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和“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总体部署,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起草了《宿州市现代畜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经12月9日局组办公会议研究,现将《宿州市现代畜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予以公示。公示期从2021年12月9日至13日)。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向市农业农村局反映。
联系电话:0557-3920564
邮箱:susysusy123@163.com
附件: 《宿州市现代畜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宿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12月9日
附件:
宿州市现代畜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宿州市农业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提升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和“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总体部署,结合我市畜牧生产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 十三五”以来,宿州市畜牧业紧紧围绕“优供给、强安全、保生态”的目标,着力“稳生猪、治污染、调结构”,持续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稳定生猪生产的同时,加快发展家禽、牛羊等生产,促进畜牧业绿色转型升级。实现了畜牧业养殖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全市畜牧产业实现总量上升、质量提升,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2020年全市肉蛋奶产量83.3万吨,比2015年增长1.46%。畜牧业总产值192.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1.7%,比2015年增长11.9%。
(二)畜禽品种结构持续优化
十三五期间,家禽和草食畜禽发展迅速,牛羊饲养比重由44.6%增加到48.8%。牛羊肉产量比重由13.4%提高到13.8%,禽肉产量比重由14.4%提高到30.5%,猪肉产量比重由69.6%下降到55.5%。
(三)规模养殖迅速发展
“十三五”以来,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不断加快畜牧业提质增效。1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场数量由11个增加到26个,年出栏由20.7万头增加到78万头,分别增加了136.4%和276.8%。5万只以上的蛋鸡养殖场数量由9个增加到27个,存栏量由87.7万只增加到295.3万只,分别增加了200%和236.7%。10万只以上的肉鸡养殖场数量由15个增加到24个,年出栏由251万只增加到1016万只,分别增加了60%和304.8%。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深入推进,截止2020年,全市共创建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4家、省级37家,市级103家。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77%,较2015年提高8个百分点。
(四)疫病防控能力显著提升
全市动物防疫体系疫病防治能力不断提高,疫情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是健全以政府为主体的动物防疫体系,把动物防疫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二是持续推进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三是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确保动物防疫工作落实到位。四是通过县及乡镇兽医站动物防疫体系项目的实施,加强了疫病监测和防控网络建设,动物防疫基础设施硬件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五是进一步建立完善市、县级兽医实验室,提高动物疫病监测能力。
(五)绿色循环发展不断推进
2020年,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均高于全省和全国水平。加大低成本畜禽粪便发酵处理生产有机肥技术推广力度,形成了地方特色处理模式。
(六)科技兴牧步伐加快
“十三五”期间,我市各级畜牧部门加大对畜禽养殖技术推广力度,根据生产实际,先后推广普及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畜禽场异味除臭技术、全株玉米青贮利用技术、非洲猪瘟综合防控技术等节能增效生态养殖技术。行业研究成果先后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1次,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次,省级科技成果3项。
二、“十四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面临的挑战
1.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随着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畜禽养殖用地问题日益突出,畜禽养殖污染现象时有发生,种养结合不紧密现象仍需改善,生态环保压力仍较大。
2.产业化水平不高。我市畜牧业各环节延链强链不足,产业融合不够,品牌建设不强等问题仍比较突出。
3.产业发展优质要素缺乏。养殖企业主体仍主要是农民,融资能力不足,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抗自然风险能力较弱,产业基础依然薄弱。亟需适用畜牧科技和管理人才、金融资本、先进经营制度和理念的输入和培育。
4.产业安全风险严峻。基层防疫体系队伍有待加强,活畜禽长途调运疫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养殖环节违规使用抗生素等违法行为仍有发生,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二)面临的机遇
1.政策环境更加优越。为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国家和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政策。省委、省政府出台加快皖北地区发展的系列政策,为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2.区位优势更加彰显。我市埇桥区、灵璧县、泗县、萧县都是全国畜牧大县,随着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步伐日渐加快,这必将拉动畜禽产品消费,市场空间扩大,给我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3.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以提升全产业链附加值为突破口,从强化基础设施、调优品种结构、提升产品品质、做大做强品牌等方面重点发力,建设面向长三角地区、辐射全国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综合分析,未来五年仍是宿州畜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具备快速发展的内外环境和有利条件。
