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乡村

TOP

曾经令不少小区头疼的“垃圾死角”,如今一个个变身“社区花园” 花园绿地怎么建,居民自己说了算
2021-12-22 来源: 作者:

  

  新月第一居民区的“心怡乐园”。栗思 摄

  本报记者 栗思

  “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公园、绿地建设的大力推进,让申城市民更多地感受到在“天然氧吧”生活的乐趣。小区、街角的一片片绿地上,络绎不绝的身影显示,“亲近自然”成为一种时尚。同时,市民们对家门口的绿化品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长期以来,在老旧小区,社区绿地脏乱差已成为基层治理的顽疾。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通过人民建议大征集,探索出一条新路径——参与式社区营造,即让社区居民成为社区规划主体,改善辖区内社区花园绿化品质。“花园绿地怎么建,居民自己说了算。”这一方法有效减少社区矛盾,使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大大提高。历经多年探索,参与式规划的理念逐渐渗透进东明路街道居民的生活。今年10月下旬,随着“花开东明,缤纷社区”首届东明路街道社区花园节开幕,居民参与规划的热情又一次被点燃。

  人民建议催生“规划小队”

  种菜、赏花、游乐、休息……在新月第一居民区,这个200平方米的“心怡乐园”凭借自身的“颜值”与“实力”,成为周边居民眼中的“网红打卡点”。

  “心怡乐园”位于小区11号楼与8号楼之间。远远看去,植被郁郁葱葱、长势茂盛,外圈的木质栅栏几近被掩盖。一进乐园,“自然观察区”不同种类、颜色的花高低错落,颇具层次感。道路东侧是儿童游乐区,滑梯、沙坑等一应俱全。而最为独特的,还数乐园深处的“科普种植区”。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指着一米种植池内的一种植物,同行的社区工作者给记者出了道考题。记者正疑惑,一旁的志愿者给出答案:“生姜。”原来,种植池内的蔬果都由种花种菜经验丰富的居民亲自操刀。为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志愿者们放弃使用传统的肥料,跑到周边去搜寻果渣等进行养护。而这方小小的天地也是小朋友增加知识和动手能力的乐土。“志愿者会定期组织儿童种植花卉、蔬果,等蔬果成熟后,他们还会将蔬果送到小区孤老家中。”既能让儿童体会到种植和丰收的喜悦,又能让孤老感受到来自社区的关心和温暖,一举两得。

  三年前,这片归属于“公共绿化”的土地由于物业管理水平不高,还是黄土见天的模样。之所以能实现华丽转变,跟居民董莲婷的建议分不开。2019年,为改善小区绿化条件,业委会准备出资将该片区域改为亲子种植园。就在整修施工时,董莲婷恰好经过,看到施工手法简单粗糙,种植区就是几条沟壑,毫无设计和布局。“这样的改造跟以前有什么区别?”曾学过些社区花园设计基础知识的董莲婷立马同街道、居委、业委会商量,重新设计方案,还申请到一笔经费。

  拥有多个功能分区的“心怡乐园”就这样出炉了。为了避免建好的花园再次沦为“卫生死角”,管理的主动权也被交到居民手中。居民制定公约,还组成30人的志愿者队伍轮流排班,定期打扫花园。自此,东明路街道第一支参与式社区规划小队初具雏形。

  5个人带出百人“护绿队”

  如果说,董莲婷的提议改变了社区花园的设计理念,是居民参与社区花园建造的开端,那么凌十二居民区这群爷叔则主体参与了社区花园建造的全过程。

  假山、宝塔、小桥、流水、水车……花草交错起伏,雾气在水面弥散,再加上假山上的《西游记》人物摆件,这个以“腾飞中国梦”为主题的社区花园可谓“仙气十足”。而这正是“彩之韵”团队5位爷叔的手笔。

  5位爷叔均已60多岁,退休后在家养些花草,修身养性。其中,被团队成员视为“总设计师”的戴军诚还有个特殊的爱好:外出旅游。每当他被景区那些设计巧妙的景观吸引时,就想着怎么把这样的美景挪到小区里。今年,小区开展雨污水管道改造,有一片公共绿地因工程遭到破坏,他们便合计利用现有材料将其改造成一处社区花园。画设计图、搬石块、接电接水,团队成员亲力亲为,历时一个多月,完成了这一景观的设计改造。

  凌十二居民区是有近30年历史的动迁小区,几年前小区内部绿地面积少,闲置空地私搭乱建现象普遍。当时,刚退休的戴军诚认识了团队里的其他几个人,有人会刷油漆,有人会做木工……一个5人团队就此形成,在小区里改造一点微景观。2018年前后,东明路街道利用自治金项目,在特定区域开展绿化微更新,让居民参与到社区绿化环境建设中,这支名为“彩之韵”的爷叔团队立即报名。如今,“彩之韵”护绿队扩充至100多人,在公共绿化带打造了10多个各具特色的微景观社区花园。

  引导居民参与社区营造的脚步不止于此。认识到居民的智慧与潜力后,东明路街道又着力打造多样化、协同化、专业化的社区规划师队伍,联合同济大学在街道挂牌成立社区花园与社区营造实验中心实训基地,设计定制版“参与式社区规划”系列课程,全面提升街道干部、本土规划师和普通居民的规划能力水平,让社区花园的建设更加专业化。

  社区治理充分让居民参与

  东明路街道与同济大学以及“四叶草堂”团队联合开展的首届社区花园节,是社区花园建设的又一次新探索。活动通过设计竞赛、花园建设、导赏游览和学术交流等方式,向更多人传达参与式规划的理念。

  位于三林苑西门的“西西花园”,是竞赛中较早完成的参赛作品,由中国地质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联合设计营造,从几乎没有绿化的泥泞土堆到拥有彩绘、花卉、秋千的小小乐园,周边居民对此赞不绝口。张浩斌是中国地质大学研二的学生,为了比赛,他提前半个月到上海开展设计。这次活动让他印象深刻:“你要设计成什么样、怎么做,要跟居民充分沟通。”还没到上海前,他就与小区居民对接,从方案设计到后期建造,几乎每一步都是参赛者和居民共同完成的。

  据他介绍,参赛者需要在规定点位开展花园设计,而这些点位就分布在三林苑、翠竹苑、永泰花苑、新月一、凌兆第四、凌兆第五居民区,共约40个。参与社区竞赛的学生们必须在花园营造过程中与当地居民合作共建,共同完成设计作品营建活动。换句话说,居民作为参与式社区规划的主体,在本次花园节中成为主要角色。

  东明路街道社区花园节首席策展人——同济大学社区花园与社区营造实验中心主任刘悦来认为,社区营造是克服社区公共性困境、实现社区治理创新的新路径。这种营造需要全民参与,尊重居民的主体性。在社区花园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项目最初的组织方可发挥的作用有限,可持续的关键是社区居民参与共创和共治。“社区花园节作为全国首届街道层面的社区花园展,能向更多人传达参与式规划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对此,东明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沈春雷深有感触。他说,社区治理只有充分调动广大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吸收人民建议中的智慧,让居民成为美好家园的建设者、社区治理的行动者、治理效果的评判者,才能使社区工作生机勃勃、有声有色。接下来,街道将继续深化探索参与式社区规划工作,坚持全过程参与、全年龄段参与、全领域参与,不断开创社区治理新境界。


原文链接:http://nyncw.sh.gov.cn/mtbd/20211207/9afe51ab54c04168b3b7c0731b0ae03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