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TOP

特色产业链上锻砺乡村“精兵”
2021-12-22 来源: 作者:

  随着“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人才供求矛盾将更加凸显。

  近年来,西林县发展壮大以沙糖桔为主的柑橘产业,推进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围绕产业链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锻砺乡村振兴“精兵强将”。目前,全县培育乡村人才1188人,由乡村人才创办和领办的农业核心示范园、合作社、种养基地489个,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A “土专家”培育品牌

  2000年以前,西林一直以种植水稻为主,由于经济效益不高,许多人外出打工,大片良田闲置。“不能坐拥10万亩水田而过穷日子!”2001年,西林县委、县政府从广东省四会市引进沙糖桔,在那劳、八达两个乡镇试种并获得成功,果皮薄、甜度高、卖相好的沙糖桔开始在全县推广种植。

  沙糖桔推广之初,该县多数农民认为种果不能当饭吃,种植积极性不高。当地政府推出免费发放果苗、提供种植补助、给予技术支持等系列优惠政策,引导群众转变种植观念。古障镇央达村69户农户在党员带动下,在自家撂荒地种下了2500亩沙糖桔。看到身边带头种植沙糖桔的果农获得可观收入,县里越来越多的农民打消顾虑,纷纷加入种植队伍。

  随着沙糖桔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西林联合高校、企业、科研机构成立技术服务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和理论讲解,培育一批技能水平高、带富效果好的“土专家”。央达村党员陆志标是西林第一批种植沙糖桔的果农,以前只会种稻谷和玉米,经过农技专家的指导,他不断学习和实践,成为当地沙糖桔“土专家”,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果农管护果树。

  有了乡土人才的支撑,该县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严格按照高产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打造48个沙糖桔产业示范园,推动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2012年,西林沙糖桔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目前,全县以沙糖桔为主的柑橘类水果种植面积20.3万亩,投产面积15.34万亩,年产量约28万吨。

  B “经纪人”开拓市场

  11月下旬,西林沙糖桔统一上市。连日来,在古障镇央革村的就业帮扶车间,清洗、分级、包装好的新鲜沙糖桔装上一辆辆大货车,销往北京、山东、辽宁等地。“沙糖桔上市半个月,我们共发货3000多吨,价值2500多万元。”车间负责人刘建军说。

  刘建军是古障镇周洞村村民,为改变家庭贫穷面貌,他早早外出创业并积累了一定的财富。2014年,家乡遇上恶劣天气,发生“果贱伤农”事件,他萌生了返乡助农卖果的想法。“刚开始,我一头跑果园,一头跑市场,在外地积累了一些客户资源。”刘建军回忆,有一次,他仅用半个月时间,就联系客商收购800多吨沙糖桔,这更坚定了自己在家乡创业的信心。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刘建军成立果业开发公司,组建生产经营团队,创办就业帮扶车间,快速配对买家和卖家信息,专门收购和销售沙糖桔,当起农村经纪人。水果市场交易日益活跃,和刘建军一样的农村经纪人越来越多,该县整合资源开办培训班,提高经纪人的经营管理、市场开拓、市场应变等能力,维护良好市场经营秩序。

  制约沙糖桔“走出去”的一个关键原因,是缺乏采后处理技术。西林出台系列政策,解决用地难、融资难等问题,吸引人才返乡创业,鼓励支持农村经纪人建设清洗、分级、包装生产线和水果保鲜仓储库,组建团队为果农提供技术、代销、水果配送等服务,推动沙糖桔“走出去”。如今,全县为柑橘产业提供产供销“一站式”服务的就业帮扶车间有24个,覆盖全县8个乡镇的水果生产基地。

  C “农创客”创新创业

  “想要买沙糖桔、贡柑、甜橙,可以扫二维码下单,礼盒是我们自制的,包装好后负责送到家门口。”12月12日,在西林县那劳宫保果场,水果种植大户查兰凤一边拿着宣传单向游客推介,一边操作手机接单。今年,她的果园产量约40吨,75%通过电商渠道销售。

  自西林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以来,该县设置了8个乡镇级服务站点和65个村级服务站点,探索“电商+产业”发展模式,构建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体系。电商销售的农产品需要包装,该县引导种植大户、农村经纪人和企业合作,策划、设计、生产精美的宣传单和包装礼盒,延伸农业产业链。

  政府搭台,创客唱戏。为鼓励和引导更多有志青年大学生投身现代农业,该县依托党员创业示范基地、集体经济创业园、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培育“农创客”,围绕本土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动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

  在普合苗族乡新丰村,“农创客”熊章乐带领村民依托沙糖桔、食用菌、芒果等产业基地,建设民宿、农家乐、垂钓基地等设施,推出观光、采摘、亲子等休闲旅游路线,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该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农海介绍,当地“农创客”利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将历史、民俗、旅游等元素融入休闲农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乡村产业赋予新动能。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cyfp/t1096424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