三、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稳生产、优结构、提品质、促融合、增效益”的思路,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稳定生猪、扩充家禽、牛羊增量、特色做优、品牌做强、产业做大”为主线,紧扣规模养殖绿色发展、粪污资源化利用、疫病防控能力提升、销售流通模式变革、畜产品公用品牌创建等环节,着力构建现代畜牧业“3+2”体系,即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与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促进全市现代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制约畜牧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找准破解路径,精准发力,解决重大动物疫病传播风险大、中小规模养殖场生产经营不规范、粪污污染治理任务重、产品附加值不高等突出问题,促进畜产品提质增效。
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引领畜禽生产结构调整,以新的消费催生新的生产,用“大众化保供应,中高端提品质”的市场逻辑指导生产,坚守“生态、优质、安全、营养、健康”的本质特征,走“精细、特色、高效”的发展之路。
坚持绿色发展。突出绿色生态、品质优先导向,普及清洁养殖工艺,加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动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地定养、以养促种、种养结合,建立与资源、生态条件相协调,适应市场需求的畜牧产业结构,促进生产、生态协调发展。
坚持生猪优先。立足当前稳产保供,着眼长远转型升级,加快落实支持生猪生产发展的硬措施要求,构建现代养殖、疫病防控、屠宰加工、市场流通、监管服务体系,率先实现生猪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全产业链统筹。统筹畜禽“种、养、加、销”全产业链布局,加快构建首尾相连、上下相依、集约集聚的产业生态循环发展体系,全面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5年,构建起畜牧业区域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养殖结构更加优化、良繁体系更加完善、产品质量更加安全、区域品牌更加响亮的生产加工经营体系,畜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
——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巩固提升猪牛羊鸡鸭五大优势产业,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禽。到2025年,全市畜禽良种率达到93%以上,其中规模养殖生猪良种率达到98%以上。全市肉蛋奶总产量达到90万吨以上,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80%以上。
——绿色发展机制健全完善。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循环畜牧业,构建以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为关键节点的畜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到2025年,畜牧业区域布局与主体功能区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粮经饲统筹的绿色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100%配套建成污染防治设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生产加工链条提质增效。积极推进畜产品加工储运、兽药、饲料、生物科技、动物诊疗、废弃物综合利用、畜牧业装备制造等关联产业发展,丰富畜牧旅游业、电子商务、互联网+等新业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到2025年,全市畜产品加工产值与畜禽养殖产值比率达到2:1。
——安全生产基础更加牢固。强化畜产品供给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行业生产安全,加强畜牧生产执法监管,夯实绿色发展基础,主要畜产品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重大行业安全生产事故。
四、主要任务
(一)优化调整区域布局,构建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
按照“种养结合、畜地平衡”的原则,统筹考虑环境承载能力、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和污染治理,合理规划畜禽养殖品种、规模和养殖总量。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畜禽主产区的产能优势,支持牧原、温氏、天邦、正邦、双胞胎等生猪养殖重点企业,培育打造“30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贯彻实施《推进肉牛肉羊生产发展五年行动方案》,在埇桥区、泗县、灵璧县建设“优势肉牛养殖基地”,在砀山县、灵璧县、萧县建设“优势肉羊养殖基地”;在萧县建设生产屠宰加工100万只的“白山羊产业发展基地”;支持强英鸭业、新联禽业两个国家级龙头企业和灵璧德清源禽业,辐射带动全市建设“2000万只蛋鸡、1000万只肉鸡、1000万只肉鸭家禽养殖基地”。
加快调整畜禽结构。加大品种结构调整力度,引进优质高产畜禽品种,推广地方特色优势品种,推进畜禽良种繁育专业化生产,增强生产能力,形成品种优势。加大畜种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牛、羊和小家畜禽,稳步提高除生猪以外的其他畜禽产业比重,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良好的畜种结构。加大畜群结构调整力度,根据不同畜种的繁育特性,合理确定基础母畜、后备母畜和种公畜比例,形成出栏多、周转快的可持续发展畜群结构。
(二)加大粪污资源化利用力度,加快构建农牧结合的循环体系。
