也通了,今年的‘双十一’,我在网上买了不少东西。”
处尼村村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离不开交通条件的改善。2016年,格日片区“村村通”公路和怒江处尼桥开建,短短12.5公里的格日村至处尼村公路,总投资达到2894万余元。如今,怒江处尼桥通车,道路通行能力显著提升,当地群众彻底告别了坐溜索、走吊桥的历史。
路通了,村民的思想观念也更活了。近年来,处尼村“两委”班子成员与西藏农牧学院驻村工作队提出“补短板、促发展”思路,成立了察瓦龙乡怒江特色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仙人掌果酒和山野核桃炼油打入市场,普尼组天然高山牧场牛羊马等家畜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不久前,处尼村与成都有关公司签订代销协议,逐步扩大突尼斯软籽石榴种植规模,形成产业。
林芝市扶贫办党组书记、副主任闫新航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农村饮水安全人口普及率保持在100%、通电率100%、乡镇移动信号覆盖率100%、光缆传输覆盖率96%、行政村网络覆盖率100%,邮政普遍服务实现全覆盖。
脱贫攻坚 产业先行
“养猪场的效益直接影响着包括我们家在内的19户村民生活,但是我有信心带领他们致富奔小康。”林芝市察隅县下察隅镇京都村藏香猪产业致富带头人阿胖指着养猪场自信满满地说。
阿胖作为致富带头人,同时也是京都村村委会主任,虽然自己办起了养猪场,但是他牢记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他的养猪场采用“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雇佣贫困户务工,还传授养猪技术,让贫困户按股分红。据统计,他的养猪场可带动京都村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5000元。
林芝市副市长徐龙海介绍,近年来,围绕“一带四基地”产业布局,按照“多县一品、产业联动”的发展思路,林芝市积极引导企业及合作社进行连片种植和适度规模养殖,逐步形成以工布江达、米林、波密、巴宜等县(区)为主的藏猪产业基地;以波密、察隅、墨脱等县为主的茶产业基地;巴宜、米林、波密、察隅等县(区)为主的林果种植基地;以米林县为主的藏药材种植基地;以巴宜区为主的蔬菜种植基地。截至目前,林芝市累计种植林果面积达27.68万亩,茶叶种植面积4.6万亩,设施蔬菜种植面积0.9万亩,藏药材累计种植面积1.47万亩,藏猪养殖规模达23万头。
在扩大种植养殖规模的同时,林芝市坚持通过优惠政策扶持本地企业,招商引资引进龙头企业、市场机制催生龙头企业、技术改造提升龙头企业,积极引导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升产业组织化发展水平。
林芝市始终坚持实施品牌战略,全面提高农畜产品档次和市场占有率。以“林芝藏香猪”地理保护产品标志为公共品牌,积极打造“黑珍猪”“藏好”“东元”等10个子品牌,研发藏猪肉及其产品60余种。打造茶叶品牌与商标4个,包含10个大系列29个产品,林芝市被确定为全区首个出口农产品(茶叶、苹果)质量安全示范区,墨脱红茶、绿茶在四川国际茶博会上双双荣获金奖。
特色产业的创新融合发展和持续做大做强,有力带动了当地农牧民增收。2019年,林芝市特色产业辐射带动1万余户4万余人,促进项目区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特别是通过茶园建设、茶青采摘等带动9388名群众增收3051万元,年人均增收3249元。
环境宜民 提升幸福指数
“美丽西巴是我的家,生态环保政策好呀,保护动物人人要……”伴着欢快的音乐,村民唱着自己创作的环保歌曲。每年藏历六月十五日,波密县多吉乡西巴村村民都要在卓玛山下举行传统的斗熊节,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
几年前,由于乱砍滥伐等原因,西巴村附近山上的树木大幅减少,一刮风,村里就灰蒙蒙一片。为了改变现状,乡政府和西巴村“两委”班子召开会议,讨论并制订解决方案。“首先是禁止村民乱砍滥伐,由护林员每天不定时巡查;其次是规范垃圾倾倒,每天安排村民轮流打扫村内卫生;积极鼓励村民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该村党支部书记向记者介绍说。
随着乡村环境治理的不断深入开展,曾经的贫困村,如今已成为多吉乡农村环境治理的标杆。63岁的村民次仁说:“如今党的扶贫政策好,我们要靠双手富起来,让村里的环境美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林芝市坚持生态立市、生态富市、生态惠民的基本思路,把绿色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五年来,林芝市累计植树造林36万亩,治理沙化45万亩,森林抚育18万亩,建设经济苗木良种基地1万余亩,完成生态安全屏障建设项目70个,落实国家投资2.6亿元。累计投入生态环保专项资金9.95亿元。
林芝市6个县(区)、44个乡镇、395个行政村完成自治区级生态创建,创建率达80%以上。林芝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主要江河湖泊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森林覆盖率达53.6%,高出全国近32个百分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林芝市一如既往立足长远,着眼当前,每年办好一批实事、干成几件大事。真真切切的幸福感浸润百姓心田,让奋力改变生活面貌的群众,日子越过越有滋味,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原文链接:http://nynct.xizang.gov.cn/xwzx/xzxw/202012/t20201203_183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