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TOP

巴某村蝶变记
2021-12-22 来源: 作者:

  仲冬时节的巴某村,依然草木苍翠,生机盎然。每到周末,城里来村里休闲度假的人络绎不绝。

  “巴某的喜人变化,是党和政府带领村民脱贫攻坚结出的硕果。”巴某村党支部书记黄大鹏说。

  隐藏于百色市田阳区大石山区的巴某村,山环水绕,俨然世外桃源,但由于山多地少,基础设施薄弱,缺乏产业支撑,曾是田阳区29个深度贫困村之一。

  2018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的帮扶下,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等部门的支持下,巴某村利用生态优势开发乡村旅游,发展特色种养产业,村里面貌焕然一新,获得了“生态宜居红旗村”“产业兴旺红旗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众多荣誉,成为全国旅游扶贫先进典型案例。

  

  游客在巴某村骑行乐游。

  1 让山村变风景

  巴某村脱贫致富的第一步,是通过实施环境治理、风貌改造、配套设施建设三大提升工程,打造山清、水净、村美的宜居乡村。

  开展环境治理。树立“海绵乡村”理念,大力实施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开展湖池清淤,修复生态系统,种植水生植物,进一步净化水体、改善水质。修复湖坝和驳岸,修建沿湖步道及栈桥,打造环湖景观,构造优美的水域和陆域生态体系,为人们提供了亲水乐水的好去处。

  进行风貌改造。秉持“微改造”理念,将80多栋裸露红砖的民房改造成青瓦白墙,把房前屋后的空地变成微菜园、小绿地,在旧房子的基础上兴建了村史馆。完成景墙、休闲小广场等景观打造,在道路两旁栽植风景树,安装太阳能路灯,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秀丽风光。

  完善配套设施。加强乡村道路、养殖基地道路和环屯路网建设,提高交通“可进入性”。修建登山栈道、观景平台、烧烤长廊、游客服务中心、农家特色商品一条街等,全村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提升。

  “三大提升工程的实施,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以自治区文旅厅为例,2018年以来共安排专项旅游扶贫资金1353万元用于巴某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田阳区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局长任珠说。

  经过精心打造,一个山水田园、梦境家园呈现在世人面前。“以前村子脏乱差,人人都想往外跑,现在出去的人都想回来了,因为村里比城里更漂亮。”村民黄秀英的话有掩饰不住的自豪。

  

  巴某村民宿外景。

  2 让风景变产业

  巴某村脱贫致富的第二步,是在村庄颜值提升的基础上,通过建设“桃李园”景观和民宿度假区来开发“春赏花”“夏避暑”旅游新业态,打造乡村发展新动能。

  在旅游、农业等部门的扶持下,巴某村积极发展观光农业。2018年底,巴某村初步建成500亩桃李基地,种下1.3万棵桃树和5000棵李树,树下间种油菜花。

  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一到春季,基地内的桃李和油菜争相开放,美图和短视频刷爆微信朋友圈,成为游客踏春赏景的“网红打卡地”。

  “今年春天的油菜花和桃李花季人气很旺,总计有3万多游客前来村里观赏游玩。”黄大鹏说。

  扶贫工作队发现,巴某村纬度低、海拔高、气候温凉,年平均气温18.6℃,是天然的避暑之地,且属于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区域,适合养生度假。“经过反复论证,我们提出了将巴某打造成‘凉泉度假村’的发展定位。”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派驻巴某村第一书记罗能峰说。

  巴某村采取“村民自愿申请,合作社审核,旅游部门建设,专业团队经营,年底保底分红”的模式,引导村民把民居改造成民宿,第一期共建成9栋39间民宿。

  在文旅部门的支持下,2019广西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介活动在巴某村举办,打响了“凉泉度假村”的品牌,吸引了一拨又一拨游客前来休闲度假。

  “民宿开业至今,已接待南宁、广州等区内外游客40批次。”任珠说,巴某村今年预计旅游接待人数16万人次,同比增长23%。

  

  巴某村。

  3 让产业变钱途

  巴某村脱贫致富的第三步,是以旅游产业作为新动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同时带动特色种植和生态养殖协同发展。

  民宿火了,村民增收。村民组建合作社,将民宿租给田阳恒茂旅游开发公司经营,并签订合作协议,规定合作社每年保底收益20万元,年底分红每户每年民宿收入不低于1.2万元。

  “2021年民宿经营虽然受到疫情冲击,但不影响村民的保底收入。以村民黄秀荣、黄大气为例,今年通过合作经营民宿,他们的收入分别达2万元。”田阳恒茂旅游开发公司负责人陆莉莉说。

  在特色种植上,巴某村油茶、蜜柚、柑橘、桃李等特色种植基地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村民谭志伟种植李树2亩左右,每年收入3万余元。

  在生态养殖上,巴某村还与周边20个贫困村抱团成立联富养殖有限公司,依托华润供港基地,建设巴某村适度养殖区,每年可获得集体经济收入7.5万元。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带动特色种植和生态养殖比翼齐飞。一家媒体直播平台到巴某村专场推介本村秀美风光及农特产品,线上关注达43万人。如今,巴某村的五色糯米、黑色粽、红薯、芋头、玉米酒、巴某鸭等农副产品声名鹊起,深受游客和消费者青睐。

  越来越多群众享受到旅游发展红利。“现在,我们都不用外出打工了。仅卖五色糯米,每月收入就可增加2000元左右。”村民覃美兰说。

  在乡村振兴号鼓声中,巴某村迈出铿锵有力的步伐。“我们将进一步发挥乡村旅游的作用,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发展,奏响巴某乡村振兴新乐章。”百色市田阳区委书记黄国哲说。

  (图片由百色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供)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xxny/t1097204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