组织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行动计划(2021-2025),推动全市建立养殖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网络体系,配套建设粪肥田间贮存池、沼液输送管网、沼液施用设施等,打通粪肥还田通道,促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提升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分类推广三大利用模式。一是针对中小户养殖推广“截污建池、收运还田”模式,实现粪污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二是针对规模养殖场推广“农牧结合、制肥还田”模式;三是“异地集中处理中心”模式,县域建立若干个异地处理中心,对周边中小规模养殖场户进行集中收纳、沼电肥一体、产业化利用。针对散养户养殖污染问题,依据“分类治理”原则,积极引导关停退养一批、提升改造一批、移栏出村一批、入股代养一批。充分发挥宿州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技创新联盟的作用,搭建信息交流平台,集聚各方资源、协同攻关,解决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严格依法依规科学划定畜禽禁养区,不超范围划定禁养区,不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由限制畜牧业发展。
(三)推进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加快构建标准规范的生产体系。
持续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推广节水、节料、节能养殖工艺和干清粪、微生物发酵等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设施设备,提高畜禽养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水平。大力推进绿色生态养殖、健康养殖、清洁养殖,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带动作用,通过统一生产、统一营销、技术共享、品牌共创等方式,带动和鼓励有意愿的小农户稳步扩大规模,发展适度规模养殖,逐步构建以规模养殖场为引领、以适度规模养殖场为主体、以家庭农场和散养户为补充的畜禽标准化生产体系,促进养殖户增收和产业转型协同发展。
(四)推进经营方式转型升级,加快构建三产融合的经营体系。
培育一批整体实力强、市场占有率高、行业排位靠前的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全产业链发展,提升全市畜牧业集约化、产业化、品牌化水平。鼓励和支持种畜禽场、养殖大户、营销大户牵头组织适度规模养殖户,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中小养殖户融入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构建统分结合经营机制,打牢产业化经营组织基础。整合畜牧兽医队伍科技力量,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防疫技术等教育培训,推动养殖农户向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转型。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创新推广利益联结机制和合作生产模式,构建由龙头企业统一提供种源、饲料兽药、生产标准、技术指导、屠宰加工、市场开拓、品牌打造、融资担保,养殖农户按合同规定和企业标准建设圈舍、育肥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专业合作社协调监督,多方资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合作机制,促进农户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五)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加快构建运转高效的防控体系。
加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疫情预警监测责任体系建设,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推进重点动物疫病由“有效控制”逐步向“净化消灭”转变。鼓励畜牧养殖大县和规模养殖场建设运输车辆洗消中心,全面落实运输车辆登记备案和监管。引导规模养殖场与周边散养户构建防控共同体,加强生物安全设施建设,保障养殖安全。严格畜产品安全监管,加快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所、动物检疫申报点、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从养殖到屠宰全链条兽医卫生风险管理体系。严格落实《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安徽省实施动物防疫法办法》等法律法规,依法查处畜禽养殖、运输、屠宰、销售等环节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积极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专项行动,严格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使用,确保畜禽产品兽药残留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推动畜禽屠宰企业改造升级,合理设置生猪、牛羊、家禽定点屠宰企业。深入开展小型屠宰场资格清理整顿,加快推进标准化建设。引导鼓励畜禽养殖、屠宰加工企业加强产销衔接,实行县域“定点屠宰场集中屠宰、乡镇分销配送”模式,加快推进建立与本地区生产销售规模相适应、上下游衔接的肉品冷链流通和配送体系,变革传统畜禽调运方式,推动肉品供应由“调猪”向“调肉”转变、由热鲜肉向冷鲜肉转变、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
加强对畜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把畜牧业发展纳入到乡村振兴考核中,明确职责,统筹开展工作;建立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协作沟通,形成合力,致力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推进规划任务落实、进度调度;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加强工作指导、监督管理,协调服务等职责。
(二)强化政策保障
综合运用用地、环保、金融、保险等政策支持,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资。推动政策性保险全覆盖,助力构建全产业链风险管理模式。持续创优营商环境,支持金融和社会资本投资现代畜牧业建设。
(三)强化科技保障
加强对畜牧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制定推广方案,结合“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进行技术指导、试验示范、技术交流、模式总结,促进政产学研推联合,加大对新品种、新技术的熟化集成、***配套、示范推广。
(四)强化项目保障
谋划一批项目,加强招商平台建设,依托区位、资源和比较优势,以畜牧养殖企业为主体,围绕项目抓招商,高位承接,板块对接,集群发展,力争在招大引强上实现新突破,不断强化现代畜牧业的项目支撑。
(五)强化宣传保障
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手段,总结提练发展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全市现代畜牧业更好更快发展。
原文链接:http://nyncj.ahsz.gov.cn/tzgg/19242473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